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蘭亭集序--行書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2,259
字型大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兒子王獻之、孫綽、謝安、支遁等「少長群賢」共四十一人,會於會稽山陰的蘭亭,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王羲之為之作序,即世稱的「蘭亭集序」。序中敘蘭亭景色之美,聚會之歡;抒好景如幻,嘆生死無常,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又稱「禊序」、「蘭亭序」等。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書寫,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歡樂時光不長,人生無常,然而他並未陷入「及時行樂」的論調,反而斥了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通篇語言流暢,不求藻飾、文筆自然,結合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本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多遍,但終究不如初本。
「蘭亭集序」,其書法飄逸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據傳真跡已被唐太宗殉葬,陸游在「跋馮氏蘭亭」中因而慨道:「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此本得其骨,殊勝蘭亭面。」唐太宗得到真跡時,即令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書家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等,世稱「唐人摹本」。今存的摹本以「神龍本」最為著名,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宋末元初的趙孟頫,也深受蘭亭集序影響。
明初解縉即稱蘭亭序:「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則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書法藝術的表現在於美,所謂的筆法美、字體美、章法美等。以行書言,行書出現於隸書簡化為章草之際,在西漢的簡牘中已有明顯褪去波磔、筆鋒明顯、轉折圓勁的行書字體。然而形態流麗優美的行書樣式,迨至王羲之的尺牘,及蘭亭序中,方臻成熟。如此成熟的筆法、結字應是繼承古法而來,試看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地黃湯帖」等,點畫筆意、字形姿態,均看得出,都是直承家法,筆鋒凌厲,秀逸生動。
唐代行書名作有李邕的「李思訓碑」,及號稱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姪稿」等;宋代四大家蘇黃米蔡都擅行書,蘇軾的「寒食帖」、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米芾的「苕溪詩」在筆法靈巧外,更富風格特色;元代行書巨擘趙孟頫則寫技高超,將二王行書,推衍至流媚唯美的式樣;明代行書大家,則推董其昌和王鐸,董書秀絕蕭散,王書跌宕多變,把帖學行書的形體風華推到了高峰;清代的行書,則大抵不出二王帖系格局。
書法最能展現超脫自在,瀟灑空靈的意境;尤其是行草。解衣磅礡中,書家用飛舞的筆情篆意,譜出天地之樂,氣韻交感。唐人張懷瓘曾論王羲之的用筆:「一點一畫,意態縱橫,偃亞中間,綽有餘裕。」觀「蘭亭集序」,意態縱橫,豈綽有餘裕而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