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垃圾堆撿出來的一座地方文化館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益源。
點閱率:7,687
字型大小:

9月4日上午,「吳鼎仁2020書畫展」在烈嶼鄉文化館隆重開幕,記者許加泰先生隔天於《金門日報》做了生動的報導,報導中提到:「陳益源教授歌頌吳鼎仁藝術才能。他並表示,烈嶼文化館是一座珍貴的文物寶庫,傳承發揚地方文化資產。」
  加泰兄說得沒錯,我此次金門行的確是「專程來金祝賀」,並且當場朗誦前彰化師大副校長林明德教授〈金門印象〉組詩中的詩句:「喝陳高唱南音/毛筆文筆與鐵筆齊揮/讓書法篆刻繪畫陶藝/活現生命的姿彩」,藉以頌揚鼎仁大師多彩多姿的藝術生命。
  同時,我也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對烈嶼鄉文化館表達了我由衷的欽佩之意。因為該館雖然沒有富麗堂皇的建築外觀,卻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並展現烈嶼的歷史風華,更了不起的是,它竟然是從垃圾堆撿出來的一座地方文化館!
  還記得去年5月17日,高齡83歲的馬來西亞著名儒商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先生,應邀到國立金門大學僑領講座主講他所倡議創立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隔天上午我特地陪他老人家坐船到烈嶼鄉文化館觀摩,受到林水綠館長與金門文化獎得主林馬騰老師等人的熱情接待。
  在參觀這座總面積約330餘坪擁有豐富館藏的烈嶼鄉文化館時,有兩件事情讓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一是館方訂有周全的典藏辦法,致力蒐集自願捐贈、借展、寄藏的各種有收藏價值的民俗文物,展出時會在文物旁邊設置解說牌並標明捐贈者(提供者)姓名;其二是根據林水綠館長、林馬騰老師的說法,館中許多珍貴的文物,其實都是從垃圾堆撿出來的。
  不過,這兩個事情彼此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因為我們從一樓的庶民文物和戰地文化的展示廳,看到二樓的烈嶼居家廳堂與宗祠,包括大量戲曲文物與常民生活用品,像是花嫁服系列,結婚時用的頭飾「片一對(肉豆莢)」和「(金)長步搖」,婦女生育時用來保護隱私的黑布巾,以前農業社會用來收集地瓜粉、搓揉粿粉的容器「安茨粉硿」、「粿粹硿」,瀝乾物品用的「笳荖」,天寒用來取暖的「火窗」,小販到處兜售用的「搖鼓擔」,保溫用的「茶巢(壽)」,運輸用的「馱籮」,以及「土豆犁」、「剉玉米器」、「番薯押」、「麥篩」、「麥梳」、「連耞打麥器」等農具,還有金僑自南洋返鄉帶回來的「番箱」和「南洋碗」等等,琳瑯滿目,幾乎沒有一件展品是沒有標示「提供者」姓名的,怎麼會說它們大都是從垃圾堆撿出來的呢?
  原來啊,這得歸功於烈嶼鄉眾多熱心的文史工作者,當2006年6月鄉公所舊址改成文化館之前,他們為了搶救民俗文物,乃請鄉長要求鄉公所清潔隊的隊員,在收垃圾時要特別留意一些老廟古厝拆下來的物件和被民眾所拋棄的生活器具。這些從垃圾堆撿出來的文物,後來都以清潔隊隊員的姓名做為捐贈人。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館藏展品沒有一件沒有「提供者」姓名。
  雖然林水綠館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確是去垃圾堆尋寶來充實烈嶼鄉文化館的館藏,但我們到底還是去得太慢,有許多好東西再也看不到了。」然而,我認為文資保存工作只要肯做就永遠不嫌遲。
  因此,當大家在10月14日之前去烈嶼鄉文化館二樓欣賞「吳鼎仁2020書畫展」,讓金門本土藝術家帶領我們走向蒙古草原,神遊岳陽樓,看向世界的同時,大家不妨也多瞧瞧這一座從垃圾堆撿出來的地方文化館,如何煞費苦心地替我們典藏金門,替金門傳承發揚地方文化資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