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赴中央廣播電台受訪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2,393
字型大小:

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到中央廣播電台接受文心小姐訪談,原先我有些猶豫,但推薦的黃丹尼兄說金門藝文人物已有人受訪,勸我不必怯場,我對中央廣播電台感到好奇,也想瞭解廣播電台如何訪談,於是欣然赴台當面接受考驗。
近年來錄影受訪多次,先是四年前名城電視金門故事島主持人許翼騰來舍下訪談,點閱人數不少。再來是二年前台視「熱線追蹤」製作專題「八二三砲戰烽火連天金門解嚴30年」,葉鈞培兄推薦,記者黃琇雯來金邀我到官澳海堤前受訪,加上不少鄉人亦受訪,剪輯而成。YouTobe至今仍可搜尋播放,兩次經驗感覺有趣,看到訪談節目的友人也不吝肯定,讓我有些虛榮。第三次是外國某報專欄作家由傅仰土兄陪同約我到旅店訪談,但這位先生回去後究竟寫了什麼,我不知也。去年睿友學校金門文學館陳長慶館長邀我個展,幾位友人也熱心拍攝影片,放在網路播放。
中央廣播電台位在台北市北安路上,附近有國防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等重要機關。電台後面為圓山大飯店,以前這一帶戒備森嚴,如今只要向電台大門警衛表明要錄製節目,就可進入。到會客廳向櫃檯人員說受邀來錄文心的節目,在沙發坐一會兒,主持人文心接我入錄音間。
之前應推薦人提醒,我先寄了一些著作及目錄供主持人文心參閱,她很用心的看了並寫筆記,當天提出問題,詢問我的創作緣由及金門家鄉種種,正式訪問前也談了些我青少年讀書經過,當天談到近幾年,我之所以改寫先父永仁先生的回憶錄手稿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披露,其實是在向先父表示懺悔,因我少年無心課業,常讓他操煩。他生前曾將回憶錄示我,我因課務及家務兩忙,並未認真閱讀,待他往生,才想到為他做一點事。
八二三砲戰後,家人遷台,家母忙著家務,少年的我是野孩子,不安份,喜讀課外書,以致課業平平,甚至慘遭留級,初中讀了四年,轉了三個學校(省立板中、金門金城國中、北市雙園國中)。重讀初一在金城國中,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成績有起色,自己重新出發。城中初一上學期的導師陳榮華,也是國文老師,出題〈砲聲隆隆話金門〉要學生作文,又指導出班刊,作品油印成冊,引發了我的寫作興趣。
國中畢業,參加北區公立高中聯考名落孫山,又參加高職聯招及多所私立高中入學考,上了松山工農製圖科,但未去就讀,選擇去強恕高中就讀,想考大學。強恕是龍蛇雜處的名校,陳履安、宋楚瑜、李昌鈺、董翔飛、帥化民、馮世寬、王度、蔣勳、朱秀娟、葛小寶、巴戈、曹金玲、包國良等名人,都是強恕校友。我在強恕雖然只讀了一年,但它對我影響不小,就讀強恕期間,養成了逛牯嶺街書攤、收集資料的習慣。
高一每天起早,從太武山莊家中走到中山路的積穗車站,等候班次不多的公路局班車,候車的學生不少,有北一女生,還有同村的建中高材生,鄰村也有建中、成功學生,等車時他們都在用功看書。好學生的勤學激勵我向上,高二轉學天主教光仁中學,但我得空仍去牯嶺街穿梭尋寶,讀了不少奇書怪文,這些書或許影響了課業,但也帶來不少樂趣。為了專一心志,高三我住校,日後考上東海大學中文系,東海剛創校那幾年,與台、清、交、成等校並駕齊驅,因為教師待遇好,學校以高薪挖了佷多名師來任教。基督教會所設大學留學風氣盛,外籍教師多,方便留學,早年中文系學長留學美國哈佛大學榮獲博士學位,知名者有杜維明、梅廣、蕭欣義等。大學四年仍以看雜書為主,本科學習欠佳。
文心問我金門文風及寫作風氣為何如此興盛,我說金門僻處海隅,土地也貧瘠,鄉民耕讀傳家,在古代寒門子弟想要出人頭地,一定要讀書、求取功名。宋、明、清朝有數十位舉人、進士,就連「開台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土-蔡廷蘭」,探討其祖籍,也是金門。近代以來,金門身為僑鄉,民間村莊如珠山發行《顯影》以聯絡鄉人情誼;歷經戰火,戰地政務時期有軍報《正氣中華報》,之後蛻變為《金門日報》,編刊物寫作來敘事表情達意,報紙有副刊園地供大家發表作品,這都是使金門文學興旺的原因。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