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魚與熊掌」
曾看過這麼一則報導,說是有高達八成在科學園區工作的中階以上主管,或多或少有些消化系統及肝臟的毛病。科學園區的工作,人人稱羨,但在高薪多金的背後,付出的可能是幸福和健康。有朋友開玩笑說,年輕時太過追求財富,到了中年可能都得拿來付醫藥費了! 這雖是玩笑話,但人生苦短,生命也有時而窮,如果整天只汲汲於營利,那麼縱使讓你賺夠了、撈足了,有一天你一定會發現,賺再多的錢也買不到一個早上,雖然得了財富,但你可能因此而失了閒暇、失去了青春,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是這個道理。 所以,不要艷羨那些科技新貴,也不盡然一定要成為一個銀行家,君不見有些捧著金飯碗的銀行人,整天與鈔票為伍,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儘管坐擁高薪,但一加班回家往往已是十點多,疲憊的身軀早已不容許擁有和自己對話的時間,甚至連作夢都是一連串的數字,真不知何苦來哉? 諷刺的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發達的社會中,似乎任何的品味和生活都是建立在金錢之上,更弔詭的是,常常有財富的人,卻是最沒有時間、也最沒有心情享受生活的人,反而在有了財富之後還想要更多,結果拚命的攢、不要命的鑽,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停下來欣賞人生的美好與有情,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整天只懂得忙碌,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工作之外竟然不知如何生活。 其實,人是很脆弱的,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從許多意外事故來看,不論你再怎麼有名,事業再怎麼成功,還是有可能瞬間化為烏有,這一點上帝是很公平的。所以,何不在生時好好的活,好好的對待自己,當然也不是要及時行樂,而是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工作是為了過生活,而生活的豐富與品質,並不在於錢多少,而是在於你有沒有心情和時間來享受,這是行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
機會教育
放暑假了,孩子趕上「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旅遊熱潮。 我送他到機場,完成報到劃位,排隊準備進入候機室,但見通關門前有位婦人手拿一袋物品,不停地央人幫忙帶進去,有人視若無睹,也有人搖頭拒絕,只有小犬禁不住婦人拜託,伸手去接物品袋,回頭看了我一眼,卻若有所悟地趕緊將物品袋還給婦人。 當然,助人為快樂之本!平常,我要求孩子: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然而,帶件物品通關,只是舉手之勞,這個忙為何不能幫呢? 因為,航空安檢滴水不漏,倘若那個物品袋被查出藏毒或違禁品,屆時婦人和裡面接應的人不認帳,代誌可大條囉!不久前,有一台籍女子遊大陸,在機場幫朋友攜帶行李通關,被查出藏毒,遭判處死刑!雖然,在台親友緊急請相關單位出具良民證營救,生死仍在未定之天,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其實,助人的方法不同,效果是一樣的。我告訴婦人,隨身行李忘了帶進去,應找航空公司人員幫忙,果然,事情迎刃而解。事實上,幫人帶物品通關,雖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但是,「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萬一不幸被有心人利用惹禍上身,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的確,這年頭社會存在各種陷阱,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孩子學習成長過程,諸如幫人帶物品通關可能觸法惹禍上身,這種案例在課本中絕對學不到,因此,為人父母在平日生活之中,應時時給予機會教育,讓孩子體驗「有所為,也有所不為」,養成能冷靜動腦筋解決問題,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才能立足於社會!
