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文化創意‧KUSO金門
文化創意,是近年來熱門的話題,熱到只要跟文化沾上一點邊,都可以高喊文化創意,即便它跟真實存在的文化脫節、毫不相干,都可以說成是一種文化創意! 隨著「四月十二迎城隍」日子的接近,所謂「文化觀光祭」、「文化藝術節」又開始蠢蠢欲動。讓人不禁思考:讓一個原本單純的民間信仰慶典,背負「促進金門觀光發展」的大包袱,是否太過「強神所難」了! 在近六年對「四月十二」淺薄的觀察過程中,不難感受出「四月十二」本質及其延伸之文化價值,早已日漸淡薄的事實。如同許多聚落的傳統信仰一樣,「四月十二」早已成為一種必然性的操作過程,至於其自身蘊含的意義、價值及人情味,殘存份量的多寡,令人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 於是,為了達到吸引遊客參與、熱鬧場面的目的,不得不搬出文化的大框架,將流行次文化,替換原本式微的文化內容,卻造成次文化竄奪文化主體的現象一再發生。以2009年四月十二的慶典而言,在城隍出巡的日子裡,大搞「百鬼夜行」,這類「KUSO式」的創意(KUSO,源自日文?朘?桵,原意是「可惡」,後來成了年輕人網路用語,廣泛指被拿來當作「搞笑」或「惡搞」之意),讓人著實不敢恭維。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往往在於創意的發想,並非來自於對文化自身的認識,由文化壤土中綻放出的創意花朵。其發想的根源,可能源自某種歇斯底里式的「突發奇想」而來。 當然,將文化的轉變,一味地歸罪於公部門的介入,忽略社會結構轉變、傳統信仰價值式微的根本原因,或許還高估的公部門的影響性。不過,社會結構及傳統信仰價值的轉變,充其量不過讓信仰流於形式,逐漸式微。公部門的「過度用心」,卻對信仰產生本質性的變化-讓四月十二流為大搞「文化KUSO」的嘉年華。 回過頭來看,以一民間信仰(或目前島內任何觀光資源)去背負發展觀光的大包袱,都是癡人說夢而已。自戰地政務解除以來,道路拓寬,可以發展觀光!鋪石頭,也可以發展觀光!辦個不像樣的文化祭,當然也是發展觀光!然而,不管做多少,航班、機位會增加嗎?旅館房間數有增加嗎?每日最大遊客進出量,有改變嗎? 於是,基礎設施不足與改善,一直以來都是施政的主軸。然而,一座小小的島嶼,每年歲出約莫百億左右,喊了十年的基礎建設,請問基礎建設在哪裡?每年,不少在台工作的後浦子弟,為了參與慶典,不惜請假返鄉,卻往往一票難求,如今又得為了觀光生計,與遊客爭位!讓人不禁懷疑,到底是參與慶典的人重要,還是看慶典的觀眾重要? 一年一度「四月十二迎城隍」慶典的日子,又近了!四月十二可以不用很熱鬧,可以不用背負「發展金門觀光」的大包袱,但是四月十二對於後浦人文化傳承的意義,卻必須堅持。懇請各觀光、文化部門,讓信仰回歸純樸的一面,饒了金門這淺薄的文化,別再惡搞了!
-
離島返鄉難難於上青天
今年春節假期因為氣候忽冷忽熱、濃霧攪局,也使得來往台金間的飛機航班大亂,牽動了返鄉旅客的心情起伏,而這似乎是離島居民不可違逆的宿命。若不是在機場遇上了熟人閒聊打發時間,使得這等待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溜過,要不然這苦等十個小時的滋味肯定難熬。 機場中等待飛機的大人們,臉上盡是無奈與焦慮,而小朋友們則是事不關己地往來奔跑著,享受著寒假放肆的心情。除了返金作客的旅外鄉親或是赴台洽公亟欲返家的居民之外,卻也多了五、六分的台商或是陸婿選擇透過小三通到大陸過春節。這使得機場裡多了許多不同口音的旅客,一時之間讓人誤以為在大陸的哪個城市搭機。而這對金門人來說,卻也已見怪不怪了。對於上天的捉弄,金門人的骨子裡早就習以為常。 飛機誤點、因氣候或航空公司調度而停飛等,大多數的金門人都會選擇一古腦兒的接受;就像接受當年戰地政務時代只能吃傷身的戰備糧、軍法管制等。或許對於在近百年來嚐盡苦難的人民來說,一個溫飽與安定的生活就已經是奢求了!多餘的困擾與限制都算不了甚麼。而這種精神也莫名其妙的代代相傳,就像一個地方居民的基因一樣,已經被寫進了居民的人生之中。 這陣子因為氣候常造成飛機誤點,讓居民飽受困擾的情形更顯嚴重,並且凸顯了許多不合理的情形。各家航空公司在面對相同的情形,處理的方法和態度也截然不同。有航空公司盡量調度以滿足旅客的需求;相反地,也有航空公司也以飛機調度問題而讓旅客飽受待機之苦。但無論哪一種結果,幾乎所有人都默默的接受了事實,一如過去金門人看待許多看似合理其實不然之心態,然而這一切卻是自我退縮姑息所致。 筆者曾與航空公司進行溝通,認為有關飛機因氣候延誤與調度困難係屬不同責任,必須分開對待之。該航空公司卻一再強調基於公司營運的立場,以及因應飛機調度的困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不過,以消費者的立場觀之,其他航空公司做得到,則代表飛機調度困難僅是該公司的心態或是營運能力問題。當日該公司的在場負責人又以公司無授權其調度作為理由,要求消費者體諒其苦處;但反過來說,消費者是否也可要求航空公司體諒而主動降價呢?航空公司認為提供離島旅客的需求是一種服務,但站在消費者會這樣思考之:若無離島居民的需求,則航空公司早就關門大吉,不是嗎? 這類事件不斷的重複發生,讓身為離島居民們似乎背負著不屬於自己該有的原罪。而造成自我權利不但消磨的因素,更是來自我們亙古以來生活個性。離島居民對於老天爺的考驗可以輕易的接受,但是屬於人為所造成的損失,則是否該通盤接受呢?
