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飛羽之美
大批鸕鶿來金過冬,停棲的木麻黃樹上遍布著這批黑色大軍的排遺,白茫茫的一片看似飄雪,讓人宛如置身北國,這番「黑與白」交織而成的壯觀景致,是屬於金門的美。這等數以千計飄洋過海前來作客的大陣仗,不但吸引台省愛鳥人士造訪一飽眼福,也引領我這未曾留意飛羽之美的門外漢走入鳥類繽紛多彩的世界。
其實我原來並不怎麼欣賞這些一天到晚在我們頭頂上飛來飛去的傢伙,尤其牠們還會冷不防地投下讓人無從防備的「炸彈」,慘遭擊中者除了得清洗一番,更有「觸霉頭」的負面感覺,我記得小時候曾屢次被「鳥彈」擊中頭頂與肩膀,母親總會依照習俗到三處鄰居家中各要一點粥混成一碗,「指示」我兩腳分跨廳門內外,頭戴斗笠或帽子一類的遮蔽物,將粥喝下好去霉運。被鳥糞K到得費力清洗又要以如此繁複的步驟「化解」,能忍住不拿彈弓打鳥已算很有修養,更別提去接近牠們、喜歡牠們了。
當我得知從多方面的證據顯示,鳥類應是恐龍的後代時,讓我開始想要進一步認識牠們。若要說恐龍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特別、最美麗的生物,應不誇張。其多樣而迷人的生態,不僅小孩著迷,連大人也神往。我從小便是個不折不扣的「恐龍迷」,對於這曾經主宰地球最後卻難逃滅絕命運的美麗生物,有著無限的憧憬與惋惜,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牠們在演化的道路上殺出了另一條生路,造就了今日我們四處可見的鳥類,雖無緣親眼目睹一億年前稱霸地球的恐龍,但觀察這群同樣美麗而多樣的飛羽朋友,想像這兩種生物形象迥異卻又密切相關,那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與感動。
金門真是福地,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竟有著高達兩百八十多種鳥類棲息或停留,這是上天賜予金門的無價資產,值得你我疼惜,牠們的美更有待你細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