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
軍演、軍購,準戰爭狀態,近來沸沸揚揚,讓人為台海局勢捏了一把冷汗。
說起台海情勢,讓人第一連想到的就是「戰爭」。談到戰爭,金門歷經八二三、古寧頭、九三等大小戰役,又長期遭逢「單打雙不打」的砲彈侵襲與洗禮,落彈率堪稱「世界之最」,是最為名副其實的戰地。
從戰地的觀點來看戰爭,只能以「慘痛」兩字來形容。家園毀了,親人沒人,民不聊生,怎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如果說,在過往國共爭鬥歲月裡,金門前線軍民浴血保國,換來的是台灣後方的安全繁榮,我們的犧牲是有代價的,我們的鮮血沒有白流!
但是,時至今日,戰地已解嚴,政黨更已輪替再當家作主,台灣人早已出頭天了,為何還要「大玩」政治圖騰把戲──「公投正名制憲」等運動,將兩岸關係帶向紅線警戒地帶,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
難道意識型態真的可凌駕一切?難道國人的性命真的不值錢?要由少數政客來決定操控嗎?
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不過,名律師陳長文說得好:「倘若政府已盡一切努力,最後仍面臨了戰爭,我會選擇支持政府。但若政府怠以避戰,坐任戰爭加臨台灣,我痛苦的選擇將是遠離戰爭::。戰爭是你們起的釁,又如何要求人民拋家棄子,用生命去餵食你們養放出來的戰爭惡獸。」這正道出許多小老百姓心聲,深值主政者,思之,再思,三思!方能為國家建構出一條「長治久安」大道。
總之,站在全球化的浪頭上,兩岸關係,和則兩利,鬥則兩敗,兩岸當局皆應深刻體認到,我們要選擇一個戰爭倒退十年的經濟?還是創造一個穩定和平共榮的前景?其理甚明。因之,主政者的最高政治道德責任是避免戰爭,確保和平,才能為全民謀求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