-
術德本兼備文武復雙全
我從小愛玩,母親不善理財,管教卻甚嚴,國中註冊因常籌不到錢,我幾乎想放棄學業。國一時,巧遇讀士校的惠城學長,得知學費全免,讓我對讀軍校心想嚮往。國中三年,考士校心情越加強烈,母親總不答應。國中畢業前,在父親首肯下,報名陸軍官校預備班,然後,莫名的頂著從軍光環前往一個陌生環境。 預備班生活如高中生,除了軍事管理,夜晚站衛哨外,都以上課為主,功課都難不倒我。祇是當時母親身體並不是很好,雙親健康常成為我日夜擔心的問題,每學期逢放假前心情轉而浮躁,期末考成績常直直落。首度寒假返鄉過年,好友馬清文來訪,告知就讀屏東師專,一樣學費全免,千金難買早知道,聽後為時已晚。 早期官校採通識教育,文理工科都學,學程依教育部規定,寒暑假較短,每年三個月進行軍事訓練,連同畢業前有八個月分科教育,四年下來,個個允文允武、能屈能伸。入伍訓與第一學期,三軍九校同學集中陸軍官校共讀,畢業前夕,三軍四校同學再聚首復興崗,因而培養著交融的革命情感。下部隊後,不論輪調本島或外島,老同學相遇免不了再三敘舊。 現代軍官講求術德兼備,文武齊全,完成軍校基礎教育,兵科學校正規班後,還可前往國防大學充電,由陸院、戰院到兵研所,成為軍官進修必經之路。部隊是所課程艱鉅繁重的社會大學,下部隊後即是承擔任務的開始,各種演訓、測考與任務壓力,常常接踵而來,並非顧好個人或家庭即可,若為領導者,身繫數百數千或數萬人性命,擔負任務更繁重,有待發揮智慧,爭取績優。有的學長演習中發生意外,英年早逝,或遭奸人設計,鬱鬱退伍,或誤入歧途,自毀前程,都是令人惋惜。 國軍為培養更多人才,每年開放大學碩博士名額提供軍官進修,運氣好的,甚至可前往國外進修。黃奕炳、洪廷舉、倪振金…等學長報考碩士班,即是百忙中,利用深夜苦讀,蠟燭兩頭燒,實在拚命。陸軍官校理工教授都為前期學長再讀國立大學後返校任教,政治課程由復興崗學長指導,文史系由外聘教授負責。縣籍學長中,也有幾位「博士將軍」真是利害,其辛苦當超乎常人想像。薛朝勇、洪春棋…等博士學長前往大學任教,洪國興、張家生…等博士學長分別在公門服務,既是發揮所長,同時也開闢事業第二春。 早期軍校並非專收男生,復興崗、國防醫學院等都有招收女生,畢業後都有很好發展。國防大學並非純為男生天堂,許多學姊學妹憑著苦讀也能考進去。七零年代各軍校開始招收指職軍士官,鼓勵大專生轉服志願役,沒多久也歡迎女生報考。現代Y世代雖多為草莓族,但是不論男女,祇要加入志願役行列,下部隊時,個個雄糾糾,氣昂昂,也都成為部隊重要幹部。 老婆大人個性嫻慧儉樸,處事堅決果斷,早期原本報考復興崗,因視力問題而未果,現在則是咱家總司令,我退伍後,怕我賴在家裡得老人癡呆症,要我再度拋頭露面,任人差遣,回家時還要婦唱夫隨,大丈夫甘之如飴,這當是一生中最甜蜜的軍事訓練。
-
臉書與故鄉
妻子不是最早運用「臉書」社交網站的族群,卻足足比我快半年多,踏入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路社交世界。家裡的頻寬小,每天,「臉書」傳來數十筆留言訊息,使得收信速度更緩,我抱怨說,整天「飛(face)飛去」,真有那麼多有趣的臉,值得挪移時間,每天上網書一書? 三月中旬,我在妻子的協助下登錄「臉書」。我登錄的用意未必在享用它的社交功能,而是想藉此跟妻說,若以後,我也每天花一小時、兩小時,處理網路訊息,這又將如何? 登錄新網站,填寫的資料多,姓名、興趣,最後一欄是用幾句話,形容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臉書」上如此形容自己:「一個離開故鄉很遠的人」。 會這麼寫,或許跟三月的幾個訊息有關。三月初,昔果山總幹事巨貴枝來電,告知我所提的垵湖國小校史整理案,獲得文建會審核通過;巨貴枝欣喜之情旋而疑惑,「可是補助款只有四萬元,工作團隊搭機來返都不夠,這要怎麼辦理?」 社區營造罕以國小為標的,然而,國小的影響在金門不同台灣,早年,軍隊發生逃兵,國小主任或校長會在朝會時宣布。金門軍管嚴格,通訊落後,學校常是消息的散發處。一次,垵湖國小整地,竟挖出一具具骷髏,主任號召昔果山、后湖兩村居民祭祀,民眾響應熱烈。學童的啟蒙地、地方的喉舌,若被排除於社區營造,將是個遺憾。金門有些國小,且以將軍名諱命名,這些若能整理,將是重要的地方史料。 但是,文建會允以四萬元,這該如何做? 不由得揣測評審的心態:金門有錢,何必來台搶資源?但是呢,不給又說不過去,就給四萬元,讓金門人知難而退吧。 