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劉中薇返鄉
今年豆梨季邀請李志薔、蔡銀娟暢談《火神的眼淚》作為座談壓軸,其實在籌備會議時,當紅影集《未來媽媽》編劇劉中薇亦在商榷,而且中薇母親是金門人,歸鄉分享榮耀更合情合理了。可能我忘了補遺資訊,更可能為了擴充邀請對象,中薇遂無法成行。
豆梨活動圓滿,我對中薇仍有歉意,她笑得灑脫,讓我別介意。的確哪,我何必抱歉,從頭到尾中薇都不知情,只是我的偏多內心戲攪局。認識中薇久矣,第二屆世界華文成長小說是我擔任《幼獅文藝》主編後,最早辦理、最具規模的徵文比賽。可惜它沒有第三屆、沒有以後。扁執政,本土優先,「世界華文」與政治氣象背道而馳,當年的立委陳學聖鼎力支持,偕同公司發文,可惜連獎金都難以拼湊。
那一年竟是二○○○年,中薇不是得獎者,而陪同許正平、楊美紅、吳億偉等人,出席北投華僑會館頒獎典禮。二十幾年後,我們不約而同受邀出席國軍文藝金像獎贈獎活動,兩個孩子的媽了,腰不見粗、臉蛋無損青春,竟與當年一模一樣。我愛看她嘟小嘴,眼神迷濛說話的神情,猜想這個「薇式」嘟嘴,就是她的「紅布」,低低揚開,群牛不要奔騰,將一個一個沉醉。
世界華人頒獎典禮後,我與中薇時有書信,她還幾次擺宴邀三五好友,得知她是我半個同鄉,母親人稱「金門小辣椒」。「人不親土親」,但我得承認美女更可親,所以我知道她勤奮研讀各樣文學讀本、在自家陽台鋪上碎石造景猶如日本枯山水,她務實也愛做夢,我焦慮她的小說夢,很可能會是「枯山水」。我的隱憂根本十分張揚,碰面以及寫信,都要鼓勵一番,怕她入夢太深難以圓滿,又擔心如果連夢都無法做,人生還剩下什麼。
二○○九年秋天,我邀請她一起參加夏潮基金會主辦的武漢交流,她跟我低聲埋怨,有一部戲卡了好幾年,她幾乎是忍著窮飢,等待遠方某個貴人,大字一勾補足編劇餘額。參訪途中的熱議話題之一,是為中薇相親,以為女人嫁了,生活疑難自可迎刃解。
然中薇如此佳人,哪需要「相親」?不久聽聞結婚,又不久聽聞她的編劇暢銷大陸南北,再不久竟在幾個重點城市都有房子……名利雙收的中薇完全鄰家女孩,二○二○年秋天,國軍文藝頒獎典禮,我們難得聚會,加上大會餐點迷人,留下盤桓。我讚美她的成就,尤其影集《未來媽媽》正在熱映。她很快看出來我缺乏追劇熱情,「看一下啦,我想讓你知道我的進步……。」
中薇即將出版新書《妻子、媽媽,偶爾劉中薇》,我寫了小段推薦,「在中薇家,女人除了是女人,還必須是男人。我感慨良多,因為在我家,我除了是男人還必須是女人、是媽媽。這個易位、移位,特別讓我感受中薇既是窈窕少婦,更必須是不長鬍子的章魚哥。幸好中薇天賦異稟,辛苦都在磨難,才能把夫妻關、母子關,闖蕩得分之餘,還能分出手逐一書寫,遂能發現詼諧作為平衡的關鍵性,『偶爾劉中薇』便允許闖關,學著峰迴路轉栽一朵花。」
欣見一位認識了二十幾年的女孩,蛻變成有智慧的小媽咪。我並應允,若有機會哪,一定陪同返鄉,站她身旁,沾光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