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城車站的圓環銅像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3,086
字型大小:

20多年前,方向教授的學生來金門訪友,提起他的老師在課堂上,曾經說過有一個人物塑像作品陳設在金門,但具體的位置已經記不清楚,或許拆除了也說不定。
最近轉型正義運動的呼聲,重新回想起此事,那座銅像就矗立在金城車站圓環,早已成為市區的一個入口印象。從1973年設立後,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慢慢地淡出歷史的焦點故事,人們不會太在意銅像到底是誰(更何況現在許多人分不清楚蔣介石或孫中山的長相),習慣把圓環當成城鎮街景來布置。每年農曆4月12日迎城隍慶典,或者新春期間,擺上應景的相關添加物,銅像反而退居配角;有時甚至被喧賓奪主,玩起躲貓貓化妝遊戲,對於一切變化,它只能默默靜觀,自然地融入常民生活視覺的一部分。
主持銅像設計的方向教授,籍貫江西遂川,畢業於江西立風藝專繪畫系,抗日期間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投筆從戎,入伍參加部隊宣傳工作。大陸情勢轉變,跟隨著軍隊來台灣,曾經駐防過金門,擔任《正氣中華報》主筆,之後一直在國防部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任教職。他在國內畫壇以版畫見長,作品在海外20多個國家展覽,享譽國際,出版過《方向木刻選集》、《木刻研究》、《版畫研究》等著作書籍。
1973年年初,當金門軍民決定設置總統銅像,來作為最高領袖的87歲生日壽禮,方向教授接受金門政治委員會及金門縣長羅漢文邀請,3、4月間重返金門,商討籌建雕塑銅像事宜。回台後立即構思,總共花了50多天的功夫,完成320公分高,身穿中山裝、頭戴禮帽、左手插腰、右手持手杖的全身肖像模型。這和同時期軍方一貫塑造戎裝或披風的軍人形象有所不同,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在為政治服務之餘,銅像應表現出個人創作風格,讓領導者更平易近人,以側身審視遠方,英挺的臉龐,嘴角略帶微笑。希望能像英國紀念二次大戰時的首相邱吉爾,銅像佇立於倫敦國會廣場前,塑造出夜歸老者的身影,不像一個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感覺上有些傲慢,有些落寞,陪伴著市民度過每一個早晨和黃昏,成為街市的一個公共藝術景觀經典。
1978年確立中國與美國將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剛讀金門高中二年級,全校師生除在禮堂前簽名抗議外,擴大朝會時在運動場集合,整裝出發遊街,前往金城車站集合,參加地區舉行的各界團結誓師大會,聯合聲討美國的背義行為;並在圓環前,面向銅像宣誓自立自強決心,長大後報效國家。
多年以後,早晨規律的生活步調,如同許多鄉親一樣,跟著公車搭乘轉載聚集的人流,從車站緩緩走下來,彼此在銅像前,親切熟悉地問候一聲:「早安!你好!」
美好的每一天,帶著平凡且愉快的心情走進市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