這是以「小人」度君子腹,或者評審不知道金門、台灣隔著海? 我調侃巨貴枝,說她正如一隻烏鴉,整個三月,牠叼來的枝,沒一枝發芽,「鈞堯,你遞的案子一件都沒有過!」她提到我透過昔果山發展協會、轉金寧鄉公所,遞給社會局的昔果山老人訪談整理,因為選舉後,主政者遞換,社區營造甄選方式改變,包括昔果山、盤山等營造案,都被打回票。 我想起去年十二月開始,針對社會局、文建會所要求的格式辛苦撰寫企劃案,過程中或因交代不清、金額不合乎規定等,更改數次,讓我以為經手的,不僅兩個,而是五個、六個企劃之多。回想為了企劃而辛苦撰稿、改稿,不禁埋怨難道換了總統,就得換部憲法?就算是蕭規曹不隨,新法跟新規的議定,總該也有個不擾民的時間表。 也許,就在大片聒噪的烏鴉聲中,我在「臉書」上這般形容自己。 登錄「臉書」後,每一天有數十個人要求跟我「交朋友」。這些族群儘管貼著照片,卻彷彿失去容貌;號稱全球最大的社區網站,卻像一個失去故鄉的場所,每一個人上這頭來,用訊息兌換一些溫暖。 「臉書」的規模已超越「孤狗」,登頂稱王,我卻覺得這是一棵漂浮半空的巨大之樹,承載大群失去心靈歸所的人。 我是新加入的一片樹葉。因為它還新鮮,猶在枝頭閃爍。
-
孔明獻策─論金門之發展
暮春三月,乍暖還寒,晚間重溫《三國演義》,過三更,眼皮漸沉,不知何時睡去。 天色微明,獨自登太武山,一路上四顧無人,行抵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忽見一身披道服之長者,衣衫飄然,手執羽扇,臨崖眺望金廈海域,及近一看不覺大喜過望,此莫非是諸葛孔明先生!長者微笑應諾。 我施禮問道:「丞相如今一切可好?」 「託福,託福!我本是南陽村夫,當年有感於劉皇叔三顧茅廬之盛情而出仕,日夜辛勞,鞠躬盡瘁,死而復生。如今深居臥龍岡,晝耕讀琴奕,夜觀天象卜天下事,春秋則雲遊四海,飽覽名山勝景,日子過得輕鬆逍遙,足慰平生矣。」 我說:「丞相至今仍關心天下大事,令人敬佩。素仰先生深諳韜略,洞悉乾元之變,可否為金門未來之發展指點迷津。」 「老夫不問世事久矣,卜天下事純屬興趣而已,平日並不輕發議論,惟今日來到浯洲,見紫氣氤氳,鍾靈毓秀,心情甚佳,不妨破例,汝姑妄聽之可也。」孔明移步走向石階,坐下說:「自古以來,金門之發展依憑大陸,神州易色後,轉而仰賴台灣。對應於大陸或台灣,金門地處邊陲;但就兩岸地緣觀之,金門實位居樞紐。無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為金門帶來之利弊參半。曩者,金門作為戰地前線,民生發展不易;然而藉兵險猶有可乘之商機。如今兩岸開放,商賈絡繹於途,卻多過門而不入,可見地利不可盡恃也。」 孔明繼續說道:「金門未來之發展,仍須借兩岸互動之機乘勢而為。兩岸分治逾一甲子,前三十年,台灣佔天時、地利與人和,頗有中興氣象,可惜近十五年來,因主政者一意孤行,執意去中國化而鎖國內鬥。近年又因政客誤國,名嘴亂政,以致民心渙散,人和漸失。今之主政者雖有撥亂反正之心,然天時幾不我待矣。」 「大陸歷經半甲子經改,其間雖有曲折,但人心望富,故政令無礙,建設易成,全球經濟危機,反助其國力逆勢崛起,惟就長期觀之,其民心仍思變矣。此期間,台灣應審慎應對,以趨吉避凶,夫智者以小事大,乘其勢而不犯其鋒。金門居其中,應放眼天下,勿坐井觀天,僅以當前小康局面而志得意滿。」孔明說完起身,似欲離去。 我說:「能否再進一言,以為地方主事者籌謀。」 孔明說:「如今台灣與大陸打交道,在野黨虎視眈眈,刻意扭曲,以致當局動輒得咎,難以大開大闔。金門居地利,存人和,正可借天時,行當局所不能行之便。譬如中共推動『海西區』計畫,馬政府因忌憚是否對等與尊嚴而裹足,金門何不代表台灣參與一二,要求大陸『讓利』,以創榮景?」 我又問:「如此說來,金門應大膽西進?」 孔明略為沉思後說道:「提醒三字,應可受用:一曰時、二曰勢、三曰度;亦即須掌握機遇、順勢而為、進取有度。」說完,羽扇指天,只見一白鶴從身邊振翅凌空,翩躚而去。回頭看,孔明已杳無蹤影。 我欲呼喚卻無法出聲,翻身醒來,始知是一場夢。
-
藝術饗宴的啟示
