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刻苦耐勞說起
我們常說中國人刻苦耐勞,認為這樣的民族性是一種優點,我原來也是這樣信的,可是閱歷漸深,旅行的層面漸廣,我開始質疑這一句話:為甚麼我們要刻苦耐勞呢?好像新近聽到的一句話,為什麼非得問在那裏工作,不用工作而活得很好,難道就不可以嗎?
在加拿大探親旅行,給我開了眼界,而朋友這一句話又給了刺激,我觀照了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回頭來看我們的生活模式,我是有一些感觸的。我想我們是想方設法的忍,所以養成刻苦耐勞的習慣。西洋的社會卻是想方設法不要忍,所以一定要想出解決問題的代用器具。
十八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用機器代替了人力,就是不願刻苦耐勞的突破,因此走上創造與發明,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與條件,這是西洋社會發展的主軸,所以上自天上飛的,下自地上走的,中自我們周遭的生活設備,都在這樣的思維之下產生的。
你若不信,假若沒有西洋人發明這些東西,我們還要一直挑著畚箕,拿著鋤頭,幾千百人擠在一塊去挑土挖溝渠、築堤防;然而如今有了山貓與推土機,兩部機器就可代替了多少人力,那麼試問為什麼要刻苦耐勞呢?這只是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舉一反三。
小時候看到母親山上回來,還要煮飯洗衣服,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母親真是刻苦耐勞的典型,沒有享受一天的好日子。現在有了電鍋與洗衣機,不知省了多少事,這都是不願刻苦耐勞的人想出來的。
我們常罵人說不知人間疾苦,如果沒有戰爭與流離,從小不知人間疾苦,難道就不行嗎?以我的觀察與瞭解,加拿大自一八一四年之後,國內就無戰事,而今政府照顧小孩到十八歲,讀書到高中不用錢。小時候在社區公園玩耍,由父母請育嬰假照顧。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我們東方式的疾苦。
如果我要勸說刻苦耐勞,真的說不出口,人家每天在享受生活,過好日子,為甚麼要去刻苦耐勞?因此他們常喝咖啡吃下午茶,港口都是闐塞著遊艇,這樣的開放式生活,安穩的過日子,也大部分安穩的過了一生。
今年我開了洋葷坐郵輪到阿拉斯加旅遊,船上九成都是老人,即使坐輪椅也要去玩,真是夕陽無限好;碰到了一個老太太,已搭了郵輪一百零四次,玩得很熱乎。其他玩十次二十次更不在話下了,他們在這樣飲酒賞心過日子,而我們卻要刻苦耐勞做苦工,船上服務員幾乎清一色是菲律賓人,提供廉價服務給他們享受,不平又能怎樣?
回頭來看我們這一塊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與人民,在一個封閉與不穩定的社會下生活,已被刻苦耐勞的心性制約住了。美國百分之四十的人,銀行裡沒有四百美元的存款,仍活得很有侵略性;十幾年前我回金門,住民五萬人,聽說銀行存款有八百多億,在廈門有一萬多套的房子,這是金門歷史上最有錢的年代,可是我們仍不敢過好日子。
照理說金門四面環海,港口應充斥著揚帆待發的遊艇,但是我們並沒有,依舊生活的很保守,努力累積財富。西洋人敢活敢衝敢花,沒有就去掠奪與殖民,所以活出一個世界來,我們不敢活不敢衝不敢花,因此以保守刻苦耐勞的心態,而缺乏拓殖性,因此一直在後面學習與追趕。
如果有一天我們也勇於創新與發明,帶領著世界改善生活方式,而不必以刻苦耐勞、揮汗如雨的精神去做世界的工廠,才能活出一個尊嚴人生來。我的本意是不用刻苦耐勞也可以過得很好,那樣的人生才是上之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