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秀才人情紙一張
那一年,我考取「陸官」,由於是家中長子,且適逢軍校改制終身職,雙親極力反對,未克前往報到。二年後,二弟考取「空官」,我陪他到岡山報到,車抵官校大門口,但見巍峨的牌樓兩旁寫著:「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當時,我被懾住了,幸好,弟弟緊握著我的雙手:「大哥,你回家好好照顧爸爸媽媽!」然後,昂首闊步走進去。 過去,「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為人父母的皆鼓勵孩子讀大學、攻博士,最好是當醫生日進斗金、或經商生財致富,鮮少人願孩子去當兵打仗,不但生命沒有保障,且常要在離島餐風露宿,想娶妻生子都困難重重! 當然,民國十三年黃埔軍校在廣州創立,即在大門口昭告天下青年,「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隨後幾次遷校仍未改變。然而,幾十年來熱血青年仍前仆後繼,為國為民開創不朽的史頁。而舍弟選擇唸軍校,是沒有當上大官、也沒有發財,但卻從不後悔! 想當年,我未能「從軍報國」執干戈以衛社稷,卻走上新聞工作,雖然拿槍與拿筆是有所區別,但同樣升不了官、也發不了財。譬如說,一般公務員超工時,可以填報加班費,承辦業務活動,事後必定記功嘉獎,可是,幹新聞記者或編輯,沒有所謂的上下班時間,費盡心思撰寫報導,或絞盡腦汁下一個好標題,甚至撰寫特稿、社論,都屬份內工作,不得請領稿費和簽獎,因此,有編輯同仁五年內只獲一次嘉獎,雖早已屆滿升官等訓練資格,可是,獎勵部份幾乎是零,根本無法與人評比,因而連續兩年放棄送件,情何以堪? 所謂「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經常在編輯桌處理公務員優良事蹟的新聞稿件,看到別人的豐功偉績,記功嘉獎多不勝數,而同仁想記一次嘉獎,雖只是「秀才人情紙一張」,卻每每比登天還難,就像難得舉辦一次縣運會,記者事前規劃作系列報導,成果大家有目共睹,好不容易逮到一次可簽獎的良機,很可惜,希望仍在人事制度下幻滅,莫非「升官發財莫入此門 記功嘉獎請走他路」,我為同仁叫屈!
-
「用心」
朋友參加縣運會攝影比賽得了獎,原本對送件意興闌珊的他,在我的不斷慫恿下,「勉為其難」地送了一件,心想了不起「撈」到一個入選就該偷笑了,不料竟蒙評審青睞擠進前三名,他喜出望外地傳了通簡訊告知我這項「爆冷門」的消息,從他簡訊裡的語氣不難嗅出一股「不可置信」的味道,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結果不能完全說是「意料之外」。 我和朋友一樣,都是這一、兩年來才開始接觸並喜歡上攝影的。而在尚未走進這個領域以前,我們也都對攝影存有同樣的心理障礙,因為許多人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玩攝影不僅得投入許多時間、心力與金錢,更要具備操作相關器材的專業知識才行::,我不曾問朋友是否有類似的經驗,但我倒是在唸大學時就不幸罹患「攝影恐懼症」,大一時強迫修習「基礎攝影」,面對那些令人抓狂的光圈、快門數字組合及必須精準拿捏絲毫大意不得的暗房技巧,讓我看到相機就頭大,撐過一年的必修課程,大二之後「進階攝影」屬選修性質,我當然二話不說,閃人去囉!就這樣「逃」了十多年,因緣巧合地在轉移身體病痛壓力的另一種「逃」的作用下,再次拿起相機。 再次接觸攝影,時空已然不同。數位相機的問世讓攝影變得更簡單、更貼近生活,對我和朋友這類的「攝影白痴」而言真乃一大福音。我和朋友達成了「隨手拍、輕鬆攝」的共識,靠著相機的自動功能已足夠我們玩得不亦樂乎,至於那些稍微複雜難懂的手動設定,還是讓那些想晉升「玩家」的人去傷腦筋吧! 雖說用的是傻瓜相機,玩法也僅止於微調曝光補償及白平衡然後按下快門這般「白痴」,但等待一個好的拍攝題材並不容易,等到了還要花點心思想想如何取景構圖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在最適當的時機按下快門,捕捉片刻的感動。朋友那幀用傻瓜手法拍到的得獎作品,時機的掌握或許帶點運氣,但更多的是對攝影的熱愛與執著,用心等待、認真捕捉,平庸的設備也能拍出不凡的作品!
