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影展之後
話說,有個女娃兒四歲會唱京戲《玉堂春‧蘇三起解》,因為父親是河南望族的二少爺,自幼最愛家裡喜慶時的堂會,戲班子唱哪一齣戲,下了堂會這二少爺就能搖頭晃腦地哼上幾句……,年紀稍長便正而八經唱上青衣,成了票友了……。日後,他的掌上明珠四歲會唱玉堂春,自是不足為奇。
女娃兒漸長,除了能唱京劇《貴妃醉酒〉、《韓玉娘》、《四郎探母‧坐宮》……,還能唱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她熱愛戲曲,然而,戲曲在她生命中,始終只是用以點綴生活的一枚小小明珠;是的,這枚明珠就只是她紓解職場壓力的舒心丸,是她從事文學創作時的醒神丹。
一晃眼,一甲子過去。當年唱〈蘇三起解〉的娃兒已成老婦。2020年初冬的某週末,上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欣賞天藝劇團成立38年首辦影展《徐露的人生--那日如在眼前》。那一日她感動極了。徐露七、八歲會唱京劇《汾河灣》,而後,一路朝著自己最喜愛的戲曲路上奮進……,途中當然少不了許多的挫折與攔阻,只見她以「堅持」二字作其一生的信念,輔以認真、熱情的人生態度,昂首闊步前行;終被譽為京劇天后、一代青衣。
1966年,徐露結婚了,夫婿是一位優秀的留美科學博士,婚後曾暫停演藝事業,生兒育女,一家四口幸福美滿。後因先生在臺灣的教職不順遂,企望轉進中國大陸發展,徐露覺得自己萬不能虧負中華民國對她長年的培植與厚愛,於是夫妻二人經理性、審慎商議之後,徐露接受先生提議而離了婚。那時她罹癌,被醫師宣告大約還有三年壽命。就在這個經歷死蔭幽谷的人生轉折時刻,沈之岳先生(當時國安局局長)出現在徐露生命之中,他為她虔誠禱告,為她加油打氣,帶領她信主,兩人結婚,願終生牽手並肩奔走天路。
據了解,沈先生總是默默去照顧被他逮捕入獄者的家屬,這些人與沈先生是完全不相識的,也沒有任何親戚或朋友關係,他仍然自發地去照顧每一個破碎的家庭,實踐那從神而來、無條件的愛。徐露信主之後,以傳神的福音為己任,夫妻攜手同心,熱心助人,不遺餘力。今年,徐露七十九歲,她受訪時笑著說:「我當年罹癌,被預估只能存活三年,到現在已經多活三十年了呢!」觀眾席上的老婦,安安靜靜看著徐露的紀錄片,真是敬佩徐露的恆心與毅力,仰望徐露精采的人生,老婦在黑暗中想想自己這一生,乏善可陳,著實感慨。
上網搜尋徐露,維基百科開宗明義:「徐露,(1941年),臺灣京劇演員,工旦行,師承白玉薇、朱琴心等。基督徒。」這一行字映入老婦眼簾,心湖裡竟悄悄漾起一星點亮光。心想,徐露絢爛的人生歲月裡,「基督徒」這個身分竟也被記上一筆。這星光,自老婦心湖慢慢升上腦門兒,她挺直項、背,感覺似乎離天庭更近了些兒。這一瞬,直覺得自己往後的人生應該也挺有盼望的呢!
從天藝劇團這一場首辦影展走出來,一路上思索著,這輩子,已經過得差不多了,與戲曲這區塊漸行漸遠,自不用多說。雖清楚內心一直熱愛文學創作,但長久以來,仍只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工作者。徘徊在現代詩、散文與小說的三叉路口多年,是該越來越清明呢?抑或是越老越迷糊?中國人總說行事為人要順應天意,難則難在不知天意為何?對信主的人而言,主意即天意,不是嗎?仰頭但見天藍如洗,心思似流雲飛絮,飄忽而無定向,一時竟不知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