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關於瘟疫的地方記憶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2,220
字型大小:

近來,「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擴散,導致各地疫情頻傳。這是繼2002-03年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之後,又一次全球公共衛生的嚴重事件。
某個角度來說,人類的文明史可謂一部與細菌、病毒的鬥爭史。瘟疫或疾病帶給世界史的影響甚鉅,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16世紀美洲瘟疫等可為見證。金門也有許多關乎瘟疫的記憶,特別是近代的鼠疫。
1855年始於中國雲南重大鼠疫,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而成為人類史上最嚴重的鼠疫。這場鼠疫先從雲南傳入貴州、廣州、香港、福州、廈門等地後,死亡人數就達10萬多人。之後,鼠疫還蔓延到印度,1900年傳到美國舊金山,也波及到歐洲和非洲,在10年期間傳到77個港口的60多個國家。單在印度和中國,估計就有超過1,200萬人死於這場鼠疫。
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金門島深受鼠疫的困擾,在《顯影》僑刊中有相當多的記載。其中,1946-49年間最為嚴重。疫情從1946年春夏之交發作,且持續數年。1947年5月〈鼠疫盛行,死亡堪驚〉,報導了後浦街上十餘人感染到鼠疫,其中還有孕婦,死亡率甚高,「…患之者每於三數日內,即告身亡,大多頸部腰間發現毒粒,呈紫褐色,間雖有於初病時,急用棉絮浸酒敷貼耳後,將毒吊出,究能慶痊者,仍屬少數…。」(十八卷第二期)6月份,死亡人數達123人,「較之去年瓊林小徑兩鄉疫情,嚴重不啻百倍。…計南門保二十八名,東門保十八名,西門保十九名,北門保二十二名,古甯北山二十七名,南山三名,安歧一名,湖下五名。」(十八卷第三期)到了7月份,全縣累積死亡人數達三四百人。廈門海港檢疫所,宣布金門為疫區,「凡由金門來廈之汽船帆船,均應於進口時,先泊太古碼頭附近(前海軍浮站)聽候檢驗,其旅客船員,須持有當地衛生機關所發有(註:效)鼠疫預防注射證,方准登岸,否則,除補行注射外,並視需要處以留驗…」,顯見金門疫情之緊張。
有鑑於此,慈善團體購買預防注射藥針,免費提供貧民施打,1947年「本月(5月)二十六日,金門縣貧民恤賑會,向廈門購到鼠疫預防注射藥針,足供二萬人應用…」。〈廈門救濟署,送吾金以滴滴涕〉的報導中,「…向廈門救濟總署申請鼠疫苗一批百餘瓶,純質DDT藥粉一百磅,百份十滴滴涕藥粉三百磅,以及色芳色素等,經於二十八日運到,先派員開始向各機關消毒,次對染疫死亡之家庭消毒,最後將舉行全市總消毒,此行黑色恐怖,定必稍殺也。」(十八卷第二期)疫情最嚴重的珠浦鎮,6月1日甫上任的王觀漁鎮長發動「疏渠清室大掃除,挨戶噴射滴滴涕」,力圖壓制疫情。(十八卷第三期)
當時的金門衛生院院長黃榮林,於1947年7月撰文說明金門鼠疫防治的經過,指出前一年福建惠安一縣即因疫情死亡萬餘人,本應未雨綢繆,但因經費與人力不足,致使金門鼠疫猖獗,擴及後浦、北山、南山、湖下、半山、吳厝等地方,「其中主因,可說人不隔離,病菌散佈,又且保甲長不負疫情報告之責,本院亦無法防治」;加上原本衛生院的編制省府額定十六人,因財政困難而裁減,藥品也缺乏,「現僅院長醫師、辦事員、助產士、技佐計五人,…兼以防疫期間,縣政人員待遇菲薄,故多不願就聘…。本縣籌款困難,對防疫藥品乃亦大缺少…,對防疫毫無把握。」數次向廈門救濟總署、東南鼠疫防治處閩南辦事處求援,「然來已遲矣」。加上霍亂、天花等傳染病,地方束手無策,《顯影》編者在1949年二十一卷第五期的刊頭便籲請海外鄉僑援助防疫。而金門真正解決包括鼠疫問題在內的公共衛生問題,則要到戰地政務時期了。
歷史殷鑑不遠,近百年來的金門曾為鼠疫付出過龐大的代價。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公共衛生與防疫體系的完備是文明的關鍵指標,值得大家重視。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