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口增減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肅民。
點閱率:3,263
字型大小:

 金門日報日前有一則新聞報導指出,「依據金門縣政府民政處發佈最新出爐的「金門縣108年二月份人口數統計表」資料顯示,全縣總人口數計十三萬九千四百二十六人,較一月份減少一百餘人,出現緩增略為下滑的情形。」解嚴以來,金門地區人口幾乎都是呈正向成長,下滑情形確實殊為少見。
 照理,人口的增減是正常現象,一般而言,影響人口成長的四大因素:出生、死亡;移入、移出。一地的人口因出生或死亡而增減,故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之差,就是自然增加;移入人口和移出人口就是社會增加,人口成長=自然增加+社會增加;但這次人口未增反減,主要是金城鎮一月份人口數四萬三千三百六十六人、二月份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二人,減少34人;金湖鎮一月份二萬九千九百三十人、二月份二萬九千九百○三人,減少27人。
 金城鎮和金湖鎮這次人口減少的原因,究竟是死亡率大於出生率,或是移出入人口大於移入人口,相關單位並沒有去深入分析,我們並不清楚,但是原因不外上述如是二種因素,只是究竟是那一因素?抑或都有,若能加以細究其幕後原因,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社會問題。
 檢視金門縣歷年人口數變化,1992年11月7日金門解嚴,當年年底金門縣設籍人口數為44170人,此後逐年緩慢增加,2001年1月1日,開放金廈小三通,當年年底設籍人口數達56958人,此後設籍人口快速增加,到了2011年年底,正式突破10萬人大關,達103883人,2015年就突破13萬人。
依前面的統計數據,自1992年金門解嚴以來迄今,金門設籍人口數從4萬4千人增加至13萬人,23年間增加高達3倍,成長幅度不可謂不驚人,進一步檢視人口增加的原因,金門人口之所以持續增加,並非出生率大幅提升所造成,而是「遷入人口」遠高於「遷出人口」的結果。
金門人口增長最多的一年是民國98年,當年人口增加9,233人,增加率為千分之109.18,其次是民國100年,當年增加6,519人,增加率為千分之66.95,從民國94年到100年幾乎平均每年都有約5,000人的增加量,這七年間是金門地區人口暴增的主要時段。
 縱觀近廿來年金門地區的人口,幾乎都是呈現成長現象,民國80年底為43,442人,至民國100年底人口數為 103,883人,20年間共增加60,441人,年平均增加率為千分之44.95;但近四年來人口數則一直在十三萬至十三萬九千間徘徊,要突破十四萬人得再有更多利多消息,大陸「習五條」及「惠台31條」或許是個助力。
 設籍人口增加,很多人都擔心會稀釋社會福利措施,另外就是幽靈人口會影響地方選舉,還有就是人口總分母增加,每年幸福城市調查虛胖的人口,對於金門縣文教力調查會產生影響,分母大分子小不易拿到好成績。
 猶記得民國七十八年左右,我服務於中國時報採訪中心,回金門來作一系列專題報導,那時報導一個題目「金門外流人口嚴重」,跑去縣府找資料,結果當時軍派的一位唐姓縣長說這是機密不能給,我只好回台去找時任內政部戶政司長的簡太郎要,後來報導登出來,那位唐縣長還下指示要撤查是那位人員洩漏給我人口統計資料,一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跟我有互動的縣府公務人員都擔驚受怕被牽連,令我啼笑皆非,戰地政務時期新聞管制之嚴在今日實難想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