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好壞一肩扛
對很多人來說,怎麼搞好人際關係是件頭疼的事,可是話說回來,想要與人和睦相處、合作愉快,有責任、有擔當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至於團體中想要贏得口碑,除了靠交際的手腕,更要靠人際關係的維繫。 誠如大家所知道的,人與人相處不外施與捨、同甘苦共患難這些感情,而財物的交流、親朋好友的互通有無,也是免不了要觸碰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通常可大可小,既難以算計也不易斗量,所以常會造成不平、不公的現象,很多人常批評這、計較那的,正是因為對這個社會有所不平的結果,而這也是人際關係難以和諧的主因。 特別是有些自我膨脹過了頭的人物,凡事總以自己為著眼點,無論是待人或者接物也少了點虛懷若谷的襟懷,結果自然像那種半間不界的貨色,既不成體統更徒惹人厭而已! 其實,想要做個受歡迎的人,說來容易可做起來不見得是那回事。就像我們常提到患難與共的例子,要與人共患難似乎一點都不難,可是算算同歡樂的例子就寥寥無幾了。所以,要為大眾所愛戴,最高境界應是要能把別人的喜悅視為自己的喜悅,要不,最起碼也要能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並注意傾聽別人的聲音。 我們常看到許多有擔當的人,總會把好的一面歸諸他人,而讓自己來承擔壞的一面,部屬有過失,他們也絕不推諉卸責,所以再怎麼命乖運舛、仕途不順,他們還是能贏得部屬的向心;倒是一些所謂做官的,若無肩膀,好壞又不懂得一肩扛起,那麼,可以肯定的,非但逃不了該負的責任,還會招來部屬的憤懣與怨懟,那種無形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總之,批評是人際關係的大忌。一個光會指責子女缺點的父母,到頭來必定會遭到子女的疏遠;而一個只會譏刺部屬的長官,一定難得部屬歡心。這種「人際關係」就看你怎麼去拿捏分寸了!
-
「不再抓狂」
近來,很多事情看了叫人生氣。政治沸沸揚揚,黨同伐異,人民看了那能不生氣?經濟走下坡,失業率高升,生活不好過,那能不唉聲嘆氣?景氣不好,搶案頻傳,治安亮出紅燈,人民心中怕怕,又如何叫人不生氣? 從大環境的不佳,延伸到小老百姓的生活與工作,無形中也會累積一股不滿的「怒」氣,一經點燃,小則與人口角,生出是非,大者與人衝突,釀出悲劇,可見,生氣的代價何其大,何其得不償失,那麼,我們就知道何苦在生活與工作上與人衝突、生氣的道理。 不過,人有喜怒哀樂,很多事情真要叫人不生氣也難!因此,如何做好情緒管理,把生氣降到最低點,倒成了現代人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也就是近些年來情緒管理普遍受到重視,人們也一窩蜂地上起各種EQ課程來的原因。 然而,情緒真能由理智掌控嗎?有時也不盡然。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父母師長常常諄諄告誡子女或學生,不要緊張或生氣,但是當他們自己碰到情況時卻也緊張萬分,甚或暴跳如雷。這也解釋出情緒管理也必須從另一個層面著手。因此,有人主張情緒管理,應從呼吸做起,讓呼吸平順,心情自然平和,刮起坊間的另一股學習「呼吸法」風。 其實,要讓自己少生氣些,最重要的是要從自己的「心」做起,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心放寬。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唯有打開自己的「心窗」去迎納世界,深體宇宙的奧妙,人之形形色色,多看別人一點優點,少看一點缺點,如此神清氣自爽,生活起來更會樂由心生,又何來「抓狂」之有?
-
偷呷,愛懂得擦嘴!