-
天理昭彰
社會上偷拐搶騙的不良風氣層出不窮,每每看到電視上播出壞人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的惡行,心裡就忿忿不平,覺得現在的社會真沒天理,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呢?所幸老天有眼,通常壞人到最後總會有得到苦果的一天。 以前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導,一直在強調固有倫理道德,勸人為善,雖然八股但不可否認的是,早年社會上較少傷風敗俗的事件,那像現在,每天翻開報紙,社會上燒殺搶劫幾乎無日安寧,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社會變得如此混亂,說穿了是我們的社會少了一股正義之氣,人人不是為了自保,就是莫管他人瓦上霜作祟,導致姑息養奸。 譬如,臺灣常有人當街行搶,旁邊看到的人,很少人會伸出援手,壞人為什麼敢如此膽大妄為,其實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料到一般人通常都是怕死的,不會有人不怕死敢挺身而出,所以壞人才敢肆無忌憚,但是,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真正遇見不怕死的人,敢追壞人甚至敢和匪徒格鬥,相信那時候真正「落跑」怕死的一定是壞人。君不見,很多窮凶惡極的匪徒,他在犯案時的嘴臉和手段是不可一世,落網後又是一副跪地求饒的模樣,這也說明壞人通常是憑藉著平常比別人兇,讓人敬而遠之或害怕,但實際上,他們和大部份人一樣怕死,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可能已罹患某種精神疾病,因此,只要你不怕他,他就鐵定怕你,而這中間存在的矛盾是一般人總會先想到值不值得,這也是為何老是讓壞人得逞的主因。 不久前,電視上就曾播過壞人持刀搶超商的錄影畫面,結果遭店員和顧客聯手痛扁,讓人看了大快人心,如果大家都能這樣見義勇為,看你壞人可以橫行到幾時,畢竟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壞人的惡行惡性如果不改,早晚一定會踢到鐵板。
-
「冷」的最高境界
有好一陣子了,冷笑話在校園蔚然成風,這股旋風不僅從網路上一直蔓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連綜藝節目也流行用它來炒熱現場氣氛。信手拈來,「冷」得讓人噴飯的笑話,還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這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年前名主持人蔡康永於台北之音的節目上,突發奇想的創造出一個所謂的「白痴造句」,像是:「天才──蔡康永好髒,幾天才洗一次頭!」、「強壯──趙自強壯得和牛一樣。」、「開心果──法醫把陳進興的胸腔剖開心果然是黑的。」比較限制級的還有:「月經──短短一個月經歷了兩次颱風,菜價簡直貴得不像話。」、「自慰──連戰擅自慰留宋楚瑜,搞得李登輝不太快樂。」、「能幹──國民黨真無能,幹!」之後,這股風潮又演變成「白痴解釋」,比如:「天生麗質難自棄」解釋為:天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男人看了自動把妳給放棄。 而近期的「冷笑話」雖然創意少了點,但還是有一股讓人著迷的魔力,例如:「有妖怪──有一個阿嬤坐上計程車,說要到市立殯儀館::當車子接近殯儀館的時候,車上的無線電傳出聲音:五么拐!五么拐!聽到請回答!阿嬤聽到之後,惶恐的說:「有妖怪啊!快放我下車!」 這些有的沒的,造就了一個個的冷笑話,不僅使七、八年級生為之瘋狂,就連一些五、六年級的熟男熟女們也趨之若鶩,甚至把冷笑話當作「社交工具」,在眾人面前爆幾個冷笑話,絕對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年輕世代本就充滿了這些無厘頭的搞笑創意,想要了解他們,就得跟著下海去了解箇中的趣點和魅力,試著融入這當紅的年輕人次文化,你會發現生命的創意,俯拾皆是,而活在當下,更是輕鬆有趣。儘管,冷到最高點,你可能一點都不覺得好笑,但可以肯定的是,凡事輕鬆看、冷處理,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