二月中和Lucy參觀「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時,看到畫家自殺前一個月所畫的水藍色「薊花」時,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悸動,家鄉野外四處可見葉面布滿荊刺,像充滿戰鬥力的刺蝟,經常是我童稚時期牽牛吃草(赤腳)走過田埂時,一不小心就會踏到而哇哇大叫的植物,但是那粉紫色的花冠卻是如此的引人注目,真是讓人既愛又怕被傷害呢;但在畫家的筆觸下竟是這麼憂鬱,從畫中早已映照出其內心的孤寂與悲傷! 我和大部分觀眾一樣,較喜愛與梵谷齊名(本次未展出)的「向日葵」,常常被「向日葵」畫中所展現出對生命的熱情所震撼,因此特向在台灣出生的Lucy比喻道:「我認為金門島就像這畫中的花瓶一般,而這些插在上面滿溢整個畫面的向日葵,就如散布金門及世界各地四處營生,綻放生命光與熱的島民及後代一般,如梵谷所說的:『黃色象徵友誼與希望,盛開的花朵代表感激』,只要還對金門懷抱著感激,並隨時願意釋放你的友誼與對金門的希望,珍惜這供養過你我的土地,那無論你是住在金門或是僑居他鄉,仍然是金門人了。」 三月廿七日應邀參觀台北市仁愛路知名豪宅社區舉辦的「名家墨寶私房珍藏展」,親炙杜忠誥教授主講:線條在說話-藝術心靈美感之涵養,大師舉「好」字為例印證線條的美感,並比喻夫妻間如何維持良好的關係,促進社會的詳和,讓人印象深刻;大師說到「女」和「子」(男子)在獨身時,其一切思考係以自我為中心,手腳要伸展開來才美;但男、女要成其「好」事共同生活時,「女」、「子」若仍以自我為中心的話;這「女子」字寫起來就太寬鬆也就不美了,恐不久就要離婚了,需要男、女各手各縮一點,腳也不能亂踢並採包容對方的態度,捨棄自我中心,以同理心來和對方相處,則「好」字寫起來才美,家庭也和諧了。同樣的,為人處世要有「同理心」、「包容心」,則必成為一個善解人意處處受歡迎的人。 難能可貴的是,該豪宅的物業管理團隊是由沙中第八屆學長黃平璋所成立的怡盛集團負責,依商周的報導,黃董事長的經營利基在於「深入住戶生活核心」,是有「同理心」及對工作的熱情投入所獲致的回饋吧!而看看自己一路走來,雖說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但是在年少輕狂時,個性就如「薊花」一般,滿身是刺的,擺出一副莫惹我,隨時要同人拚命似的,常得罪人還不自知,如今兩鬢飛星卻仍一事無成,實不足怪也。 藉此勉勵即將畢業的學弟妹們,要懷抱對生命的熱情與希望,用同理心去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則你在團體中必然是一個受歡迎的人,那麼有一天你也會像黃平璋學長這麼有成就的。
-
順著陽光走
遊子踱天井,穿迴廊,進廳堂,輕啟蛛網塵封的祖龕,告訴,奉祀番邦的老母,故鄉的祖厝真的草在住。 金門.楊媽輝 順著陽光走,可以看到老街的午後。老街有股滄桑後的頹敗,散發著陳舊的潮腐,這是久聞的沙美老街。多數的房子都頹圮,架構猶見昔日的雄偉,但再雄偉的東西,都免不了走入歷史,成為時空灰燼的一員。近些日子,有人大聲疾呼,要改造、重建這條老街,無論是誰都認為這是一件很難辦成的事,但數人的心裡卻又希望它可以夢想成真,人心的矛盾就在這。 老街的歷史我不甚了解,隨著他人走馬看花一遭,談不上什麼感動,但總也認為可惜。同行的友人說:「該歸於歷史的,就不要強留它了,如能將之納為城鎮景象更新計畫,應該會更有發展性。」但隨即有人反駁:「上百年的史蹟,毀之,只在旦夕。今人當思前人建業不易,竭力保護,實屬必須。」兩種論調從某些角度來看,都沒有錯,差異僅在於本位思考下的縫隙。 我們指望都市景象煥然一新,更指望處處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有沒有衝突,可以各取所需,也可各從心靈的角度去洞悉。 有位朋友說過︰「消逝,也是種歷史。」歷史是個不會回頭的東西,過了就消逝了,強加脂添粉,只會壞了原本的期待與美麗。君不見走了樣、失了味的古蹟比比皆是,今人或許可以圖謀抓住歷史的尾巴,卻網羅不了冷漠的人心。歷史是種氛圍,更是種人生況味,我們曾意圖努力挽回許多事,教育許多人,卻忘了最該挽回的是人心,最該教育的是熱情。當人心不在,熱情不存,再多的努力,都不會有大太的意義。不論是狹義的建築復舊,亦或是廣泛的史蹟搶救,都必須存在著從下而上的熱,情關懷與資源挹注;惟有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真正萌芽的時候,工作才算是有了好的開頭,也才可能順理成章,一步步的走下去。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少數幾人的熱情可以聲噪一時,卻不定能夠持續多久;我們與其執著於可見的興衰,不如專注於內涵的傳承。