最近,有一個新瑞都弊案,在台灣政壇掀起波濤巨浪,案情像滾雪球般,被爆料點名涉案人愈來愈多,簡直讓人看傻了眼! 的確,這件政商勾結炒作土地的金錢遊戲之所以會引爆成弊案,原因在於「人心不足蛇吞象」!涉案人個個位高權重,富可敵國,卻吃相難看,才成社會新聞焦點! 其實,見利忘義,貪婪且不知足仍人之本性,自古已然,於今尤烈!畢竟,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客滿足自己的權勢,停止權利爭奪;也沒有一個富翁,滿足自己的財富,而停止聚財。因此,無分達官顯貴,或販夫走卒,在每一個階層裡,都有人在暗地裡偷雞摸狗,幸運者,沒有被揭露事實真相,可以暫時逍遙法外,反之,不幸東窗事發,足以身敗名裂,或身繫囹圄吃牢飯,焉能不小心謹慎! 從前,金門還是農業社會,沒有電,更沒有冰箱冷藏設施,有一農戶殺了豬,鮮肉吃不完,僱佣騎馬分送給出嫁遠村的女兒,深怕被揩油,因此,在鮮肉包裏偷偷放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寄肉有四塊、入門隨時找,恐驚貪心人,大塊變小塊」。可是,受僱運送者中途下馬歇息,忍不住偷偷打開包裏,發現是四塊鮮肉,而且,還有一張字條,於是,他將其中一塊肉切成四份,重寫一張紙條:「寄肉四小塊,落鹽落淡淡,入門隨時吃,恐怕生蟲子」! 誠然,偷雞摸狗,暗摃揩油,絕對是法所難容!但是,金門也有一句俗諺:「偷呷,也要懂得擦嘴!」換言之,那件政商勾結炒作土地的金錢遊戲,如果吃相優雅一點,沒有被舉發,不致引爆成弊案,誰知道其中的奧妙?
-
君子求其在己而已矣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此章出自論語里仁篇。錢穆新解:位者,職位。古人議事有朝會,有官守者,遇朝會則各立其位。已無才德,將何以立於其位乎?有知己之才德者,將可援之入仕。患無位,則患莫己知。求為可知,即先求所以立於其位之才德也。 春秋戰國時代的策士蘇秦,他在羽毛未豐遊說秦的書向上遞了十次而說不行。他所穿的黑貂皮衣破了,黃金百斤亦用盡了,費用乏絕,只好離開秦國回家。 蘇秦落魄狼狽的回到家門,他的妻子、父母及嫂子看他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似有回家吃長期飯碗的樣子,都不與蘇秦言語、亦不理睬他,甚至他的兄嫂不為他煮飯的冷淡對待,真是既狼狽又落魄! 遭遇無情、重大打擊的蘇秦體認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的奧義。於是,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則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經過一番寒澈骨的磨練,發憤讀書,揣摩遊說之術成,轉而以合縱遊說趙王,被封為武安君,任趙相,功成名就,實現了孔子的大道理!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社會;亦是一個汲汲營取,虛華不實的社會。人亦有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求其在己,不斷的在才學品德精進,所謂:「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
當心「藥」人命
藥,用對了可以救人活命;但用錯了卻會成為殺人毒物。前不久接連發生的北城婦幼醫院打錯針事件以及崇愛診所給錯藥案,在在證明了用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嚴重後果。 不論是護士打錯針還是醫事人員給錯藥,背後都可能是一連串的疏失與管理不當,這些烏龍事件不發生則矣,一旦問題浮上檯面,無異是加重了病患的心理負擔,原本就已經有夠多的問題要操煩了,諸如:病因、病情、醫生的醫術、治療的時程及可能伴隨的不舒服、不方便甚至是治療率及後遺症等一連串的不確定因素,如今更得擔心即便前述的問題都能獲得較肯定的答案了,卻不能保證會不會被打錯針、給錯藥甚至開錯刀,這種隨時可能成為醫療錯誤受害者的陰影,怎不令人提心吊膽? 生病離不開吃藥,而因應不同病症所研發生產的藥品何止千百種,就算在形狀或顏色上力求不同也很難做到讓每一種藥品都能在外觀上被輕易地區分,再者,藥名雷同者亦不勝枚舉。試想,這麼多種類的藥品,外觀互有相似,名稱也可能搞混,再加上每家大型醫院每日平均要處理數千筆藥單,其中牽涉的是動輒上萬次的配藥動作,而從事這項重要工作的人只要一個漫不經心或因身體勞累導致注意力分散,便可能配給病人錯誤的藥品,專業的藥劑師尚且可能忙中有錯,更別說有些不肖醫療院所隨便找一些阿貓阿狗的來從事這件攸關人命的工作有多麼不應該了。 即使專業的藥事人員也難保證一定做到零失誤,但讓專業的人進行配藥、核對及給藥確認等工作仍屬必要,期待各醫療院所能自我要求,政府相關單位也應確實負起督導責任,至於民眾呢,恐怕也得多學習自行辨識藥物、確保用藥能更萬無一失了。
