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少女的絮聒
11月中旬,獲知「金門縣文化局113年出版品成果分享會」的活動訊息,分享會訂在12月14日上午,舉辦時間恰與我每個星期六早上固定的課程衝突。忝為受獎助出版《屋頂上的少女》一書的作者,幾經考量,不得不做出取捨,選擇當了翹課的學生,也做了拋家棄女的母親,訂妥12月13日機票回到金門島鄉,一來參加12月14日──我生日當天舉辦的成果分享會,二來可以在家妥貼當兩天什麼事都不用做、撒嬌耍賴的女兒。12月15日再飛台北陪伴女兒,當半日母親。
12月14日早上在家人陪同下抵達文化局,一進到演藝廳,驚喜財政處陳國庭處長致贈《屋頂上的少女》的祝賀花籃。我們是高中同學,當年負笈台灣,人生地不熟,他曾陪我搭乘253公車一路從台北車站晃到溝子口「看學堂」,初履即將在此學習、生活四年的翠谷校園,這份同學情誼,沒齒難忘。一轉身,看到睽違三十多年、父親年輕時的同事;也見到小學、國高中的恩師,在我成長、寫作的路上,他們給予我許多啟發與鼓勵;現場幾位文史作家前輩,早已久仰其名,他們田野調查的認真、史料蒐集整理的嚴謹態度,令我佩服;而觀鳥影聽鳥語寫鳥事的學長、寫退休生活的Amy姐……不同面相的寫作題材分享,也令我開了眼界飽了耳福。
「我是《屋頂上的少女》陳妙玲」,長年居住台北,多數與會者對我是陌生的,輪到我分享創作心得時,我不忘先報上名號,同時從出版品展示台上借來翁翁詩與影像作品《虛實交晃》,用30秒時間,代替他說二句「因為年底結案工作忙,不克回到金門和大家分享出版的喜悅,謝謝文化局的獎助出版專案。」對於文化局的獎助出版計畫,我們都心存感恩,窮盡心力,務求將書編到盡善盡美,完全不管進口紙張與印刷成本已經遠高於獎助金額。
「〈廣東粥,吃一碗淚眼婆娑〉寫的是我對於父親的懷念,刊登之後,母親接到親戚朋友的電話,我沒料想過我的文章內容成了她與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聊天的話題。後來寫作主題,經常選擇以母親熟悉的後浦人事物情為主。母親常說她的學歷只有讀到小學二冊,因此我盡量用淺白的文字寫作,希望她能讀懂我寫的每一篇文章。」
「〈傷離別〉見報後,我參加曉楓學姐在濟州庵舉辦的《跳島練習》分享會,在會場上遇見金門高中退休的鄭雪梨老師。她說她讀了我的文章,能夠深深體會我的哀傷。她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要我好好保重自己。」
「聚會場上,妙玲拍擊掌心方式特別,常能擊發莫大聲響,搭以吶喊,鼓舞登台的人……」作家吳鈞堯在《屋頂上的少女》推薦序文如此寫道。從前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唱的比說的好聽,這幾年,我越發知道我的掌聲加尖叫備受到舞台上主講(唱)者的歡迎。
最後用掌聲謝謝文化局的獎助出版。也邀請老朋友、新朋友12月21日冬至日下午蒞臨汐止白雲國小參加《屋頂上的少女》新書分享茶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