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罌粟花開時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2,662
字型大小:

初夏,翠綠一片的田野,五彩斑爛的罌粟花,盡情向上開放。大黃牛低頭啃草,白鷺鷥躍上牛背,高高睥睨,遠山近水流轉,蜻蜓翩翩飛舞,大自然的協奏曲,微風中輕輕鳴起。
田埂上,大兄肩上一根扁擔,兩頭各吊著臭味沖鼻的「肥水」桶,炭治挑著水桶亦步亦趨緊隨在後。田裡,一畦畦綠葉蔬菜從田畝泥中竄出,大哥逐一施肥,炭治使勁的潑水。
一頭瘦高的騾子,套著韁繩,馱著沉重的負荷,沿著崎嶇山路,自遠而近緩行過來。騾後的板車上,載著自「文邦別墅」被日人鞭打得遍體鱗傷的闊嘴伯,哀爸叫母的咒罵聲,打破了原野的寧靜。滿山的罌粟花,不識人間煩憂,仍隨風輕輕搖擺,島嶼的不安,如花粉傳播,從南到北,一片惶惶然。罌粟提煉成鴉片,在裊裊煙霧的陰暗處,痛苦的呻吟聲,似鬼魅,熒熒閃閃,說不出的沉重,在人人心頭上。
日本統治金門的八年(民國26~34年)發放罌粟種子給民間,推廣種植,且登簿記錄田地大小與可能收成數量,定期巡查,收成後全數上繳日本統治者。當時有好奇者,偷嚐試之,不幸上癮,上繳時便私藏幾許,被日本人發現,抓去毒打得肉綻皮開。因此,鄉里流傳的歌謠:「鴉片是寶,膨風飽脹,呷落就好。鴉片是土,親晟斷路,某子嘸顧。」(註)可見鴉片當時荼害人民甚深。
炭治家田地多,上山幫忙耕種,是她的生活日常。她的職責,專餵農作物給水喝,包括這種特殊的植物─罌粟。
當時,島上農地偏酸性紅土或砂土,氣候冬季風強雨少,夏季高溫蒸發強,呈乾旱狀態,因此土壤貧瘠,墾植不易。縱使農人四體皆勤,風霜雨露,終年僅一穫。所以,量寡樣多的種植生態,除了主食番薯,耐乾旱易種植,其餘如黍、稷、菽、麥,即是以穀類、豆類及麥類為輔。
罌粟花開得艷麗,卻落得早,結成蒴果。乳白色的漿液,包裹在小小橢圓形的蒴果內。蒴果,神秘的誘惑,一株株地直立在罌粟的頂端,果內包覆多顆種子,美麗的想像、傳說和故事……,悠悠地,婉轉開來。
字典上對罌粟的解釋:「草本植物,花大而美,有紅白等色,果實未熟時是製鴉片的原料。」凡事一刀兩刃,罌粟可提煉鴉片藥品,解人苦痛;或是服用成癮危害身體,令人身陷痛苦深淵。種罌粟提煉鴉片,等同一部殖民地的悲情歷史。
本草綱目對於鴉片的註解︰「云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裡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乾用之。」
收割罌粟果實,也是炭治的工作之一。早上,農作物潑水灌溉完畢,拿支尖銳小鐵片,果實上割幾道痕,讓汁液流出,再用個大鐵盤收取汁液,曬乾。白色汁液,在陽光照耀下,漸漸變成黑色。曬乾的黑色果實,為日方統一收購,換取有價的白銀,因此罌粟俗稱黑金,不脛而走。
鴉片汁液黏手,圓圓大大的鐵盤,炭治小手握不攏。這時同在山上農作的鄰居─清添伯家裡的少年郎,總是適時地來幫忙她,穩穩握住鐵盤。少年郎,炯炯有神的目光,高挺的鼻樑,身上散發一股氣質。頓時,炭治羞澀的臉龐,緋紅一片,心口怦怦跳,罌粟花海,艷麗綻放。
那年夏天,罌粟花開時,炭治少女的心房,悄悄住進了一個人影。
註:出自《烈火焠煉的島嶼》一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