-
台灣居大不易
今日的台灣已非一個理想的住所,除了天災之外,還加上人為的禍害,幾已到了山窮水盡地步。 這或許是世界性的問題,也許是當政者施政不當所導致的因果,只有留待史學家去評斷!說真的,政黨輪替的理由很簡單,大部分的選民要過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所以才會選擇不同的政黨來執政。一旦新政府的施政績效,遠不如以前的政府,無法達到他們的基本需求,相信新政黨亦將重蹈覆轍,難逃被顛覆的命運。 所謂「龜笑鱉無尾」,五十步笑百步,其實都是一樣的。最重要者還是能夠知恥知病,痛下針砭,好好檢討缺失,而不是硬拗,真正拿出績效來,讓人心服口服,才是各政黨值得去思考的。也惟有這樣,才能迎合民意,適者生存,達到永續經營的成果。 當下的台灣,經濟直直落,百業蕭條,產業不斷外移或關廠,人民連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委實怨聲載道,痛不欲生。在如此糟的環境下過活,試想,民眾的心情如何好得起來?小偷之多也一直困擾著民眾,飆車族的氣焰更為囂張,當街揮刀砍人,隨心所欲,目中無人,視公權力於不顧。 尤其更甚者,台北市議員當街被狙擊身亡,陳學聖立委等也被搶劫,險些賠上老命;一位年輕婦人大白天在北縣三重市的大街上行走,竟然被飛車搶匪搶奪皮包。這位婦人不甘被搶,一直抓住皮包不放被拖行了兩百公尺,弄得皮破血流,終究也讓搶匪得逞。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民眾如何渡日?再說,米酒也會喝死人,打針吃藥也會死人,真是天大笑話。以上種種警訊,當政者再不即起設法解決,必為全民所唾棄!
-
別拿病患生命開玩笑
台省最近發生兩起重大醫療疏失,一起是台北縣北城婦幼醫院「打錯針」事件,導致七名嬰兒一死六傷,另一起為屏東東港崇愛診所「吃錯藥」事件,總計有一百多名病患服錯藥,其中有十多名幼兒服藥後出現血糖偏低、昏迷及抽筋等現象,引來社會關切,為何醫療院所會發生如此「要命」的錯誤,值得醫界痛定思痛虛心檢討。 老實說,醫界發生打錯針、給錯藥、開錯刀,以及誤診等事件可說時有所聞,但一般都是屬於個案,加上院方或醫師刻意隱瞞,導致有些病患根本不知自己被誤診,一旦發生問題院方與病患也會私下解決,除非雙方談不攏或者被新聞媒體發掘,事情才會爆發開來,而像北城醫院「打錯針」、崇愛診所「弄錯藥」事件,由於受害人數眾多才「紙包不住火」,引來社會震驚。 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可說是把生命交給醫師,好的醫師不僅要醫術精湛,更要有醫德,如此必然深受民眾們尊敬,但壞是壞在有少部分醫師或醫療院所自認高人一等缺乏醫德,破壞了醫療形象,更要命的是一時疏忽給錯藥、打錯針、開錯刀,像這種拿病患生命開玩笑,實在是錯得不可原諒。 要杜絕醫院草菅人命,衛生署等相關單位應建立完善的監督系統,醫師有誤診、院方有給錯藥的統統建檔登錄並給予應有懲罰,甚至主動公布周知,如此才能提昇國內醫療品質,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
禪與佛
對於現代某些「坐禪成佛」的禪教,有些人趨之若鶩,也有人嗤之以鼻。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藉由打坐參禪,有人以為可以代替睡眠、消除疲勞,甚至返老還童,而且聽說還有治療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等等功效呢!這些可能都是真的,所以,閒來無事,打打坐、參參禪,未嘗不是人生一大享受。 當然,我們都沒有見過佛,也不知道佛究竟該是什麼樣,更不知道佛是不是還有人性,我們只知道,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尊屬於自己的佛,如果你覺得祂有人性中的慈、悲、喜、捨、有知覺,你就是佛;反之,如果你心中的佛早已失去了人性中的喜、怒、悲、歡,也沒有苦、沒有樂,那麼佛就是你。在我們的週遭,可以說無處不是佛,父母、親人、朋友,還有那一草一木,莫不是佛,不過對我們來說,那也僅只是佛,如是而已! 記得佛教中有一則故事,傳說五祖弘忍去見四祖道信時還是個孩子,在大殿裡解開褲襠就尿了起來,門人跑來驅趕,大罵哪來的野孩子,竟敢在佛殿小便。年幼的弘忍毫無懼色的反問:你們告訴我,何處沒有佛,我就去那裡尿尿。四祖聽了,驚為大根利器,乃收為徒弟,果然也傳了衣缽。 何處沒有佛?在禪師的眼中,佛無處不在,然而也因為佛無處不在,於是產生了「坐禪成佛」這樣的現代禪。坐禪成佛其實也無不好,問題是,這個世界如果人人都成了佛,豈不少了人味了嗎?當然,如果你只是把它當做是生活修行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為了成佛,那也無妨,但如果你要當它是開悟的唯一方法,那鐵定如「磨磚作鏡」一樣,永遠也開悟不了!
