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女史文采 花開兩岸 ──讀《20世紀中國文藝圖文誌》散文卷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春柳。
點閱率:3,028
字型大小:

《20世紀中國文藝圖文誌》,2002年瀋陽出版社發行,有小說、新詩、散文、話劇、美術、音樂、戲曲、電影、攝影等多卷。其中,散文卷收錄80個作者,99篇作品。
女作家僅8人:冰心、蘇雪林、林徽因、張愛玲、張曉風、簡媜、楊絳、三毛。
1.冰心 (1900-1999)福建福州人,選文〈通訊十〉、〈話說君子蘭〉。
1918年入讀北京協和女子大學,1919年開始文學創作,宣揚「愛的哲學」。1923年赴美國留學,代表作《寄小讀者》27篇,寫於留學美國時期的書信體散文,影響深廣。
〈通訊十〉說自己的母子情深,常央著母親細說其童年往事,曾問母親:「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她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回答:「不為什麼,只因妳是我的女兒。」
1926年回國任教燕京大學,常年活躍於文壇,〈話說君子蘭〉為寄托心志的晚年作品。
2.蘇雪林 (1897--1999) 原藉安徽,出生江西,選文〈溪水〉。
1918入學北京女子師範,1921留學法國,讀美術、文學,1921回國,先後任教蘇州東吳、上海……等大學。1952年到臺灣,任教臺灣師範大學、臺南成功大學。1973年退休,寫作領域寬廣:創作與學術並行。
〈溪水〉以擬人化手筆寫水石的爭執,形象生動,色彩豐富。
深林中,溪水如天真活潑的小姑娘,秋雨後,高漲的溪水恢復了活潑的本性,淘氣地推擠著紅色落葉。一路暢行的溪水和擋路的大石頭發生了衝突、爭執。終於,溪水發怒,脫下綠衣,奮力地向巨石摔出大巴掌,拍拍手,換裝白裳,得勝地過關了。
3.林徽因 (1904-1955)福建福州人,選文〈蛛絲與梅花〉。
留學英國、美國,學習建築,愛好文學,為新月社成員,任教東北大學、清華大學。
〈蛛絲與梅花〉由牽掛在梅枝上的兩根蜘蛛絲寫起,聯想到造物主的神工。說含苞的梅花最美,一開,就要殘了;說人如蛛絲,活在自織的蛛網中;說東方以花為戀人,惜花、解花,庭院深深,亂紅飛舞;說西洋以花為愛物,編成花球、花冠,獻給愛人。
4.張愛玲 (1921--1995)原籍河北,出生上海,選文〈更衣記〉。
1952年移居香港,晚年,客死美國。出身官宦富貴世家,祖母李鴻章女兒。自幼,聰慧早熟,十多歲即熟讀《紅樓夢》。但因父母失和,缺乏親情溫暖,是高門巨宅下的孤影。
張氏為文擅長由世俗小事見出人性深層,融合舊小說筆調與現代藝術的趣味,新舊意境交錯,雅俗共賞。
〈更衣記〉由清朝以來男女衣飾的變化,觀察得社會的變遷、人心的浮沈。知識廣博,但不掉書袋,文暢意巧。
5.張曉風 (1941-- ) 原籍江蘇,出生浙江,選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
8歲移居臺灣,畢業東吳大學,任教東吳大學、陽明醫學院。以亦秀亦豪的健筆,寫山水、歌情愛、詠基督精神……寫作題材寬廣。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全文以排比組成,構思巧妙。
6.簡媜 (1961-) 臺灣宜蘭,選文〈夏之絕句〉。
臺大中文系畢,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兼融中國古典文學與強烈現代意識。〈夏之絕句〉 ,以蟬聲寫夏天。「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蟬聲,是一條清澈的河水,可以洗洗耳朵。」構思巧妙,意象柔媚。
7.楊絳 (1911--2016) 原籍江蘇,出生北京,選文〈隱身衣〉。
蘇州東吳大學畢業,曾隨丈夫錢鍾書遊學英國、法國。
〈隱身衣〉是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散文精品,全文構思奇穎,想像大膽,可謂奇思異文。
說理中,信手拈來俗諺、中國蘇東坡散文、英國威爾斯小說,顯現廣博知識。「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惟有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8.三毛 (1943-1991) 原名陳平,祖籍浙江,出生四川,選文〈悲歡交織錄〉。
個性浪漫孤僻,幼愛《三毛流浪記》,曾遊學歐、美。
〈悲歡交織錄〉寫於1989年,兩岸隔絕四十年後,回大陸探親,途經上海、蘇州、杭州,行禮拜廟、祭祖、上墳,一路淚灑,足履如夢。
由8家,可以略知20世紀兩岸女史的大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