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緣
為飲水思源,找回生命價值及對文化的宗族歷史淵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自三月初以來,本族宗長一直尋找祖先根源。由於家族族譜因戰亂、逃亡、遷移而遺失,吳氏祖先未曾記錄完整傳承資料,所以無從確切知道自己的生命來源。為了讓我們的後代子孫對自己的生命來源有所了解,因此不辭辛勞,到處探索查訪,讓家族傳承得以綿延流長。
由於筆者擔任金門縣吳氏宗親會理事長,才有機會結識廈門吳氏宗親會會長吳國榮,他對我們尋根之事甚為重視,特請廈門宗族譜研究專家江林宣,經過抽絲剝繭,在江林宣教授及惠安吳氏宗親會會長吳碧川等人引領下,終於找到吳氏祖籍地,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藍田村鐵坑(即早期所稱之海山大坪黃塘)。當我們親訪此地,與當地宗親們熱烈的討論及推測與與配合長輩往事記憶,各項事實陳述相符,兩地宗親相談甚歡,完成百餘年來昔果山吳氏家族所期盼的一件大事!
今年中秋節前夕,在泉州威遠古樓主任吳培植的邀請下,除參加中秋文化活動外,與理事長清水宗長及金姑淑妙宗妹特赴大陸泉州市惠安縣鐵坑傳送奠安的請帖,很巧的是當天正逢鐵坑吳氏重建宗祠豎立大門之黃道吉日,宗親們也帶我們去臨時祠堂拜祭祖先,祈請祖先到金門慶祝分支宗祠奠安大典,宗親們也將組團蒞金共同慶祝此一盛事,完成這趟送帖任務之祖緣。
前些日子,宗親好友吳達澎將軍蒞金參與國家公園紀念古寧頭大捷活動,邀我到翁克強先生家聚敘,提到有關宗祠奠安及尋根事宜,當他們聽我說我們的祖婆是盤山翁姓家族時,克強兄即拿出一本他們的翁氏族譜,內詳細記載著「翁氏第十四世裔孫永傑生有二男二女,其中一女嫁海山大坪吳」。根據考證,當時祖先來到金門昔果山時,那時尚無地名,因常稱來自海山大坪,而海山大坪正是祖先前輩們所說的鐵坑黃堂的所屬地。又據翁氏家譜記述:翁氏永傑公為十三世騰賢公之子,而騰賢公又是十二世高世公之子,兩位父子均受清朝封為將軍,高世公授誥為驃騎將軍,騰賢公後授誥為懷遠將軍,考加二等侯浙江嘉興府,由以上才知本村吳氏祖婆乃是將軍之後。又根據民間傳言,昔果山這個地方早期為何名為菽藁山,據本村耆老余叻生前接受訪談所言,是一位清朝將軍所命名,聽說當他騎馬路過這荒山野地的紅土丘陵時,路旁僅見枯乾的菽豆植物,當將軍詢問侍衛時,侍衛稱;這叫菽阿,因枯乾了所以叫菽藁,將軍對侍衛說:以後路過此地時,就稱它為菽藁山(閩音),而昔果山是後來之改稱。據民間傳說,早期昔果山的海是屬於翁氏管轄,聽長輩述說,當時昔果山打的魚都要以繳租金的方式分給他們族人;由以上的故事連結,與翁氏祖譜記載甚為吻合,使我們相信這就是真正之祖緣,雖然如此,我們仍繼續從族譜及各方資料之探訪收集,以找到祖先真正之根源。
因此,在本村吳氏宗祠奠安前夕,撰文表達我們後代子孫殷切尋根之重責大任,今天雖稍有眉目,我們依然為慎終追遠,綿延祖德,傳承世澤,將我們的家族史及足跡真實地記錄,將祖先緣由留給後代子孫,讓家族精神永續常存,這就是我們尋根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