董公真人誕辰聯結的縷縷原鄉情
跨年的前一天,與么弟分別從台北、台南回到金門和二弟、三弟會合,次日,小三通赴廈門,僱車直奔安溪,再度踏上自己的原鄉,參加「光孝寺」董公真人誕辰廟慶活動與會親。
先君聯陞公原籍福建省安溪縣,世居龍門鎮光孝村洋忠厝。青少年時期正逢抗日戰爭與內戰,神州鼎沸,為避險而遠走他鄉;1946年冬,由廈門渡海來金門;1949年,兩岸分治,從此與家鄉斷了聯繫。80年代輾轉與數十年未見的兄弟和三位姊姊取得聯繫,兩度在新加坡會面,同胞手足之情彌篤。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次年返回故里,在父母的墳前,一炷馨香祭告雙親,傾吐無盡哀思,並斥資重修祖瑩,安奉先人靈位,彌補未能奉養、送終的遺憾!
此後,家鄉凡有重要公益事務及傳統民俗活動如:廟慶,宗族修譜、謝譜,皆主動捐獻贊助;且經常繞一大圈、不辭勞苦奔波金、台、港、廈三段航程及一趟陸路返鄉與會。金廈通航後,返鄉之路便利,時常率子孫回鄉認祖會親。對筆者來說,夢寐以求的原鄉之旅,是2000年軍職退休隔年的2月28日,隨同父親回到故鄉,參加「華堂府」祖叔公出巡遶境的刈香活動。之後,陸陸續續往返大約有二十回;尤其是,座落於龍門鎮光孝村的「光孝寺」董公真人誕辰廟慶活動,必定跟隨雙親回去獻戲酬神,虔敬祭拜,祈求保境安民、庇佑黎庶。
「光孝寺」相傳始建於宋,寺內主奉董公真人、六祖禪師(和尚公)、李公元帥(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如來佛祖、配祀境主尊王等,歷史悠久。寺廟背倚虎頭山,面向依仁溪畔,遠山聳翠,清水臨前,香火鼎盛。惟因世道變幻,兵燹戰禍及朝代更迭,寺、院、庵或被毀,或傾圮。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中共頒布「宗教事務條例」,認可宗教活動「親善、博愛、團結、發展」的宗旨;所以,現有廟宇乃1993年海內外鄉親積極捐款、籌資,依原坐向重建。
每年的農曆11月27日乃董公真人壽誕,「光孝寺」境內爐下信眾分五股〈角落、腳頭〉輪值,也就是每年由一股負責主辦,為神明祝壽,信眾們虔誠的敬備牲資酒禮、花筵果品、冥金財帛犒賞軍將;並獻戲酬神,熱鬧滾滾;加上既定的科儀程序,圓滿了祝壽慶典。由於五年輪到我們這個「腳頭」主辦一次,我先後於2008年12月22日〈農曆11月25日〉及2013年12月27日〈農曆11月25日〉隨著雙親回到老家,父親皆虔敬的獻戲酬神,並藉著這個活動,與家族的親朋好友聚會互動,增進情誼。
今年的元月2日〈農曆11月27日〉董公真人聖壽千秋,「光孝寺」佛誕慶典活動再度輪由我們這個「腳頭」主辦。先君雖然已經辭世,後生自當懍於其對故園的鄉土情懷,承繼素願,所以早在半年前就開始籌劃,聯繫安溪及海外的家族成員,委請老家的二堂嫂幫忙登記演戲日期,以安排行程。我與三位弟弟,於去年的12月31日〈農曆11月25日〉回到光孝村,循例參與董公真人壽誕廟會活動,會見親友。
施姓堂號「臨濮堂」。先祖父登山公是圍內施氏第27世,枝繁葉茂,如今已蕃衍至31世。藉著五年一輪的「光孝寺」慶典,分散海內外的族裔像侯鳥似地歸巢團聚;在內地的不說,遠在異域、旅居新加坡的堂弟進法子孫三代七人就到了五位;而大堂兄傳芳的千金淑娥也偕子女從新加坡回來參與盛會和省親。
相聚的時光雖然總是那麼短暫,但每一回返鄉就是家族情感的凝聚與增進。隨著這次董公真人壽誕慶典的圓滿落幕,大夥意猶未盡的話別,依依不捨地互道珍重,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一說,這次的離別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親們,就讓我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