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575
字型大小:

碧山睿友文學館的文學對話作品展,幾張海報呈現金門早期不同類型的船隻,代表作者在各個成長時期的人生對話。
小時候,金門的海域是不能靠近的軍事禁區,除了佈滿鐵絲網、瓊麻等障礙阻絕物外,沿海口岸都設有「海灘區擅入者格殺」警告立牌。但是對於傳統靠海維生的居民,一定要穿越重重危險包圍的封鎖界線,尋求日常謀生的管道。
平靜海面的夏墅港,停泊著數艘木造的漁船,還有尚未完工或待修的,岸際周遭卻潛藏著地雷埋設區的危機。道路旁的防風林中有幾株黃槿,人們習慣採摘葉子當炊紅粿的墊片,既天然又省錢,總稱之為粿葉樹。每逢年節歲俗,家長囑咐小孩獨自到夏墅採粿葉,到了現場就會發現,陸地上可以摘取的,沒多久就被採光,剩下小葉片或高不可攀者。這時候腦筋念頭馬上轉到黃花盛開、繁密林帶的雷區;小孩間也誤傳,他們的身體較輕,即使碰觸到地雷,也不會像大人一樣的,容易引發爆炸,同伴甚至把它當成冒險遊戲的競賽。
童年最有趣的事情,是到夏墅海岸撿拾船釘,來做陀螺的頭針。安裝船釘的陀螺,打在泥地上聲音響亮,廝殺比賽起來銳利勇猛,群眾觀戰,常吶喊助威:「陀螺,無眼睛,啄到死囝仔,啾!啾!啾!」大家大手拉小手,走路從後浦去夏墅,看到船隻,難免興奮地又唱起那首童謠:「草蜢公,穿紅裙,要搭船!」
幾年前,停靠在夏墅港的最後一艘船隻,突然在一夕之間消失了,打聽之下是因為環保關係,被當成廢棄物處理掉,以往大、小金門的交通往來,乘船都是軍民無法忘懷的共同記憶,沒有了船隻,意味著人文風景線的消逝。讀國民小學時,隨同父親到烈嶼工作,自己先到南門里公所打路條,當乘船許可證明文件,在簡易的碼頭跟著眾人登船,航行中海浪拍打著顛簸的船體,內心雀躍不已,算是真正體驗人生第一次坐船出航的滋味。
八二三炮戰60周年紀念時,曾經向金指部提出登陸艇運補作業觀摩課程申請,隨後公文轉到海軍司令部核示批准。當中字號戰車登陸艇的中建軍鑑(LST-205)緩緩靠近新頭碼頭,它從高雄左營出發,跨越台灣海峽,來到金門已經航行24小時,海面上的船影從小變大,心中的往事卻如影片一一清楚地浮現。搭乘同類型的中字號戰車登陸艇,無數次的離開家鄉與返鄉,也坐過從基隆到馬祖、西莒到基隆、基隆到花蓮等航次。
前幾年,再度前往高雄港13號碼頭,當初警戒森嚴的牆圍藩籬拆掉後,一下子還不能適應光榮碼頭的新稱法,海島子民曾經有段時期無法如此自然地親近海洋,碼頭也是與家鄉離聚的傷感場所。
金門地區曾經也有傳統的船歌號子,運用在拉網啟動重力時,一人起音,群體唱和;如今古老的船影稀疏,船歌不再傳唱。
唱了,又能唱給誰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