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離慳貪
讀小學時,最期待的就是聽老師在課後講故事,有一則兄弟分家出門的經商故事,讓我記憶深刻:「深山裡,有一位老農夫,把兩個兒子養大成人後,希望他們有更大的發展,就賣了一部分田地,換得二十兩黃金,平均分給兩個兒子,要他們出外去,到城市經商做生意,將來才會有更大的收穫、賺更多的錢。
某天早上,兩兄弟結伴一起出門,從深山鄉下到城市要走上很長的一段路,途中哥哥先起了貪念,心裡想著:『這時候四下無人,我若是殺死弟弟,就能獨佔所有的黃金,沒有人會知道,我有更多的黃金,就會賺更多的錢,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富翁!』,沒想到,弟弟也起了相同的念頭,也想殺哥哥獨佔黃金,兄弟倆人各懷殺機,一路上相處的言語、神情、態度,都奇怪得很。
於是,兩人不再交談,都低著頭、急急趕路,突然間聽到一聲大吼,一隻老虎從路邊跳出,把弟弟撲倒在地,正要張開血盆大口咬他時,哥哥情急之下,從懷裡掏出黃金,奮力敲打老虎,心裡只想到萬一弟弟被咬死了,回家如何向父親交代?想到這裡,哥哥不停地拚命攻擊老虎的眼睛,老虎眼睛被打得受傷,只得放下弟弟,很快跑開了,兄弟倆保住了性命,但經過方才一段生死拚搏的過程,兩個人突然都有了覺悟,哥哥心裡想:『為什麼看到黃金時,我想殺死弟弟,而想起父親時,卻奮不顧身搶救弟弟?』
這時,弟弟也在想:『為了想獨佔黃金,我竟然想把親哥哥殺死,可是老虎咬住我時,哥哥大可以自己逃走、丟下我不管,要不是哥哥不顧自己性命、即時救我,我還有命嗎?』弟弟越想越覺得對不起兄長,自覺羞愧難當。
兩人一路走到河邊,望著河水,心裡想為了這些黃金,差點失去手足之情,哥哥正要把黃金投入水中時,看見弟弟也拿出黃金,一起丟進河裡,然後相對而笑道:『我們都是因為這些黃金,忘了親情,起了謀害的惡念,現在把這些禍根黃金捨棄,保住了可貴的親情,才是無價的至寶啊!』當下,兩人就決定不去城市發展,謀求更多經濟物質利益,轉身往回山上的路走,希望趕快回家,能好好孝順年邁的父親,以享天倫之樂。」
故事很簡單,但意義深遠,雖然是簡單的道理,但世間人總是想不透、也做不來,鄰居街坊常有傳聞,新聞亦有報導,兄弟姊妹為了爭奪家產,相互傷害,甚至對簿公堂,也時有抱怨父母分配不公,而斷絕親子關係的情事發生,從巨賈富豪到市井小民,子孫爭財產時,絲毫不肯相讓,我亦曾調處過堂兄弟的田地分割之事,只為一犁之差、概約三十公分吧,而僵持不下!就為了一點點、些微的貪念,真教人吃足了苦頭,想想,父、叔、伯是同胞兄弟,本是一家人,祖父還在堂上,又何曾想到留給子孫的土地,會成為兄弟鬩牆的禍根呢?
黃金、土地都不是禍根,天下之大,黃金土地之多,何以只在某些人身上變質為禍害呢?究其原因,放不下的慳吝、貪婪,才是病灶毒瘤,它障蔽了我們的清明智慧,導致失去倫理道德與親情的善良本性,甚至誤蹈法網;惟有捨離慳貪的執著,時時起感恩、懺悔心,讓心清淨了,心量廣大了,隨處結善緣,親疏皆和諧,自然生活也不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