有沒有人嘗試過為老街譜首夕陽之歌?有沒有人認真調查過每棟老屋子的身世,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又有沒有人試過在紙上還原老街的昔日風華,讓後人有機會神遊前人的璀璨與功蹟?如果諸如此類的精神及基礎都不具備,復建老街便是強求。我們能指望樂觀的消費量體支撐老街的永續,或源源不絕的挹注再造奇蹟?最終我們要問:誰來確保老街的生生不息? 夕陽餘暉穿過每道破敗的門扉,窗櫺裡透著生命的綠。或許我們不該在乎老厝誰在住,卻該聚焦於房子裡曾經的點滴:那些陽光下的綽約風姿,暗夜裡的雲湧風起……。
-
印象金門島
由大陸知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與樊躍「印象鐵三角」所籌畫的第五部「印象」系列作品《印象大紅袍》,今年初起在聯合國自然及人文「雙遺產」福建省武夷山試演成功,並讓武夷山旅遊脫胎換骨。如同大陸媒體報導:「武夷山的旅遊十年以來,一直停留在『白天遊山玩水,晚上蒙頭睡覺』的傳統風光旅遊上,為了給武夷旅遊找『靈魂』,地方政府通過積極運作,終於打造出《印象大紅袍》大型山水實景劇,填補了這個遺憾的空白。」 打造「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的張藝謀導演,從2003年桂林的《印象劉三姊》一炮而紅開始,接著製作在雲南的《印象麗江》、杭州的《印象西湖》、海南的《印象海南島》及在武夷山的《印象大紅袍》,還有籌備中在西安的《印象西安》等。這些《印象系列》主要是增加各旅遊地點的觀光資產,以及用另外的一種形式來詮釋各地方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具有創意的表演方式,已成功的在這幾個景點創造出新型態旅遊與經濟規模。 台中縣政府近來也致力於規劃日月潭夜間旅遊活動,在政府與民間企業積極合作促成下,特別邀請張藝謀導演前往台中縣,實地考察夜間水上劇場《印象日月潭》的可行性。文化觀光並非透過複製即可達成,而《印象系列》也不是萬靈丹,在規畫產品時,不可以單是模仿拷貝既有演出形式與表現手法。文化與旅遊經濟的結合本就是天經地義,關鍵是要因地制宜,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 新加坡聖淘沙的《星光水火海上大匯演》音樂劇,是在海灣中搭建主題場景,利用天然海水當噴泉,結合雷射燈光科技與立體投影呈現特效,在一個全然虛構的熱帶故事情節與場景中演出。半小時的演出中聲光效果十足,每晚上演兩場,一年四季風雨無阻,是聖淘沙島最重要的夜間旅遊活動。 金門島,一個擁有豐富民間傳說與深厚歷史文化的特色島嶼,想要成就一部夜間大型實景歌舞劇,可能嗎?《印象金門島》以太武山為背景與天地共舞,自然同歌,演上一部高粱酒香閩南傳說故事;或《印象金門島》以料羅灣為天幕,在沙灘上重建一場戰爭史詩,拱起氣勢磅礡,震撼心靈的感動;或重新包裝改編《金門英雄組曲》,強化劇情與吸引力,讓觀眾一晚讀完金門近百年的故事。可行嗎? 透過開發一部夜間大型實景歌舞劇,試著創造金門文化新的生命力,補足了現在金門旅遊產品在靜夜中的遺憾。透過開發一部夜間大型實景歌舞劇,可創造與培養出演員、幕後企畫、影音編導、設備維護及行政工作人員等百位以上的職缺需求,及週邊商品開發與整合行銷等,再加上演出門票收入等亦都是歌舞劇無邊的經濟效應。
-
軍旅敘酒食還鄉純喫茶
常聽長輩談起家鄉早期有些姑娘對伙夫班長情有所鍾,因為熱騰騰飯菜是生活溫飽最佳保證。初踏軍旅,強調團體活動,嚴謹校規讓餐廳充滿嚴肅氛圍,即使慶生餐會也如此。正餐之外,肚子若餓了,得自行設法解饞,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吃宵夜了。 自幼校開始,豐富三餐讓來自戰地的學生充滿知足感,每個月慶生會師生可大快朵頤一番,讓人感到窩心。那時軍校部隊都流行養豬種菜,厚實官兵學生副食費,殺豬時,好料都存放到營部,營長每個月固定加菜,輪流請校部長官打牙祭,也讓學生偷偷流了不少口水。 官校入伍結訓時,當晚在連集合場擺攤宴請各班教育班長,感謝三個月關照與凌虐,餘興節目是毫不留情的將班長丟到操場邊水池裡,原本凶猛的班長爬出來後,還笑嘻嘻的請大家高抬貴手,這是官校四年裡唯一可忤逆長官之刻。