-
以信心塑造國家新形象
經過長達兩年多的執政後,民進黨正式步入「政黨合一」,陳總統出掌黨主席,集政權與黨權於一身。「政黨合一」讓民進黨邁入了執政新時代,有助於政局穩定;國內政黨政治發展又向前再跨進一步,更臻於民主政治的成熟理想和目標。 前總統李登輝在一場選戰研習營中指出:一個國家的興敗,在於領導、國家總目標及百姓團結等三因素。其中,百姓對於生存地方的認同感尤為重要,大家不要再分省籍,搞對立,特別是在公元二○○八年北京奧運之前,台灣內部的認同必須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才會有新國家的氣派。 學者亦不諱言,過去台灣民眾有人人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自信滿滿。但如今數年因整個經濟環境及國內的不景氣,再加上大陸抓到這個點、地大物多,全力發展經濟,台灣在這方面反而落後,也因此在目前我們國家缺乏了這麼一個點或方向,政府必須重視這個問題,重新恢復大家的信心,塑造國家新的形象。 過去美國卡特總統總認為美國這不行、那不好,使美國人缺乏自信。但到雷根上台,強調美國不差啊!是世界大國,重新建立了他們全民信心,一路快速發展。 阿扁所領導的民進黨新政府,這兩年多一路走來是搖搖擺擺的,讓民眾對政黨輪替後的政經局勢幾近失去了信心。如今,執政的民進黨正式步入了「政黨合一」的執政新時代。我們冀望執政黨擔起更大的責任,促進政黨和諧,結束政黨惡鬥,全力拚經濟。同時,我們也呼籲我們的政府必須加把勁,重新點燃信心之火,恢復台灣人的信心,締造新世紀的國家,以國家成就為傲。
-
「救命有價」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強調了拯救一條人命的功德與價值。人的一生難免遭逢劫難,甚且可能危及性命而有賴他人挽救,伸出援手救人乃人性光輝的體現。多數宗教推崇生命的價值,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是同等重要,更是無價,每一條遭遇危難的人命都值得盡一切力量與代價去搶救,這樣的觀念也是多數人所能接受的普世價值。 「有危難的生命都該搶救」這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否每一種危難的狀況都值得救難人員捨命陪君子,卻很少被正視與討論。遭逢無法預期的災禍而非當事人所能控制者,基於人溺己溺的精神理當全力救援,但那些明知危險卻總愛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自陷險境」者,就實在令救難人員冒險冒得很不值得。 對這些不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甚至連累他人性命的「白目仔」,救還是得救,但不能白救。欣見政府終於訂出「遊戲規則」,舉凡冒險闖入因災害劃定之危險地區而遇險,經救難人員救出後需要負擔救難相關花費。如此一來,那些老愛在颱風天上山下海看風景找刺激的人可得自重,若堅持鋌而走險搞得大批人馬往返奔波只為挽救一條小命,代價可能是幾十萬甚且百萬之譜,就算再不信邪愛玩命,可也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呀! 生命固然珍貴,但拯救生命的各項救難資源也不容許浪費消耗一分在這些無謂的救援行動,便可能減損一分搶救寶貴生命的機會。這樣的法令規範盼以「救援之有價」提醒那些自願涉險者「三思而後行」,避免進入危險區域活動,不僅是愛惜自己的生命與金錢,也不至於讓救護人員疲於奔命卻有浪費社會成本的無奈,這不是很好嗎?
-
為善不欲人知
做好事若只想讓人知道,那就不算是好事了,只能暗中默默付出,那才真正是好人與好事! 人間正需要這股溫馨力量,社會才能得以安寧、進步。不過,以目前台灣的社會,剛剛相反,善良的百姓卻成為被欺壓的對象,被凌辱的一群。強大的黑社會勢力佈滿各角落,民眾生命、財產不保,隨時都可成為肉票和囊中物,這就是善與惡的分野。 真正行好事、做好人的人是不輕易讓人知曉,他們只會默默耕耘,不計得失,才有福報。今之社會,好人與好事已逐漸式微,遠離我們的生活圈,取而代之的盡是一些錦上添花之事;至於雪中送炭者已少之又少。其實,社會正需要這股愛心與力量,以小愛來推展大愛,以大愛來增進人類的幸福。 近年來,地區已醞釀一股「志工情、社區愛」風尚,這些自願參與者,雖然有一些是退職人員,但大部分還是身負工作者。尤其是一般家庭主婦,經常能把握時間,將家務料理妥當後即義不容辭加入義工行列,諸如社區愛心媽媽、校區交通導護、照顧弱勢與殘障老人等,他們不但將家庭處理得非常理想,讓她的另一半無後顧之憂;同時將自己走出去,開闊視野與宏觀,使自己更富文化氣息,改變人生看法,也活化了生命的活力,得到社會人群的肯定。 多結善緣、廣植福田,必有福報;修心修口、少造罪孽,更屬珍貴,為善為惡,存乎一念。不過,為善應不須人知,才算真正善事。若惟恐他人不知,自己拚命包裝推銷,似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之嫌,那就失去為善意義!