-
從選舉看民意趨向
北藍南綠,沸騰多時的北高市長選舉,終於塵埃落定,一切又回到原點。 市議員選舉,藍綠各擁一片天,橘軍北市不盡人意,然初試啼聲,北八南七,總算穩住「老三」地位,新黨五人上壘,保住重生新機,台聯在北市全軍覆沒,倒成唯一大輸家。 從選舉結果來看,北高市長連任,政績受肯定,有利政局穩定。兩位現任者順利蟬連,藍綠陣營好像白忙一場,然而經此一役,台灣南北對決的政黨態勢看似獲得強化,其實,向中間靠攏才是獲勝基本盤的理念,卻也正在悄悄的滋長。 這可從馬英九的大勝,台聯的慘敗中看出點端倪,而這股中道力量,勢將漸漸淡化台灣的統獨和意識型態爭執。正如阿扁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發表選舉感言所強調的,「將視民眾投票的結果為一項警惕,未來致力拚經濟、大改革,以贏回民眾的支持」。可見,廣大的中間選民,才是決定政黨往後能否繼續壯大、成長之關鍵,更點出現階段民意之趨向。 一般而言,中間選民泛指散居在社會各角落默默耕耘的理性公民,他們渴望安定,期待改革,雖不會急切投入火熱的政治活動,卻也不是冷漠的一群,他們總是冷眼旁觀,在最關鍵的一刻,把最關鍵的一票,理性的投給他們認為最理想的候選人。讓好人出頭,或許就是他們心中的一把尺吧! 我們期待各政黨,在選舉激情過後,皆須好好反躬自省,不要老是盤算著如何從民眾手中拿到選票,更應好好的反思,能為民眾做些甚麼?當二○○四年總統大選來臨時,「誰最愛台灣」將不再是焦點,民眾要看的,是誰能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這股全民殷切「拚經濟、要改革」民意趨勢,看只看誰能言行一致、真心誠意來推動,更不知各政黨準備好了沒?
-
四兩仔愛除
幾年前,已屆適婚年齡的妹妹突然問我,有兩個男生對她很有意思,其中一位是台北開業醫生的獨子;另一位工專畢業,父親是彰化鄉下的大農戶,兩者人才品貌相當,家庭環境迥異,面臨「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的抉擇,希望我幫忙指點迷津! 的確,我有四個弟弟,僅有一個妹妹。小時候,鄰居嬸婆就常抱著妹妹:「五兄摃一妹,要嫁無金箍也鳳冠!」讚許妹妹有五位兄長,將來出嫁時哥哥「添妝」的金飾,足以打造金箍或鳳冠! 事實上,妹妹在家裡似寶貝,兄長疼惜自然不在話下,而妹妹也很敬重兄長,諸如婚姻大事,也徵詢兄長的意見。因此,妹妹的疑惑,我心中已有定見:咱們是離島鄉下人,不是什麼金枝玉葉,先秤秤自己的斤兩,「四兩 仔愛除」,醫生的兒子就甭考慮了,審慎選擇那位農家子弟。 其實,妹妹的兩個男朋友,我皆緣慳一面,驟下結論,未免太過武斷,但是,好歹比妹妹年長十五歲,多看過一些人間冷暖。畢竟,許多豪門紈子弟,大都玩世不恭,鮮少能敬業樂群,特別是仗著有錢有勢,易染酒色財氣追歡買笑,換妻如換鞋,與其冒著半途被甩的風險,倒不如找個平實可靠的青年,只要品行端正、勤儉向上,農家子弟又何妨? 妹妹接受我的建議,選擇嫁作農婦,原本「嫁著做稼尪,三餐攏灶坑」,只是,大農戶全採機械化耕作收割,不但甭下田幫忙,小倆口還能到都市公司上班,偶而假日返家,公婆像招待訪客般的疼惜。因此,每次帶一對小外甥回娘家,暗自慶幸當初的建議沒有凸槌! 有一首打油詩:「三尺郎君七尺妻,親嘴還需架雲梯,夜來並臥鴛鴦枕,湊得頭齊腳不齊!」誠然,人生的舞台,自己是生、旦、淨、末、丑,扮演什麼角色,速配最重要,踰越分寸總是不妥!
