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今年是金門「古寧頭戰役」75週年,前陣子,有好多人共同參與了行軍體驗與聚落探索活動,見證了金門曾飽受戰爭的摧殘,想必更珍惜和平的可貴。今年是胡璉將軍逝世47週年,在小徑的社福館有場紀念音樂會-感恩有您心璉心,藉由台上的歌舞表演,及長孫致詞、唱自己寫的詞——詞的由來是坐在飛往老家的飛機上,心中充滿的百感交集……。
九月份,我參加了二天的活動——由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辦的「創造力與創新服務研習營暨金門戰地史蹟導覽」,第一天在金門酒廠新廠先上室內課,由吳靜吉教授及陳龍安教授授課,二位大師吸引眾人前來,首先來個迎賓舞,當然是因為參與活動的同時有外賓,而本地的我們也覺新奇,第二天先到胡璉紀念館,了解現代恩主公對金門的種種貢獻,眼界代表格局,格局代表結局,從建酒廠、建學校,到興道路、造樹植林……,善的決定嘉惠金門的子子孫孫,再一次感恩其對金門種的福田,他總是朝著「帶大家到哪個方向去會過得好點」的方向走,接著到訪湖南高地、莒光樓、翟山坑道、瓊林坑道等地,金門的精神-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金門的決心也清楚可見。
每個時代有其代表的意義,像是年代的印記,在金門,38年的古寧頭戰役和47年的八二三砲戰,是歷史上無法磨滅的兩個年代。我的教學生涯,於出外多年後終歸建,學校安排了六年級的社會課給我,內容為臺灣近代史,尤其36年二二八事件、38年戒嚴、76年解嚴、85年人民直選總統與副總統、105年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這是民主政治的發展,歷史上值得記上一頁,而在這課本裡,部份內容,相信我們的學生讀來要多費些心神,因為這些離我們的確有些距離,就像外地人可能無法體會戰爭所留下的傷痕究竟有多深。
安身立命,是我們基本的生活目標,對於身處離島的我們,對於曾經歷經戰事的金門,比任何人更能體會和平的無價,前陣子在金門大學辦理的「金門學國際研討會」,除了有本地學者的發表外,也有其他國家的觀點,尤其是金門在韓國人眼中是「和平島」,金門,是特殊的存在,金門有文化韌性,不斷的受威脅,不斷的恢復,和平,可是付出很大代價的,對比戰爭的無情,我們怕了,也是在點點滴滴的認識家鄉後,我發覺,在金門祭拜的廟裡有國軍、有共軍,也有外面插著國旗,而裡面拜的是共軍的,到底戰亂之際,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戰爭有多麼的無情,和平有多麼的無價,期望未來太平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