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說「薦新」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邦祥。
點閱率:2,132
字型大小:

薦,解釋為「進獻」、「祭獻」的意思。例如:荐羞(饈)即是「進獻肴饌)。荐胙即為:「供獻鬼神的肉」。新則解釋為:剛有的,初始的,沒有用過的。
「薦新」的解釋則為:以首次收穫的五穀、蔬果、時鮮來祭祀祖先神明,是表示謝恩的祭典,就稱為「薦新」,或「薦新祭」。

《儀禮.既夕禮》云:「朔月,若薦新,則不饋于下室。」《禮記.檀弓上》亦云:「有薦新,如朔奠。」唐.孔穎達疏:「薦新,謂未葬中間得新味而薦亡者。」另《禮記.月令》曰:「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來祭祀太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東漢.范曄《後漢書.祭祀下》:「古不墓祭,漢諸陵皆有園寢,承秦所為也。說者以為古宗廟前制廟,後制寢,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後有寢也。《月令》
:有「先薦寢廟」,詩稱「寢廟弈弈」,言相通也。廟以藏主,以四時祭。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薦新物。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而弗改,故陵上稱寢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寢之意也。建武以來,關西諸陵以轉久遠,但四時特牲祠;帝每幸長安謁諸陵,乃太牢祠。自雒陽諸陵至靈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伏臘及四時祠。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監典省,其親陵所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八:「隆慶初,詔罷寶坻縣等處採取魚鮮,自今薦新上供,俱令光祿寺備辦。」(註:余繼登(1544-1600),字世用,號雲衢,北直隸交河縣(今河北交河)人。萬曆五年(1577)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曾參加纂修了《大明會典》,進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直講經筵等官職。)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二君酒至半酣,晏子奏曰:『園中金桃已熟,可命薦新,為兩君壽。』景公准奏,宣園吏取金桃來獻。」
清.昭槤《嘯亭雜錄.薦新》:「今奉先殿每月薦新,仍沿明制。」(昭槤,字汲修,自號汲修主人、號檀樽主人。清朝宗室,曾為和碩禮親王,後革。)
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流傳數千年,但在它已經從國家級的祭典中消失了。但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尤其是閩南地區。文革之後,這薦新的習俗在金門保存的尤其詳備。
在小時候我一直聽大人說明天做節今天下晡時要「薦新」,但是都不知道這兩個字究竟怎麼寫?曾經看過的寫法有:強新、牆新、上新等等,那為何會寫成「強」、「牆」呢?怎麼也沒曾想國音中讀做ㄐ一ㄢˋ的「薦」,會是和閩南語音中的「牆」發音相同。
而要解釋這一現象,則是因為「中古音」裡沒有顎化音(ㄐ、ㄑ、ㄒ)的細分。古代交通不發達,而跨越年代又很長,愈南方的方言保留下來的古音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很多人都說是五胡亂華,中原人士南遷才保留了很多古代的韻腳。而我則是到北京旅遊時,參觀了太廟,才赫然發現,我寫不出的那詞彙「薦新」,正在被掛牆上的解說板裡訴說它數千年的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