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門的主體性
今年是古寧頭大戰七十周年紀念。當中共「十一」在北京天安門舉辦建政七十周年盛典的時候,悵望兩岸情勢,心中自有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解放軍一九四九年兵敗金門古寧頭,片甲無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敗,影響所及,無法完成統一大業,造成兩岸分裂分治至今。
因此,「戰爭的島嶼,歷史的樞紐」,這就是金門的主體性。金門是一座小島嶼,卻發揮了旋乾轉坤的歷史大作用,這是金門的出格之處。是故,紀念古寧頭戰役,今天(十月四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研討會,實在有它的歷史意義。
金門有這樣的歷史與地位,那是明鄭之後僅有的歷史機遇。因此,古寧頭大戰是千年一戰,比西元二○八年的三國赤壁之戰,影響更為深遠。因此,今天金門應如何把握有利的戰役史蹟因素,發揮它的歷史效用呢?
前些日子在溫哥華旅行,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錯,給了我一些啟發。我發現路旁一塊一九九九年口述歷史的石碑,勒述某某街到某某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戰士的名諱。加拿大立國僅一百五十二年,歷史根基很淺薄,這樣的口述資料他們就覺得彌足珍貴,那麼依此標準,舉一反三,金門遍地皆史也。
古寧頭大戰的嚨口海灘,當年一輛M5A1的戰車拋錨在這裡,另兩部在旁保護,當十月二十五日凌晨發現解放軍搶灘登陸,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何況三部火力強大的戰車佇立在這裡呢?
六十六號戰車砲手熊震球當年只有十八歲,因緣際會發出第一砲,立下第一功。我訪問熊老的時候,一直想確知這個歷史景點,因為這個點事關重大,應該好好保留。解放軍二四四團,是一個主攻團,想要切斷金門的蜂腰,然後左右開攻,團長邢永生預計五天攻下金門。
但是這三部戰車粉碎解放軍的計劃,首戰即決戰,種下了解放軍攻金失利的主因。中國大陸對此耿耿於懷,覺得太不可思議,簡直運氣糟透了。這樣起重大歷史作用的景點,應該擺三部戰車還原歷史現場。
其次湖南高地是胡璉將軍參戰的地方,他認為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在此「布達命令,監督交接」。照理說這是一個歷史的名勝,前幾年我發現旁邊有人在養牛,環境髒亂不堪,委實非常可惜。
再說古寧頭決戰點,林厝墩打得最為激烈,北山洋樓作為共軍指揮所,鄉親李榮勵說二十五日凌晨十二時一過,解放軍就已攻進北山洋樓,青年軍第八軍連長張連被俘,雙手被反綁在竹杠上。熊震球說北山洋樓是他射的砲,一個窗口一發三七砲彈,戰後去看牆壁上血跡斑斑。
北山紅土斷崖是解放軍的登陸地點,也是一千三百多名解放軍敗逃大陸不成被俘的海灘。北山紅土斷崖有金門赤壁之稱,比諸蘇軾夜遊黃岡赤壁不為過。因此,北山紅土斷崖的重要性,一定要勒石立碑彰顯出來。
這些只是犖犖大者,如果參照加拿大溫哥華的作法,讓參戰老兵與親歷民眾也能以口述歷史勒石立碑,整個金門就是一個活的歷史場域,一部戰史的教科書。鄭成功一六六一年率軍東征台灣,如在料羅灣能留下一塊勒石,它的歷史價值今天有多麼的重要呢?
因此,今之視昔,猶後之視今。以一座小小的島嶼,卻影響國家民族發展的機運與東西冷戰對抗的歷史以及牽動陸美印太戰略的爭衡,這是金門千年的歷史機遇,那就要看我們怎麼對待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