回到寢室,發現兩手臂長滿水泡,原來當天首度嚐試高粱,因過敏竟長滿大酒疹,以至當下仍對金酒無啥貢獻。 軍校期間,伙夫班長都為老芋仔,長年造就好廚藝,山東饅頭又大又香,食後口齒留香,讓人百吃不厭。畢業後,這些老前輩相繼告別軍旅,部隊伙房漸漸由充員兵接替,每當有人退伍前,就由新兵跟著見習,部隊官兵腸胃就由這些毫無烹飪經驗的少年人擺佈,由從認識色香味到手藝純熟時,常又即將退伍。 從馬祖調到竹北,營區某連隊流行「拜拜」,原來是各班阿兵哥按月固定擺攤請連長,實在令人不敢想像。在金門時,單位主官張黑子身邊就培養好幾個傳令兵與廚藝兵,每當上級長官履新報到,或長官眷屬蒞金眷探,即安排周到服侍,深得長官寵信。個人接掌營級時,上級老大為人好客,對幹部部屬非常關切,每週會報後必定在部裡聚餐拚酒,腰圍漸增也苦了腸胃,心想「純吃茶」真好。 官校每逢考試,大家都習慣吃宵夜,晚自習後,學校還準備牛奶麵包,為同學們補充營養,學長笑稱不聽話就給斷奶。假日較悠閒,留守同學偶會弄幾道小菜,加個小酒,打打牙祭;下部隊時,有些官兵習慣在假日小聚,聯繫情誼,有個美麗名稱,號稱搬火山。阿兵哥退伍前,流傳「破冬」、「破百」要請客,成為最可愛的宵夜。 在官校打野外,或下部隊外出演習與打靶時,駐地附近常會看到騎摩托車的小販,賣些飲料零嘴等食品,阿兵哥稱為小蜜蜂,早期金門幾個靶場,常可見小蜜蜂身影。當連隊伙房新兵初試啼聲時,附近的甘仔店與小吃生意就特別好,由外食人數可評斷廚藝是否精進。阿兵哥吃零嘴有時是無聊,而深夜值班或衛哨,一杯熱茶或泡麵,實在溫飽提神兩相宜,特別是寒冬站哨前,偷啜一口小酒,全身頓時感到溫暖。 某陣子部隊推行戰備日吃戰備餐,規定伙房不准開伙,僅能吃戰備口糧,大批口糧當然得不到青睞,常為外食所取代。宵夜成為部隊流行已久的飲食文化,泡麵也成為阿兵哥最愛,流傳網路的「炒泡麵」因而成名。記得每逢假日,老同事常會從山上跑步到高坑,各叫碗牛肉麵吃,再慢慢走回去,成為夥伴在太武山中的傳奇風味。
-
調解息訟做好事
99年3月1-3日,每天都受邀參加活動。1日金城、金寧新任鄉鎮長就職,受邀觀禮餐會;2日金門縣政府地政局不動產調解會;3日李錫奇藝術大師在雲科大,舉辦創作個展,受邀觀禮研討會,我都對他們表感謝說抱歉。因我早定1--3日,將參加「99年第一期家事事件調解委員專業講習會」,機會難得,要趕緊受訓充電,學專業智能,以便提高我的調解效能,把調解工作做好,真正有能力勸人不打官司,把聲請人的問題給解決了,有效調解息訟,那是我最大的快樂,也是我認為退休後,一個可以貢獻心智做好事的好所在。 我受邀參加調解工作,常感到自己技能素養很不足,有點恐慌,儘管事先都很認真瞭解案情,研究出解決方案,但在調解過程中,不成立案件較成立者為多,實在說,頗有挫折感。所以我才感到,如果希望能繼續做下去,絕對需要再多多學習,多充實自己智能,才能勝任愉快。 去(98)年我特別赴金門社區大學,修習「法學緒論」,和一批年輕人一齊上課研究,吸引了很多同學們驚奇的眼光,36堂課,我很羞怯地坐在第一排,沒有買應考教科書,因為我上課不為考公職,我是把法務部贈送給我的《最新實用六法全書》(施茂林、劉清景主編,95年4月修訂)當課本,很用心聽教授講解法條,還在書本上劃劃寫寫,也許是我學習表現很突出,翁天乞老師看在眼裡,學期結束,評定我學習績優,報請社大於該校成果發表大會中表揚,這也是我出乎意外的樂事。 「家事事件調解委員專業講習」,原計劃當天赴台,自松山機場逕向「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報到。因宗長楊水應得知,特來電要我提早去,參加他的春酒聯誼餐會。那幾天霧鎖金門,交通大亂,我不敢答應肯定能去,結果真成行了。在餐會中拜見了省主席薛承泰、老縣長張人俊、陳國興、謝炳南國代、許丕華理事長、黃獻平理事長、黃水通院長、陳川青專門委員、張火木教授、蔡榮根工程大師、楊樹清作家等長官好友,感到很高與,也很有收益。 3月1日中午,中央再保公司董事長楊誠對,邀我與李明遼同學用餐,然後他驅車送我到文山區「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的門口。爬坡進入窄門口,走了一段路,豁然貫通,這裡別有一番天地,好寬、好長啊!原來是「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和「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蓋連成一體。