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圖書館
最近,報名參加了一場走讀活動──山后、船型堡,一開始沒留意,後來才知道資格是三月份有到各鄉鎮圖書館借閱十本書,於是我開始了多年後再走進圖書館,印象中以前還在舊址(好像是福建省政府裡頭)時有辦過借書證,如今恐怕連借書證都不知去向了,不過現在有了多功能的「縣民卡」,櫃檯的服務人員很快的幫我查詢後做了系統整合。
帶著點興奮的心情,我開始走進圖書館挑書,書架上排列著琳琅滿目的書,我先看分類,想是「語文類」會有比較多的機會找到想看的書,我步上文化局圖書館的二樓,找啊找的,看到了「台語生活用語」或「閩南語」字樣的書會拿起來翻一下,簡單的原因是目前工作的關係,因為時間有限,找到了年代比較久遠的書,原想生活用語應該會是大同小異,但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一些用字和現在的標準用字有很多出入,本來就自信心不足的我,還是不要閱讀以免擾亂我既有的認知才好。
另外,心靈成長的書籍也是此階段想看的,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它是潤滑劑,但我眼前的原則是小小本的就好,於是也找了詩或攝影之類的書,雖然對於「詩」我缺乏慧根,常常是看了就過了,有時會停在一兩個句子之間思索一下,但我還是偏愛「散文」,總覺得它比較貼近生活,而「小說」嘛我沒那麼有耐心去看。
再者,我還想找的是有關「本土」的書,金門每年都有各種類型的新書出版,要了解自己的家鄉人文、風情、歷史、傳奇等等,當然從這些入手是最快的,尤其近年來的「村史」在經費的補助下一本本的問世,雖然有人也曾跟我聊及此事,但我從來也沒有如此的壯志,總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我,還是欣賞別人的就好。
走進圖書館,如果時間上許可,能夠靜靜的找書、看書,也可以借書回家慢慢的看,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有人喜歡透過電腦、手機來閱讀所謂的「電子書」,這當然也是閱讀的管道之一,但3C產品究竟不宜長時間使用,偶爾看看紙本的書也別有一番情趣,雖然我喜歡「走讀」的活動,用自己的雙足腳踏實地,既有臨場感,又能有立即性的體驗及回饋,要走入的村莊不少,要了解它們也不急於一時;而一本書是作者長年累月的心血結晶,當然也能滿足我們求知或怡情養性的慾望。
圖書館,在金門除了有親子館外,另有文化局、金湖鎮、金寧鄉、金沙鎮、烈嶼鄉圖書館等鄉鎮圖書館,它們是寶庫,開卷有益,為配合金門閱讀節活動,目前還辦理了「閱讀高手──閱讀足跡獎好禮」,同時可以累積閱讀量,人到了一個年紀之後,可以不再為考試、為成績而讀,可以依自己的興趣、時間或需要而讀,真的也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