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山水.學院石雕
金門縣美術學會推出二位金門藝術家,於文化局展出,杜世宏「意象山水」、張國榮「學院石雕」,二強檔值得推崇!
「意象山水」杜世宏的繪畫形式獨創一格,這種山水,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似山的境地。沒有確切的形象,不是具體的描繪,完全發揮想像的空間,也沒有傳統勾皴點染的筆墨,拓印、流染,隨意搓揉的創出意外效果。夢幻虛杳的揮灑,煙嵐四起,捉摸不定的浪漫,別開生面,古今不曾見的境域,讓人感受到身在無何有之鄉。
杜世宏學長教美術退休後,每天還勤勤懇懇營造他的「意象」,創作力旺盛,想像力豐富,作品多彩多產。有現代繪畫抽象的思維,沒有刻意的刻畫,營造一種氣氛,表現種種空靈的山水意境,有雄健冷峻騰起的肌理,開闊酣暢的煙雲,視覺在無聲似有聲的溪谷縱橫。在他的作品中,追求的意念而有所創「境」,散發一股自然的靈氣,似曾相識,又如墜入五里迷霧中,體悟於心的是自然的靈動!
老杜在〈我思我畫〉說:「繪畫是對自然、人文與生命的詮釋,為表達理念與感情的實踐方式。因追求、感受及自我詮釋的不同,展現各自的畫風。藝術在科技進步的衝擊及多元面向的激盪下,須勇於突破束縛。藉由觀念訴求、探索感悟,透過多元媒材,拓展個人作畫的風格。」他胸中自有丘壑,在於長年的步履,走過大江南北、大漠雪域,產生形形色色的意念,具有詩意的情懷,獨創性的空間意象。已經跳出「寫生」的繪畫形式,擺脫忠實的描寫,不是物理景象的再現。他完全表現得天馬行空,是內心視覺的意象,這種形象賦於更深一層的深意!同時又富於現代精神的視覺幻變。
「學院石雕」張國榮,祖籍石雕的故鄉惠安,移來金門父祖前二代石匠,花崗石、青草石、泉州白的家學淵源。突破老故傳統,出洋走入國際,義大利卡拉拉藝術大學,雕塑的碩學之旅,大理石工藝技術專業的「學院石雕」;再登陸杭州中國美院美術史學博士,也是學院的教授。
「雕塑」泛指立體造型創作的統稱,分二種不同形式的工法:1·「雕」-雕是一種刻減法,一塊石材、木材,刻去不要的部分,成為立體的雕像。如果把鼻子刻掉,就毀了,即使再補上去,也是有缺陷,不完美的作品。2·「塑」-是一種以加法為主,用濕泥、黏土,一點一點堆塑成立體塑像,如果鼻子太大,還可以削減一點;太小再加大一點,加加減減完成作品。「雕塑」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從「匠」到「藝」的昇華。
義大利托斯卡納,米開朗基羅的故鄉,國立卡拉拉的雕塑學院已有250年歷史,是歐洲的雕塑中心,專業聞名全世界,三個獨立的雕塑工作室,分別是:1·大理石石雕、2·傳統泥塑、3·綜合材料的雕塑。世界大理石之都,卡拉拉石材王國,義大利中北部小鎮的礦山,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誕生了米開朗基羅,他是義大利傑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風格深深影響了後世的藝術家。他的《大衛》全裸雕像,身高3.96米,用整塊阿爾卑斯山,卡拉拉採石場的白色大理石雕刻,3年時間獨力完成,震驚世人的雕像。大師得意大聲叫大衛,開口說話啊!簡直是從大理石的神髓中,挖出了血脈賁張的活人,把生命從禁錮的石塊中,解放出來。
張國榮經過學院嚴格的訓練,從古典的細膩,到新時代的造型,都有深厚的基礎和新創的意象。他的石雕作品,從閩南惠金的道統,到人文主義新古典思想的具體體現。對人體的讚美,巨大的熱情,發揮創作的巨大力量,塑造不僅是一尊雕像,也是在表達思想開放的藝術象徵。雕像既有和諧、平衡、內斂的古典莊重,又具備了蘊藏於內在的生命激情與張力。
無論「意象山水」或「學院石雕」,已看出各人輝煌的前景,古今中外,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別出新意,具有獨自風格的開創,才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