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優質環境
暑期已近尾聲,眾多學子即將重返學校,接受師長們的傳道、授業、解惑,展開生涯求學的另番衝刺!
重返校門的第一關,就是註冊繳交學費。報載,地區今年申貸助學貸款學生,首日就高達一百五十位,人數更甚往年;台灣家扶基金會日前也公開透過媒體,籲請社會伸出援手,協助一千九百位考上大學、研究所卻繳不出學費的學生,其他透過標會,向親友私貸張羅的,更是不計其數。
許多人或許可能會大吃一驚,曾經締創「經濟奇蹟」的台灣,今天居然會有這麼多人連學費都繳不起?
沒錯,國內這些年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許多科技新貴,有人光是年終分紅就超過百萬,但是隱藏在背後的,也有不少自詡為「電子科技」公司,連年虧損,董事長還是照領千萬高薪,怪不得股價每下愈況,騙得多少投資人血本無歸,近年來小康家庭頓成貧戶者驟升,雖說與整個經濟大環境、失業率上揚相關,但是這種富人掠奪窮人,等而下之,掏空資產,所在多有,這也是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主因之一,政府金管不嚴、不周,難辭其咎。
再者,我們過去因為所得分配平均,曾被國外經濟學家稱許為發展中國家典範,但這些年來,隨著政府對富人租稅優惠的加碼,加上政爭空轉虛耗,產業外移日增,使之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長此以往,有人憂心會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兩極化發展,這對國家整體發展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經濟、社會問題,破壞力不小,不容等閒視之。
浮在社會檯面上的自殺、搶奪頻仍,招搖撞騙橫行,就是當下的一個警訊!
因之,如何打造一個更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優質大環境,讓小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繳得起學費,過好生活,毋寧是政府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