-
吃與禁忌
歐美西洋各國的人,喝牛乳、吃牛肉,就像東方人吃豬肉一樣司空見慣的事。金門人的家庭餐桌鮮少看到牛肉這道營養豐富的佳餚,大多數的人是不吃的! 追究不吃牛肉的原因,可能有: │金門早年大都務農為生,牛對一個農家來說是耕種托運的動力,對農家的貢獻是很大的,也是農家的成員之一。所以,金門老一輩的人,幾乎是不吃牛肉的多,餐桌更是看不到,是對牛的一份濃濃的情感和感恩吧! ─與命有關係,牛是大生肖,命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會對自己的命運有負面的影響。小孩子不可以吃,吃了「沒翻車」。有的做官或是有身份的人也不吃,怕對未來的前程或職位有不好的作用,所以不吃牛肉。 ─再來跟宗教信仰有關連,像是拜佛的人不吃牛肉。佛教來自印度,印度人是崇信牛的神聖不可侵犯,才有拜佛不吃牛肉之說。像似宮廟的乩童、聽字的及涉足宮廟代誌的人,他們是不吃牛肉的,聽說吃了牛肉之後就會受到神明的懲罰。 以上所有各種不吃牛肉的原因,家庭主婦對吃牛肉傳統的忌諱,以及不知如何去調理烹煮牛肉,所以呢?餐桌雞、鴨、魚、肉都有,就是沒有牛肉這道佳餚美食。如果想吃呢?那只好自掏腰包上餐館大快朵頤去了。 人生有各式各樣的禁忌,不吃牛肉也是。有的禁忌是理性,有的禁忌是傳說的,有的禁忌是非理性的,迷信是一種不理性、沒有智慧的相信一件事。禁忌、迷信,當你看清楚、理智的判斷,不是不可以改變的,時下年輕的一輩,他們較開放、相信自己,就能接受、打破禁忌迷信,像接納吃牛肉一樣,沒什麼嘛!
-
專業更要細心
北城婦幼醫院的一樁錯將肌肉鬆弛劑當成B肝疫苗施打的醫療疏失,奪走了一名新生兒寶貴的生命,也讓其他六名新生兒驚險地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姑且不論這件打針烏龍案是人為疏失或另有原因,至少凸顯了一個事實:醫療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絲毫馬虎不得,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可能讓醫病雙方都付出極大的代價。 老實說,非萬不得已沒有人願意和醫生或醫院有任何牽扯,但人終其一生很難不和醫院或醫生打交道,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即便你把自己保養得很好、無病無痛的,在現代保健觀念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風氣下,上醫院做健康檢查成了一種趨勢。就算不做健檢,婦女懷孕也得產檢,生產更離不開醫院。換言之,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在這樣一處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中所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血肉之軀,除了講究專業,更需要細心,而且是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特定人員都不能出錯,畢竟醫療服務是連續性的,非僅一個單一人員的一個簡單指令或動作就能完成。以這件錯打疫苗案來看,忙中有錯的護士或許難辭其咎,但醫院的整體管理出現重大缺失卻也是無法規避的責任。 提供醫療服務的終究還是人,或許要求他們做到零失誤並不盡合理,如果醫療過程每一個環節都依正當程序執行卻仍發生遺憾,只能說是意外,畢竟任何醫療行為都或多或少有風險,過程的複雜性也讓結果增加了不可預測性。但不可否認的,這些意外中卻也有不少是應注意而未注意所造成的不幸,在要求民眾了解醫療意外在所難免的同時,醫療人員也該體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充實專業技術並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病患,處理病情,提供更佳的醫療服務,減少甚至避免醫療錯誤造成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