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浦陳氏祠堂壁匾上的知州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2,527
字型大小:

根據「金門觀光旅遊」的景點介紹上說:「陳氏家族在金門散居各地,為金門第ㄧ大姓,人丁興旺,有『十三陳』之稱,後浦的陳氏大宗祠潁川堂,為金門『十三陳』的總祠,燈號『太子太傅』。」
又說:「潁川堂於清光緒26年(1900)倡議興建,始建於清光緒30年(1904),民國63年重新整修,民國86年在宗祠前的入口處,由陳重光出資建造一座四柱三開間石雕牌坊,石材及雕工均取自大陸,紋飾雕工細緻,加上宗親會總幹事等捐贈舖設的條狀石埕,使得整座宗祠更顯氣勢磅礡、巍峨壯觀。」
後說:「……建築正面門柱及內部都刻有對聯……其中,點金柱上有清宣統2年(1910)完成的鎏金式對聯,堪稱金門之最;此外,陳氏宗親於明清兩代計有進士13位,其匾額均懸掛於忠賢祠,為一大特色。」
這樣的景點簡介,已具體而微的把宗祠的歷史沿革、建築輪廓、內部特色等簡要說明了,我覺得十分難得。
拙文想探討的是另一項特色,那就是祠堂裡壁匾上的職官名,囿於篇幅,我就先從「知州」談起:
根據後浦陳氏祠堂壁匾上所臚列的「知州」,經初步統計,一共有三位,他是明洪武年間的陳顯等三位先賢。
(一)、陳顯(明.洪武,歷任汝州、隰州、德州等三知州)。
(二)、陳榮祖(明.嘉靖,廣東德慶州知州)。
(三)、陳如松(明.萬曆,南京太倉州知州)。
或問:明朝的知州相當於幾品官?我翻查各種參考書,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但以「從五品官」為大多數人所常用,它是介於知府和知縣之間的重要官職。
根據《百科知識》記載:知州,官名。……明(1368-1644)、清(1644-1912)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州的官職分別有:知州(從五品),同知(從六品)……
又有一說:明代的州分為兩種,一種是「屬州」,隸屬於府,其地位相當於縣;另一種是「直隸州」,其地位和府一樣,直屬於布政使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祠堂有關明朝的這三位知州,其中的陳顯和陳如松兩位先賢,都是下坑(今「夏興」)村開基始祖陳六郎世裔,且較早的一位知州--陳顯先賢,在明初(即洪武年間)為官,另一位知州--陳如松先賢,則是在明末(即崇禎年間)為官,就明朝的政治文化和官場體系來看,這兩位在同一個朝代的起始時和終了前,能分別出任知州,可說是得來不易的成就,宜乎先後輝映,足以光宗耀祖。
他們兩位,就夏興村的祖譜世系來看,陳顯是第九世裔孫,而陳如松則是第十五世裔孫,他們在世為官的時間,前後大概相差兩百年之久,就元、明兩朝的國祚來看,一位生在元末,而在明初為官;另一位則出生和為官都在明末,可說是上天的巧妙安排,真正是「有頭有尾」、「有始有終」了。
而陳顯是下坑派徙居東洲、山外、高坑、新前墩、何厝、浯坑等村社的共主,目前其裔孫開枝散葉、繁衍極眾,蔚為金門大族;且陳如松先賢,則是福建同安西埔派尊奉的神明,其村郊設有白南(如松)公祖廟,族人歲時虔敬祭拜,香火鼎盛。
雖然兩位知州,都已故去幾百年了,但是他們的人格、精神與風範,卻必將長留人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