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汶萊烈嶼鄉僑第一人:丕顯甲必丹王文邦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602
字型大小:

眾所皆知,僑居汶萊的烈嶼鄉僑成功者不少,而丕顯甲必丹(PehinKapitan)王文邦(1882-1940)可謂汶萊烈嶼移民致富的第一人。王文邦生於烈嶼鄉西宅。1900年,年僅18歲時由家鄉南下,先到石叻坡(新加坡),隔年再到汶萊謀生,開始了他在海外奮鬥的生涯。
王文邦初到汶萊時,荊棘荒涼、人煙稀少,市區只有幾間茅草屋頂的簡陋小店屋,零落稀疏。華、巫人在貿易方面多以土產為主。偶遇新加坡貨輪抵達,則彼此議價,然後以物易物。他不仰賴他人庇蔭,也不靠親友支持,刻苦耐勞地從小本生意做起。1910年創設「金德源號」(又稱德源號),收購樹膠等土產和買賣汶萊生產之黃金,也從事批發進口香煙等出入口貨的生意。此外,金德源號開始代理及銷售汽油。店號業務隨著斯市繁榮而日益蓬勃,他也因信譽卓著而名聲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源」店屋乃用木板建築。日軍到來,汶萊淪陷,店屋被聯軍轟炸成平地。1946年,聯軍登陸汶萊約一年之後,王家又在原址以棕櫚葉重建店屋,繼續營業。王文邦秉持勤勞儉樸的美德與堅忍奮鬥的精神,曾親自划著木舟,載著貨品,經年累月地在斯市水村川行,向村民們兜售,成了家喻戶曉的商人。
1930年代,馬來人多數住在水厝,汶萊市鎮只有一條街。每逢漲潮時候,河水會漲到現今的蘇丹街(Jalan Sultan)。該區處於低水位地段,後經汶萊政府批准,展開填土工程,而王文邦是承包者之一。他憑藉著小生意累積的資本,進一步轉型為營造商人。
王文邦持續發展批發和零售生意,並先後開設了五間店,包括至今仍然存在的「德隆餉當」(當鋪)。由於經營有方,業務蒸蒸日上,奠定了穩健的經濟基礎。他於1939年創設「文邦」戲院,為汶萊人帶來了新的娛樂生活。日軍侵佔汶萊時,戲院也被聯軍摧毀,直到1953年重建,並在1960年拆除。
1918年,王文邦邀請30餘位友人,共同創辦了「育才學校」(汶萊中華中學之前身),以教育子弟。初期沒有校舍,只能租用店屋作為教室,學生有20餘人。舊有的臨時校址是在王文邦之住宅「太原」對面。後來由於學生數逐年增加,原有的教室已不敷使用。王文邦與友人於1937年發起興建校舍籌款運動,他以一元對一元的方式,號召商家響應,共籌得4千元,得以建築一座兩層樓的「中華學校」校舍。校址是在斯市瑪那哈拉路(JalanBendahara),徵用了當時的平民房屋與華僑協益社的地段。1938年,育才學校更名為中華學校,並有了全新校舍的落成。
當年,樂善好施和熱心教育的王文邦,經常資助經濟能力較差的學生,篤信基督教的他,甚至在聖誕佳節分送學生校服,好讓他們有機會完成讀書的心願。他於1918年起即擔任育才學校、中華學校之正總理(相當於現今之董事長)職,直到辭世為止,前後長達22年。他奉獻社會和重視教育的堅持,為汶萊的華文教育開拓了良好的基礎。他也無私照顧同鄉,當時來自金門的同鄉初臨汶萊時,他會讓他們借宿在德源店內。若要經商,也會讓他們預支一些貨物或金錢去做生意,之後再慢慢償還。他補貼鄉僑回鄉盤纏,替對方買下船票和提供旅費,讓他們有機會回返故里。他也在烈嶼興建了文邦別墅,以光宗耀祖。有鑑於在華社的領導地位,汶萊蘇丹冊封他為華人首任丕顯甲必丹(相當於宮廷大臣)榮銜,以及汶萊國家議會議員。
1940年王文邦辭世,享年58。他對汶萊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付出甚多,尤在團結華僑和啟發民智,實為關鍵開拓者、領導者。他的兒子拿督王金紀、女婿天猛公拿督林清注(烈嶼東林人)、葉宗德(廈門人)繼承了他的精神,均對汶萊有所貢獻,在當地饒富盛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