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祭祖有感
十月二日至七日,我跟團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祭祖兼旅遊,星馬我已訪過三四趟,原本興趣缺缺,但因見行程排了檳城和怡保,而這兩個地方,我都還不曾去過,才拿定主意,參加了此次行腳。
馬來西亞屬回教國家,頒有限酒令,我們欲攜帶金酒入境,只能分散在團員的行李箱裡,每人兩瓶,才能過關,沒想到新加坡,更為嚴格,只好在馬國就處理掉。這且按下不表,拙文僅略談此行的重頭戲─祭祖。
大馬祭祖安排在十月五日(農曆九月初七日),這天是恒元祖紀念日,也是馬六甲陳氏宗祠慶成奠安日,一日雙慶,喜上加喜。一大早,分居世界各地的恒元祖後裔和旁系子孫,就陸陸續續湧到宗祠大門口匯聚祭祖,我統計了前來的族親,有金門、廈門、同安、德化、西埔、彰化、新加坡、越南、澳洲和大馬本地族親,陣容盛況空前,我族凝聚力,由此可見一斑。
祭祖開始後,我注意到會場使用古樂,在異國能聽到古樂,心情本極興奮,但細聽之下,卻只能聽到嗩吶吹奏聲,少了小鼓、小鑼、鈸和笛子的合奏,也許是因應當地習風不得不爾,但總覺美中不足。
祭祖時,是所有族親先來,然後再一團一團祭拜,但一團一團祭拜,並沒有按照長幼先後,查馬六甲這支,係金門下坑六郎公世系的「二房三」,照常理說,應當由下坑祖庭先拜,再依序由「二房長東洲派」、「二房二東宅派」、「二房四下許派」祭拜,最後才輪到東道主,但大會有其考量,並沒如此安排進程,頗令人不解與遺憾。
另者,因馬六甲這支來馬已近百年,算起來已傳了四五代,也許是入境隨俗吧,祭祖時,主祭者幾乎清一色西裝筆挺,只在脖頸上披掛一條彩帶,並沒遵古禮穿著長袍馬褂,看來也是便宜行事。
十月六日早,隨團入境新加坡,中午拜訪已有七十三年歷史的浯卿公會,這是一個金門下坑六郎公世系陳氏宗親會的組織,接待我們的幾乎都是山外旅星宗長,他們見宗親來訪,異常興奮。在祭祖會場,我們看到泉州燈,緬懷早期來馬的宗長,仍心心念念著故鄉,因昔日的金門,屬泉州府同安縣管轄;又在祭桌前,看到醒目的「公侯可期,詩書為上,用是振拔,千載垂芳」,能在遙遠的異鄉看見我族昭穆,且陽刻在祭桌上,內心一股景仰祖德的思緒油然而生,久久不能自已。
執事宗長幫我們倒茶,遞土仁糕給我們品嚐,跟我們閒話家常,這是個互訴思念、互道鄉愁、互相砥礪的傍午,當天晚上,他們還設宴為我們洗塵兼餞行,因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即將返回金門。
值得一提的是,大吉和賢德老師賢昆仲的大哥,今年都已九十多歲高齡,還親自前來公會,一一與大夥握手寒暄,濃情厚誼,表露無遺。據說老先生在十九歲那年,就到新加坡打拚,當年賢德宗長才剛出生不久,屈指算來,他老人家「落番」至今,已逾七十寒暑,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他為家人的生計奮勵、耕耘,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恐非局外人所能想知!
接待我們的執事,都已有年紀,青壯的很少,我擔心這些宗長這樣硬撐下去,設若有一天老成凋謝,公會的命運不知會如何?
想到這,我多了些惆悵,增了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