-
談多元入學
大學指定科目考試一般檢定成績標準已經公佈,考生刻正為選填志願而大傷腦筋,不少考生反映不知從何填起,事實上從教育改革活動以來,多元入學方案的紛爭就不曾間斷,且絕大部份都是質疑其公平性,再加上這次考試傳出不少烏龍事件,而大考中心又堅稱處置正確,全部都不給予加分,引來不少受烏龍事件影響的考生與家長憤憤不平。 多元入學方案之所以受到質疑,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學生的壓力並沒有減輕,反而要多元學習,舉凡德、智、體、群、美的在校成績,都會影響其推甄入學,也因為如此才會爆發像奧林匹亞生物競賽的醜聞,因為競賽如果獲得好成績,在推甄入學就有加分效果,像此種易生流弊的不公平現象,如何讓考生相信「多元入學」是種很好制度呢?何況還有什麼「面談」、「資料審核」等等,其標準又如何訂定呢?其標準又在那裡呢? 「改革」,老實說並非一蹴可幾,而「多元入學」並非完全只有「筆試」,還有推甄入學等管道,也就是說考生有二次以上機會,因此學校的篩選制度更應公開透明,如此教育改革才能顯出成效,否則將被批評為「黑箱作業」,甚至被批評是為有辦法的人開後門。 教改不走回頭路,這似乎已是改革者既定政策,由於「多元入學」確實還存有不少缺點,像這種高難度又影響考生至鉅的制度,教育當局務必虛心受教,不斷研討再去蕪存菁,如此才是莘莘學子之福。
-
「小時候胖不一定是胖」
求學時代最怕碰到挫折,可是,挫折卻恆所難免。對很多學生來說,他們每天的大考小考,考的不只是課本內容,也考驗著每個人忍耐挫折的能力,誰的拉力彈性大,誰射出去的箭就最遠。 當然,承受挫折的能力因人而異,對於那些愈挫愈勇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沒有患得患失的毛病;反倒是有些人,每考完一次試就像是被剝了一層皮一樣,結果,愈挫愈怕、愈怕愈糟,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絕路,看看那些不堪「一試」,把自己逼得跳樓的莘莘學子即為例証。 其實,考試的成績不見得能代表什麼,再怎麼說,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別的路可走。人生的歷程也是一樣,一時的成功不見得能保証一世的成功;在學成績好也並不表示出社會就能出人頭地。 小時候有一位玩伴就是這樣,他的成績在班上雖非「永遠的最後」,但總是在「墊底」的邊緣,國中畢業後他淪為一般人所謂的「黑手」,這幾年來他修車、賣車,生意愈做愈大,看在昔日許多「不可一世」的同學眼裡,任誰都要自嘆不如,這當然也是大家料所未及的。不看別的,光看他現在的收入,就算是頂有博士的光環,恐怕也會臉紅。所以,「小時候胖不一定胖」,到底誰比較有「出脫」,這年頭實在難說。 這其間,當然有所謂的「脈絡」可尋,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不怕挫折的心,同時也不必太介意別人的眼光,管他什麼黑手、白手,別人總是別人,再怎麼人上人,眼光也未必獨到、真確,試著去適應社會的多變性,特別是學習容忍、接受失敗,然後從不斷的挫折中,修正再出發的起點,並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想做的事,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做為一個學生其實也一樣,承認自己的實力,然後用心的評估自己是否努力過是很重要的,管他別人什麼樣的看法,只要自己肯努力,這就夠了,反正只要能撐過層層煎熬,一時之失又算什麼?畢竟,分數有時候並不等於實力,能夠愈挫愈勇、急起直追,我們相信總有豐收的一天。
-