心燈
俗話說:「一種米飼百樣人。」人是感情的動物,人心是最為敏銳、微妙的,人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於是,劇作家大筆一揮,把人性的善良與齷齪搬上了銀幕,而且把它兩極化到了極點,形塑了不少「好人」與「壞人」的英雄與壞蛋人物,植入「人心」,成為人們普遍的刻板印象。 很好笑的是,不少人會根據他的經驗,或是個人道德標準,有意無意的把周遭的人,類分成型。嗯!這個人「不錯」,這個人「不好」,可是,這個不錯與不好,根據的是什麼?其實,多的只是看順不順眼,或是一種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與經驗法則罷了! 說真的,人世間形形色色,冷眼看人生,大家不過只是一個過客而已。人最難看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當我們張眼看別人,伸手指向別人時,不是另有四指反向指向自己,更多眼睛在瞧自己,自己也在其中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看來,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一面鏡子,好好審視自己一審,看看自己還有什麼缺點,那些惡習,要除要革,這才是精進自己的不二法門。 總之,人生在世,也有風雨也有晴,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凡事無執、無我,不戴「墨鏡」的笑看人生,只要在生活、工作上用心,自然會遠離一些無謂的操心、煩心。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說得好:「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在我們心裡。佛前的燈不必刻意的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才會永遠懷有一顆好心情。
-
大事與大官
小時候讀國父 孫中山先生 「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那一課,心裡頭總有一個問號:「沒有做大官,如何做大事」? 因為,自古以來,只有當大官的人,「喊水會堅凍,喊魚也落網」,才能威風凜凜,大家看到都要必恭必敬。何況,歷史課本中寫得很清楚: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羡慕感嘆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而項羽則發出豪語:「彼可以取而代之!」兩者說法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心裡想當皇帝,於是,劃定楚河漢界,逐鹿中原! 唸國中時,學校為鼓勵學生投考「陸軍第三士校」,校長常在朝會大力鼓吹,還舉例蔣總統年輕時到日本讀陸軍士校,才能當上總統。當時,級任導師也分配任務要鼓勵學生「從軍報國」,進行績效評比記功嘉獎,由於國一、二時我身高不及格,雖滿腔報國熱血沸騰,但不能「投筆從戎」,國三時長高了,從台灣來的級任導師,卻明白的告訴我們:「投考士校,將來當總統的機會很渺茫,但退伍後回家種田、挑大糞的機會很大!」老師的道德勇氣,敲醒我的當官夢! 時光匆匆,在公務界打滾三十年,看過無數的大官,能心存「身在公門好修行」的並不多見,絕大多數是「官大學問大」,處處自以為是,且愛聽好聽的話,於是,部屬逢迎拍馬,尊前喊萬歲,背地裡取個渾號暗中訐譙。類似的高官,有朝一日離職失勢,立即「樹倒猢猻散」,常常踽踽獨行乏人聞問! 最近,我常路過「白髮書痴」陳長慶的書店,看一個童年因戰亂失學,只有初一學歷的人,一生淡泊明志,從無一官半職,僅以販賣書報維生,而默默寫了十幾本屬於浯島的鄉土文學小說。豁然驚覺悟迷戀權力追逐的高官,當頭銜消失的時候,他還能擁有什麼?而一位小人物以筆記錄傳承地方文獻,幾百年後很多家庭的書架上、或海內外的圖書館,可能還陳列著他智慧的結晶! 年近知天命,回首三十載公僕生涯,看盡人生百態與宦海浮沈,才初略搞懂 孫中山先生「大事與大官」的分野!