讓我想起唐、李白:<山中答客>的詩句;「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的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次研習課程,週一:有「調解實務演練--身分關係」(講座:蕭廣政退休法官);週二:「家事調解委員的使命與責任」(賴月蜜助理教授)、「家事調解程序與技巧」(陳榮隆法學院院長);週三:「調解實務演練--財產關係」(蕭廣政法官)、「家事調解的基本概念與內涵」(鄭維瑄助理教授)共15小時。課程研習的主要方法,是講座要求學員提問題,然後傳授經驗與方法,這方法對我這菜鳥,只有聽的份,但也聽出我們金門可愛、單純、和樂,案件很少;聽到許多破碎家庭、悲慘事件的調解,讓我感到能妻賢子孝、家庭美滿是何等幸福!賴教授在探討調解委員特質時,要求每人找二位比較親近的委員,寫對自己的觀察。室友賴慶龍退休校長寫給我:「像棵松樹,身健心青」;鄰座徐婉莉社工師寫:「悠閑的像一艘隨風飄揚的帆船」。我都認為恰當,退休後加強健身,感覺身心比在職時健康,有體力;退休後學佛,學放慢生活步調,學放下看破,所以看來有「悠閑的像一艘隨風飄揚的帆船」,你認為呢?
-
飲食男女﹐挑戰金酒魅力
遷居上海兩個月了,我在無法適應的乾冷天氣中,盼望著氣溫回升,可以走進明媚的春光中。未來我將在上海完成什麼計畫呢?不斷在修正的企畫,尚未落實執行,新朋友來來去去,真正在我心裡駐足的微乎其微,有時我會感到迷茫與疑惑,但人生最有意義的路,往往都是且戰且走,這其中支撐我的原動力是從去年底就遞出的「為金門打造世博夢想」的商展企劃案,但元月底來到上海之後,才發現我曾經深信不疑的一位鄉親所說的世博商展場地,最後驗證是上海人所說的「假、大、空」子虛烏有一場,我與那金門鄉親的聯結也徹底宣告中斷,我只能自行摸索可行的路。 所幸這時我與一部電影產生了新的連結,把場景企畫拉到了金門,我也幸運的與大陸知友王董,順利與家鄉的數家特產負責人,規劃出一個全新的組合,一步步展開周全的企畫,努力實踐新夢想。 金門需要走出去,用壯大經濟的方式走出去,不只是前進大陸,也儲備著行銷向外面更廣大的世界,不只是金酒,文化與觀光、金門地方產業也應該同時搭配,以多元化的組合配套方案行銷金門,才能形塑高格調的商機競爭力,和外面的世界一較長短。 一日,我在上海的居家附近看見一家標榜「這裡的產品難得一見,這家店與眾不同」的店,我走進去看見了大陸各省分的特產,我數了數那印在DM上的型錄,共有二十一省之多,我試探的問店家,是否願意再增加一項深具特色的「金門特產」,店家於是把我帶去靠牆的位置,那裏有一個獨立精美的櫃子單獨陳列著兩瓶酒,金門馬蕭紀念酒和金門陳高,它們很隆重的被鎖在高雅美觀的玻璃櫃裡,我看見馬蕭紀念酒標價人民幣718元,金門陳高標價人民幣798元。那店家知道我是金門人後,十分熱絡的希望我能幫忙「進貨」給他,包括我介紹的貢糖、鋼刀、一條根、麵線等金門特產,他說他們是連鎖店經營方式,生意一直很好,金門的兩款酒賣得更好,店家一直想從我這兒探知「底價」,但我沒報價給他,因為在和王董付出諸多心力,不斷找尋最適當且最強勢的全方位行銷金門的方法時,每次聽聞有金門高粱的假酒混淆市場,一瓶被分裝成三瓶上市的傳聞時,我們就會在心底告訴自己,我們想做的不是行銷金門高粱而已,而是希望能「以正視聽、永絕假酒」,捍衛「正品」的金門高粱形象與口碑;當我看見連鎖店內的金門高粱「高價」標籤,我不但沒有喜悅,反而心生惆悵,我來上海兩個月了,我周邊的新朋友沒有一個人喝過金門高粱,也沒聽過這款酒,每次我將筆電開機,想藉自由門破解封鎖陣線,介紹金門高粱給新朋友時,網路資訊總是被封鎖居多,即使破解了網站,新朋友仍遺憾說尚未品嚐過,因此王董不只一次問我:「你們金門難道都找不出最好的策略,將金酒強勢推進上海,掌握世博先機,再趁勢躍上世界舞台嗎?」我趕快回答說:「當然有啊!」然後我調出自己長年累月收集的金門資訊檔案,舉證一條新聞給王董看:「推動『金酒行銷子公司』,讓產、銷分離,讓行銷子公司在民間有持股,以專業行銷和金酒公司合作,即策略聯盟……」。 「這是你們自己『島嶼內的計畫』,真正前進大陸不是靠這樣就能成功的……」後來這些論見及溝通延伸成一個全新的『金酒.前進上海.新企畫』;台北電影界的友人也頻頻來電提供新策略,一個連結上海、金門、台北的旺盛團隊也有志一同的相約,將以最大的熱忱,以飲食男女之名,挑戰金酒的最大魅力!
