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正視問題,講求效果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驤。
點閱率:861
字型大小:

國事、家事,乃至一個人的小事,都有一個輕、重、緩、急的處事原則,依照此一原則做,始能有效的做好和解決事情。如果是捨重、急而不做,反而先做輕、緩的事,就會出現「捨本逐末」的情形:重要該做的沒做,卻是做了不重要的事,兩相無濟於事。

莊周家貧,窮到快沒米吃了。眼看再如此下去,再不想辦法,可就要真的餓肚皮了。於是,莊周不得已,只好硬著頭皮,走路去向監河侯先借些米。出乎莊周預料之外,監河侯沒有答應借米的事,還虛情的說:「行,我即將收取一筆封邑之地的稅金。在我取得邑金之後,我將借給你三百金,你認為好不好呢?」

家都沒米下鍋了,又聽了監河侯的一番假意的話。莊周忿忿地說:「我昨天來的半途中,聽到有人在叫我的聲音,我回頭反顧,看見車轍中有一條鮒魚在那兒。我問說:「鮒魚啊!東海裡好好的不待著,跑到陸上來幹什麼?到底所為何事呢?」

鮒魚答說:「我是堂堂的東海之波臣。你可有斗升之水可以救活我的命?」莊周說:「好啊!我將到南方去游說吳王和越王,引發西江之水來迎接你,可以嗎?」鮒魚忿然作色地說:「我告別了我日常生活的東海,如今身困車轍之中,沒有安身之處,而且命在呼吸間。眼前,我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下去,而你竟然說出這種話來,還不如早一點到乾魚舖裡找我算了!」

台灣中南部七二水災,災民家園被毀,急待救助重建家園。這個節骨眼,不談該如何救災重建之事,反而天馬行空的提出「移民開墾說」、「封山遷村說」,及「搶救濫墾的人不是慈悲說」,以及「誰才是台灣最早的祖先」等等。這些說法都是「邑金」、「遠水」,解決不了災民迫在眼前的災難和要安居、可活下去的想法。

任何的問題發生了,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都要去正視問題,面對問題,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以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僅是解決問題而已,還要講求效果。只有正視問題,講求效果,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高談闊論。不能解決問題的高見再好,也只是以動人的文字所堆砌而成的句子而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