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明時節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肅民。
點閱率:825
字型大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人杜牧這首《清明》詩,千年流傳,膾炙人口,童叟皆能熟誦。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農諺有云「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雷打清明前,高山漲滿田;雷打清明後,平地種成豆。」
清明節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不僅祭奠祖先、緬懷先人,也要遠足踏青、親近自然。清明節重要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代表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寒食之後重生新火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
中國民間有「四五清明」之說,但千萬不要認為清明就固定在4月5日這一天。事實上,清明在公曆中的日期會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這三個日子中變動。
相傳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入宋之後,清明和寒食逐漸合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節俗也被合併到了清明節。到了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就只剩清明節。
金門人對過清明節十分重視,農曆春節可以不回來,但是清明節卻不能不回,原因就是為了「慎終追遠」替先人掃墓,加上學生放春假,所以這段時間也是金門人的「春運」,連假四天,加上前後請假可能就有將近一星期,這一星期的人流量,也造成機場爆滿,今年天公不作美,又有濃霧來攪局,所以機場取消的班次很多,每天都有一兩千人要補位,造成航班大亂,每一年的清明疏運返鄉人潮,對縣府都是一項考驗。
清明吃「七餅」也是一項金門的傳統習俗,「金門七餅」由來,民間盛傳與金門明代先賢蔡復一伉儷有關;明代蔡復一曾高居「五省總督、七省經略」之官職,因為常為公務廢寢忘食;蔡夫人很貼心,體諒蔡復一奉公,靈機一動想到將各種食材切細烹熟,再以餅皮包裹,如此就可手持,一邊忙公事一邊取吃,據說百姓們讚美蔡夫人的賢慧與聰慧,將此餅稱為「妻餅」,最後演變成「七餅」。
今年清明四月四日提前掃墓後,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組了一個六人團,從廈門五通包了一輛七人座休旅車,直抵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來一趟文化之旅,回程司機小陳載我們到翔安馬巷採購農產品,在馬巷不算太大的傳統市場裡,看到至少五、六家小攤販在擦「七餅」,也有排隊人潮,一問之下一斤十五塊人民幣,因恐回到金門買不到,所以就在市場邊跟他們一塊排隊,買了一斤七餅回來,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