-
還可以教什麼
「快去讀書!」聽在孩子與爸媽耳裡,有兩極反應,一是很煩,一是很氣,孩子煩爸媽嘮叨,爸媽氣孩子蹉跎,但等孩子當了爸媽,也是用同樣的話來喊他的下一代,於是形成一代傳一代的「家訓」,確實在金門,這句話很傳統。 「快去讀書」,到底讀什麼書呢?當然是指「教科書」、「參考書」,這些書都很難讀,都很沒有趣味,學生從幼稚園到高中,都要讀得死去活來,越讀越不快樂,因為它會產生出分數,然後把學生分出「好學生」與「壞學生」。 老實講,好壞學生不是靠「分數」來分的,考高分不是人人都很行的,除了天資,還有經濟條件,有沒有去補習,也許也要碰到會教的好老師,這更是得分之鑰。 這幾年,金門的教育已與台灣同步,教育投資甚大,校舍建築、機器設備,無不翻新,許多老師也來自台灣,教材也跟台灣同版本,可以說已經跟上台灣的水準。 但我們靜下心來檢討,我們的教育品牌作出來沒有?前幾天我讀《天下雜誌》2010年2月的《培養未來夢想家》教育特刊,讀完所有的文章,心理有些感動,有些悸動,有些悵惘,略微介紹幾個意念: 「未來學校」:這是微軟公司在台灣許多中小學推動的一種教育模式,它不是蓋一所硬體學校,而是指「教室無所不在」,學童帶著電子書上課,隨時隨地可上網查資料,這是以數位科技改變傳統的上講下聽,上寫下抄的教學模式。 「專題式引導教學」:這是以「行動化的學習」取代「傳統問答式教學」,讓學童尋找生活中有趣的題材,讓學童發覺自己成長地方的故事,讓學童培養觀察、探索、推理、合作、討論、發表的能力,讓學童應用資訊能力培養人文的關懷。 這兩種教學模式都是我羨慕的,它所映射出來的概念是「老師必須經過專業訓練,隨時能改變教學方式。」、「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教育者必須擁有新科技能力」,這也是我擔任教職以來一直的信念。 記得民國76年,我在城中當國文教師,就曾跟同事王振漢、王先正、黃逸歆老師帶領學生做過「金門的童玩」、「金門的兒童歌謠」、「金門的金銀紙」、「金門的古蹟」等「專題式引導教學」,那時我們帶著一群學生加以編組、分配工作、採訪錄音、撰寫文稿、實物製作、發表報告,可說等同今天台南三所國小的教學模式,那時以鄉野為教室、以鄉長為老師、以逐字稿為作業、以發表代替耳聽,整過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壓力,充滿笑聲,且十分有成就感。 當然,我不是說那種模式可代表一切的學習,只是我認為訓練學生自己去挑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引導學生思考推理,讓學生負責任會批判,興趣洋洋想主動學習,這樣心態的建立,比分數更有價值。 時至今日,電腦科技十分方便,金門各校資訊化設備更讓我們驕傲自負,如果我們能充分應用數位科技在教學上,教學一定更有吸引力,學生一定更有興趣。記得民國89年至95年,我在城中教國文與綜合,就樂於應用電腦科技,那時上課學生要吵都沒有機會,因為我把他們的眼睛都黏到螢幕上,一段電腦畫面,一段口說或追問,讓學生忙不過來,一堂課很快就過去,直到今天,我還是很傾向照片影片穿插的演說模式,總感覺電腦真好用。 天下父母,都盼望孩子像海綿,吸飽沉甸甸的水,讓青春不荒疏,讓學問大躍進;天下的老師都期許自己能「成為靈魂的工程師,教孩子尋找意義。」(曾志朗語);天下的孩子都希望能夠擁有第二次機會,不要一張考卷就分出好壞學生。 那,我們就來想一些還有什麼可以教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