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樂在給人因緣──讀星雲大師《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感言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
點閱率:2,069
字型大小:

2019年6月10-11日,佛光山金蓮淨苑住持永勤法師,禮請佛光山壇講師林清志、林秀美,專誠蒞金為金門佛光人,導讀星雲大師大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兩位講師挑出重點帶大家共讀,令我收益良多,該書內容豐富,值得再慢慢品讀。
星雲大師長年多病,且能與病為友,以忍為力,繼續寫字、繼續出書、繼續做那麼多善事,實在令我感動,也值得我終身學習效法。
大師因糖尿病而導致眼睛看不清楚,而研發創寫「一筆字」書法,風靡全世界;2016年10月大師因腦中風,住院開刀,手術成功,病後又出版新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真是令人不可思議,令我驚喜讚嘆不已!
永勤法師,送我《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這本書,讓我先讀為快,又聆聽兩位壇講師地導讀,更能感受大師的教誨。大師希望我們佛教界的諸位師友,各位信眾,大家既要發心學佛,不管出家、在家都是為了佛教的傳承與發展,而不是來呷教的,所以我們應發心我要為佛教做些什麼!而不是要求佛祖給我什麼?大師也期望大家接受人間佛教,實踐人間佛教,做人間的菩薩,全力行菩薩道。
大師一生樂在給人因緣,給人信心的因緣、給人歡喜的因緣、給人希望的因緣、給人方便的因緣,他廣佈為善利人的因緣種子,因此才能獲得十方的助緣,成就了大師「以無為有」、「以空為有」的大事業。
大師的「佛教靠我」,除了寺院,更努力耕耘教育文化的事業,幾十年的教育生涯,辦了五所大學、十幾間佛教學院、另外還有中學、小學、幼兒園、足可被稱「教育和尚」;在文化方面,大師總共寫了三千多萬字的文章,出版三百六十多本的書籍,也辦了許多學報、雜誌、努力推動藝術與展覽等活動,也可稱為「文化和尚」。
永勤法師十年來在金門,奉行星雲大師的教示,除努力在金門弘揚大師的人間佛教,勉勵信眾做一個菩薩,行菩薩道外,更積極推展教育文化的活動;諸如;在廈門與金門分別舉辦佛學講座、舉行兩岸三地三好運動兒童冬令營、夏令營、茶禪育樂營,成立複合式佛光童軍團、推展三好運動學生書法、繪畫、作文、說故事等比賽、成立佛光合唱團、佛光吉祥鼓音樂隊、推展閱讀風氣,開雲水書車巡迴各學校、各社區,號召學生、民眾來讀書,除了禮聘陳為學退休校長來主持外,師父也親自陪同為學生講故事。永勤法師在地區推展教育文化地活動,獲得大家地肯定與讚揚,這些措施對金門的下一代,影響必定深遠,永勤法師也可謂是金門教育文化的法師,緊跟著大師的腳步走。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其中一文〈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大師強調「身心苦難,習慣不去計較」;「苦增上緣,成就生存力量」。有人問大師一生有過什麼困難?他說;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心態因應而順其自然。大師說他一生應可用這十二字來表述;「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他感謝憂患為伍,苦難臨身,喜悅一生,是最大的心願。他將佛法、歡喜、佈滿人間,用慈和淨化社會,把惡劣地環境、紛擾的人事轉為淨土,讓人人都能彼此尊重,共存共榮。
我雖沒有大師的憂患、苦難多,然我民國30年出生新加坡,幼時跟父母「跑日本」歷經烽煙戰亂逃難的苦難,生命朝不保夕。七歲返故鄉金門,剛上小學,就遇上國共戰爭,38年古寧頭大戰、43年「93砲戰」期間,生活諸多憂患,47年又碰上「823金門砲戰」,十五歲就離鄉背井,流浪到台灣就學,飽受生活、學業、思親之苦,在一切迷惘無助、萬般無奈地流亡生涯中煎熬,誠如大師所說;「苦增上緣,成就生存力量」,我堅忍過來,因禍得福,能夠遠離戰爭迫害,赴台安定上學,能在台繼續升學,而成就今日我的一切,我真要感恩一切無常,自己也要喜悅一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