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霧裡的船笛聲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2,266
字型大小:

大退潮時站在烏沙頭海岸,沙洲顯露延伸的尾端,似乎已經快靠近彼岸。遠處不時傳來一陣陣急促的船隻汽笛鳴聲,隱約也聽出飛機起降的轟鳴聲,薄霧遮住一片天空與海岸的界面,初春的金門,有一份朦朧的寧靜美。
迷離的海景,對岸高聳林立的大廈,像海市蜃樓般冉冉由海霧中悄然拔地而起;晨起的朝陽拉開序幕,開始照映到帷幕玻璃,折射出一道道聚焦刺眼的閃爍光芒,金黃色城市樓群,好像貼上的風景畫布,出現的有點不真實。
金廈海域依然潮來潮往,暫時關閉小三通航線,此時看不到來回對開穿梭的交通船。慈湖林間觀察過冬鸕鶿早出晚歸景象,數量似乎比往年減少。根據官方統計,去年深秋之後陸續來到金門的鸕鶿,在12月中旬達到最高峰1萬1330隻,但是隨後不再持續增加,未能打破同年1月1萬3054隻,歷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只紀錄到5957隻,與去年同時的1萬3054隻相對比較下,有了極大的落差。解讀說是廈門彼岸的自然生態環境改善,部分鸕鶿選擇留在廈門,不再跨海到金門來過冬,這些人類與鳥類的情境現象相應,難免有些猜測與聯想。
還記得今年1月間,搭乘東方之星由廈門返回金門,在廈門五通碼頭的旅客引橋上,看到一批批成群的鸕鶿,像一條條飄動的黑帶,隨著金廈航班海域船隻上下飛翔舞動,群眾心情愉悅地觀賞歡呼,或許是回家過年團圓的期盼氛圍,夕陽下歸來,有一種暖暖的溫馨感覺。這些不會飛到金門的鳥群,都是來自五緣灣濕地公園附近棲息落腳的冬季候鳥;改變以前站在金門海岸賞鳥,天天看到鸕鶿迎著朝陽出巢、伴隨夕陽歸來,以及「住在金門,吃在廈門」常態情形。
早在2000年,曾經在江西鷹潭龍虎山,看過鸕鶿南飛的棲息地,數量壯觀,成為一個過目難忘的印象。2013年,廈門園博苑已經陸續展開對杏林灣濕地內的紫水雞棲息地和園博苑生態島濕地,進行一連串的生態修復工作。2017年,園博苑又持續推動生態島第二次濕地修復工作,進行淺灘圍堰,建設湖心島駁岸,並且大量種植喬灌木及水生植物;同時也增設一批木樁供鳥類休息,改善了棲息環境,人為的干涉也少了,迎來不同鳥類的入住。從去年11月起,有1500多隻的鸕鶿,從北方飛到廈門園博苑、杏林灣一帶,並且安家,增添許多處賞鳥景點。
今年氣候顯然比去年較為暖和,心中卻生起少許的寒意;農曆閏年是民間認為的「大條年」,依照傳統習俗包菜粿,用13個菜粿祭拜土地神明,祈求諸事平順度過。
兩岸的距離,由地理相近推到交通遙遠,一個無法預測的日期,更關心的是何時解開島嶼的封鎖,等到穿越雲霧的春天正式來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