-
好歐搭優
「阿嬤!好歐搭優?」 孫女一回到家門,她就興致勃勃地,現學現賣,秀了她剛從英語老師那兒學來的半生不熟的英語。 阿嬤聽了之後說:我的乖查某孫,你是問阿嬤講什麼貨?你是不是在問說,我們家門前那條馬路夠「好」、夠「歐」、夠「搭」、夠「優」。當然的,那馬路是用「黑油」舖設的,當然是夠好、夠黑、夠乾、夠油,車子在路面行駛,平舖舖的,跟早年的「黑油路」相比,好得很多,技術也很進步。 「阿嬤,我不是在問你說:我們家門前的馬路啦!」孫女說,我是用英語說:問阿嬤今年幾歲? 唉喲!阿嬤透世人也沒有上過學堂,學過什麼英語,你用英語問阿嬤,阿嬤怎麼會聽得懂,當然是聽嘸你的意思! 外語能力,在今日講「國際化」與世界接軌的時代,外語能力真的很重要。據一項資料顯示:目前找工作的時候,就有百分之五十三要求語文能力,其中九成五希望英語能力達到一定水準,要求日語能力的佔了百分之八。另外,希望會說法語、德語還有韓語的企業比例,也逐漸上升,語言能力也會影響未來的升遷機會。顯示擁有第二種以上的語言是非常重要,增加自己在職場的競爭能力和未來事業的版圖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條件。 現代的父母,都十分的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目前,有著許許多多的家長花錢,把孩子送到外語補習班補習英(美)語或其他的才藝。無非,讓孩子早點學會英語,上了國、高中、或是大學,不會跟不上人家,影響到孩子的學業與前途。現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謂不用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呢?只能說天下父母心!
-
打造無菸社會
不久前在報上看到一則衛生局舉辦「無菸家庭─我家不吸菸通訊有獎活動」的新聞,規定參加者家中無菸味,並需在家門口貼上「無菸家庭標誌」才算符合資格。為了確保參加者真正是「無菸家庭」,針對公開抽獎前十二名獲取價值較高獎品的幸運兒,主辦單位會親訪「鑑定」以昭公信。 抽菸人口居高不下,加上二手菸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讓注重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拒菸一族不願再保持沈默;健康意識的抬頭,促使政府及反菸團體更積極打造「無菸環境」,希望從公共場所與家庭雙管齊下,還給不吸菸者清新空氣。也許限縮吸菸空間的手段令癮君子們頗感委屈,但畢竟吸菸行為害己害人是不爭事實,即使自身無法戒除,至少犧牲一點吸菸的方便性,尊重他人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也是應該的。 說到「無菸家庭」,家裡頭包括父母、哥哥、妹妹乃至於自己,全是不喜「吞雲吐霧」的「乖乖牌」,無須獎品的鼓勵,也用不著任何標誌的加持,早已是身體力行、當之無愧了。對許多人而言,想拒絕香菸的誘惑或許有些困難,但在我家不吸菸卻是極自然不帶絲毫勉強的事,也因為全家對健康生活的共識,才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地區有愈來愈多餐飲業者申請加入「無菸餐廳」行列,致力提供不吸菸者更優質的消費環境,隨著「無菸校園」與「無菸家庭」的推動,宣示著「無菸社會」的理想境界又更接近了。金門清新的空氣向來令人嚮往,吾人希望這「清新」的背後,除了少一些車輛排放廢氣,也能少一些菸味。癮君子是否願意戒菸,端看個人的意願與決心,如果戒菸太難,至少別讓吸菸行為影響他人健康。只要有心,家庭、校園、餐廳甚至其他公共場所都能告別菸害,讓我們居住的島嶼成為真正的「健康城市」。
-
人民福祉最重要
