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樓那間小辦公室
民國79年底,我的採訪路線調整,改主跑法務部和司法院,換線前有好友告知部裡有同屆同學,到了法務部到處打聽,最後才在法務部六樓一個小房間找到同學呂文忠和他同辦公室的邢泰釗檢察官,這間小辦公室的兩位小檢察官,30年後一位曾任調查局長,另一位則是現任檢察總長。
呂文忠從士林地檢署來,邢泰釗則從桃園地檢署來,兩人都是調部在政風司上班,六樓只有一間辦公室(已拆除),十分僻靜,那時也沒有人去打擾,沒有事時我就踅過去跟他們聊天,私下建立良好的友誼。
呂文忠金門高中跟我同一屆,是隔壁班,不過他唸完高一到台灣插班考上板橋高中,就留在台灣求學,後來大學聯考分發到文化法律系,74年考取司法官特考,法訓所24期結業,分發到地檢署當檢察官,我遇見他時他已經從士林檢署主任檢察官調部辦事。
老家在小徑,呂文忠就讀開瑄國小、金湖國中再金門高中,在學期間我們並不熟,真正的交集是從出社會後,他鄉遇故知當然比較熱絡,他為人低調、謙虛,第一次外放首長就到宜蘭地檢署當檢察長,後來調回部出任法制司長,之後接行政執行署署長,2018年接下調查局長職務。
同學們對他獲拔擢出任調查局長,大家聞訊都很意外,畢竟調查局長過去都是「欽定人選」,以一位離島出身,沒有任何背景的農家子弟,能出任該職,確實跌破許多人的眼鏡,但也為他能獲上級賞識出任重職,與有榮焉。呂文忠為人厚道,處事溫文儒雅,他在調查局三年多,因為身分特殊,所以更加低調,前年入選金門高中傑出校友,金門日報鄉訊版的主編陳永富想要採訪他加以報導,託我出面邀請,但他以時地不宜加以婉拒。
不過,他偶有返鄉也會找我敘舊,我們共同的好友多位,大家也能體諒他身不由己,要帶領調查局這種情治單位真的不簡單,調查局臥虎藏龍,對他能安全下樁倍感欣慰,回任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更是縣籍第一人。
邢泰釗和呂文忠是法訓所24期的同梯,畢業自中興大學法律系、文化大學法學碩士,辦案認真,素有「拚命三郎」之稱。他在桃園地檢署服務期間,正巧碰上大陸劫機潮,當時新聞圈有句笑話「每逢佳節必劫機」,因機場在桃檢轄區,所以十次的劫機他就偵辦了六次,而他也利用這些偵辦經驗編寫成書,成為媒體記者劫機時必參考的「聖經」。
邢泰釗除了短暫出任警政署政風室主任,他是24期第一位外放首長,歷任雲林、屏東、高雄等地檢察長,後升任金門高分檢、花蓮高分檢檢察長、法務部政務次長、台北地檢署檢察長、台灣高檢署檢察長,不久前才出任檢察總長。
他的經歷看似一帆風順,但是在雄檢任內因為被藍營議員檢舉他「辦藍不辦綠」,為此他被遠調金門高分檢四年;九年前我從中時集團退休回到酒廠服務時,他還在金門服務,有一次他請曾任司法院秘書長、公懲會委員的朱石炎來金門演講,知道我跟朱石炎熟識,還特地邀我陪同到陽明菜館午宴,他調離之前還一直希望能幫我。
我曾當面問他,被冰凍在外島四年,會不會覺得委曲,他答以不會,這四年遠離漩渦,讓他得以重新檢視自己、反省自己,認清自己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起荀子的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話形容真貼切,也符合他的現況。
酷愛歷史和文藝的邢泰釗擔任檢察長時,很願意替司法史留下紀錄,也不吝分享辦案心得,他擔任屏東地檢署檢察長時,就把貪污治罪條例案例整理出書,至今仍是不少檢察官偵辦貪瀆案的範本,擔任金門高分檢檢察長任內,編撰五百七十頁的金門司法史,他還特地要我撰寫一篇「金門人與司法圈的淵源」編入其中。
「編書」是邢泰釗的興趣,不論是編署史、實錄或編法鑑,最主要的目的是「記得教訓,提出展望」,他引宋末元初的史學家胡三省名言「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說明自己編的書不為留名,而是在借鏡。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前在法務部六樓一個小辦公室內的兩位小檢察官,30年後各領風騷,一位當上國家調查局長,一位是現在檢察界龍頭-檢察總長,如今他們現在又會合在最高檢察署的大辦公室,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