美國國務卿鮑爾,日前曾表示臺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在國內激起一片漣漪,後來美國國務院又向臺灣重申六項保證,讓兩岸問題一再搬上檯面,兩岸到底未來走向如何,這個結要到何時才能打開,實在令人憂心。 誠如李縣長在接受澳洲大學教授訪問時所言,「計較國名沒有意義,民眾真正在意的是過得好才重要」。的確,「國名」的意識型態之爭,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有何作用呢?兩岸人民所需要的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任何會挑起爭端的政治問題都是兩岸人民所最不願意見到的,相信唯有兩岸和平共榮才是兩岸人民最關心的。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兩岸問題的癥結,其實說穿了在於互信的不足,一邊要促統反臺獨,一邊則剛好相反,但老實說,這種意識型態之爭,真的那麼重要嗎?看在一般平常百姓眼裡,真是一種亂象,其實,臺灣民眾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到大陸旅遊,而大陸人民也常透過各種管道與名義,經第三地來臺一遊,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為什麼就是兩岸領導人不能好好坐下來談呢?對於這種民間十分熱衷兩岸交流,但兩岸政府卻冷處理的奇特現象,實在真令人搞不懂。 持平而論,兩岸交流所面臨的問題,在於政府的態度未能體察民情所致,當臺商可以經小三通往返兩岸,當很多國人與企業一再呼籲並頻頻催促政府開放大三通時,我們的政府還未能簡化手續開放旅臺金門鄉親經小三通直接赴大陸旅遊,這種幾乎和社會脫節的心態,難怪會引來民眾的埋怨。 由於當前政府一再精減駐軍,金門的經濟發展幾乎只剩發展觀光一途了,如何吸引大陸人民來金觀光,關係金門的未來甚鉅,我們希望政府能用更開放的胸襟,簡化不必要的法律規章,充分授權金門地方政府規畫招徠觀光客事宜,如此不僅是金門之福,也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還記得二年前老鄭和小嬋那段充滿戲劇張力的「鄭王戀」嗎?因著這段讓人垂涎再三的「即興之愛」,我開始奉老鄭為導師,天天巴望著自己也能有老鄭一樣的狗屎運。最近,機會來了,我誠惶誠恐的接下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拖拉古所謂的禮物,儘管,我知道自己不堪消受,但朋友的熱情,還是讓我如置身脂粉堆中,一顆心更像吊桶一樣,撲通撲通的七上八下! 我開始幹老鄭不夠意思,幹!要不是老鄭這色鬼的惡念引誘了我,我是不會那麼沒道義的對小嬋意淫的,還有,那個長長的午夜,我還夢見自己很沒倫理的上了小嬋,後來,老鄭拿著把金門特製的砲彈鋼刀,為了小嬋,他真的是豁出去了,他說要跟我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我拚命的跑,他在後頭如狼似虎的追,再後來,夢醒了,我發現自己的色心,在良心的譴責下,變得很不實際! 為了報復老鄭在夢裡對我無情的追殺,我抓起滑鼠,點選了網路上那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的遊戲,抱著消遣這對緋聞主角的閒情逸致,我不懷好意又嗲聲嗲氣的學著遊戲一開始的旁白:「四個月前你說她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又看笑話似的瞪著一旁手插著腰,擺出十分帥氣pose的老鄭,以及穿著泡泡襪,打扮像學生,感覺有點嬌羞的小嬋,附和說著「放過我們吧!我們是真心相愛」、「我要跟她去美國結婚」:::: 遊戲中,小嬋果然如老鄭所言,從天上不斷地掉下來,而身為立法委員的老鄭,必須發射手中的麥克風將她「做掉」,如果沒有打落這個不想要的禮物,小嬋會抓著老鄭,質問他「肚裡的孩子誰負責?」,老鄭只能哭喪著臉回答:「我要回去當立委!」 哈!每玩過這遊戲一回,我那顆像小鹿亂撞般的芳心就舒坦了少許,至少,那個龜毛又不怎麼愛負責的老鄭,讓我學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能亂接,更何況,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有些還滿燙手,像小嬋這樣的軟玉溫香畢竟不多,至於後來的小嬋為什麼會變成「熱石頭一塊」,害那麼一大票好逑君子,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這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