堅定志向走出自己的路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因此,每一個人的一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應走的路,這一條路是怎樣的路,雖然不得而知,卻是別人無法代替你走的,唯有自己才能走,而且一生只能走一次。 人說,天生吾材必有所用,又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可見,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具有一種「開疆闢土」的本能,只是,有的人成功了,能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來,有人卻失敗了,走向迷途。 一般而言,走上迷路的人,都是由於自己缺乏堅定的意志,好逸惡勞,夢想一步登天,結果當然會落得一事無成;反之,人貴能立志,每一個人都應認真地,經過深思熟慮後立定自己的志向。一旦立志後,更要有「吃苦猶如吃補」的奮鬥精神,只要有堅定的志向,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功更是指日可待的! 經濟學者高希均博士曾說過一句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尤其在當今這個號稱「知識經濟」的社會裡,競爭尤其激烈,個人唯有時時精進自己的本職學能,讓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然後,懷抱著自信與工作熱忱,朝著自己所定的目標前進,相信,成功最後必然是屬於最有準備的人。 總之,人生也有風雨也有晴。當人在走順境時,切莫自大自滿,更須懷有一顆謙遜、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方不至於樹大招風;反之,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逆境是上天給予一個人艱苦而珍貴的考驗,正在考驗著每個人的意志力、奮鬥力,唯有我們集中精神、竭盡智慧的去面對它、解決它,方能柳暗花明,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來,人生也將是無限的寬廣。
-
本末不分
唸高中時,學校實施留級制,一年級十班新生,升二年級時都留級三班,特別是英、數兩科,讓很多學生吃足苦頭,成為留級蹲班的元凶,甚至有人一年級唸了三年還不見得過關! 如今,實施多元入學和學分制,已沒有留級生,考不及格科目可花錢買鐘點補修,除非科科被當,休學重讀比補修更划算,才形同留級蹲班! 當然,要拿學分不難,升級也很容易,加諸大學林立,升學易如反掌,於是,讀書風氣日漸式微,學生程度普遍降低,有位高中老師就不諱言地指出,現在的學生程度,若以當年留級標準,一年級十班新生至少要留級五班。也有職校教官很感慨說,軍訓考填充題,有人答案卷只有姓名見國字,其它都用注音填寫! 事實上,當前九年國教基制,屆齡學童強迫入學,違者家長按日罰鍰,可是,孩子進了學校,就算所有學科都不及格,總平均是個位數,照樣能升級;就算行為偏失被記很多大過,依然不會被開除學籍,反正,學生進入學校,不想唸書或調皮搗蛋,老師只能用「愛的教育」,不能體罰,也不能打罵,因此,有人一路升學唸完二專,只拿到一張國小畢業證書,因為,唸完國中拿不到畢業證書,可持同等學歷證明登記唸高職、唸完三年高職拿不到畢業證書也沒關係,學店式的私立二專到處都有,歡迎登記就讀。 誠然,想唸書的孩子,懂得自動自發,不想唸書的孩子,強行填鴨惡補也枉然,畢竟,移植自美式教改,似乎不能完全適應國情,當前教育體制下,放任後段班學生自我放逐,如今,學生程度早已江河日下,考試委員倡議廢考國文,國小已開始學英語,長此以往,我們後代的子孫,恐怕要「本末不分」了!
-
「台海教育」
台海兩岸的關係,近二年來平波無浪;中共對阿扁仍是「聽其言,觀其行」。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子的嗎?不是的,美國五角大廈送交國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軍力報告說:「中共正在進行軍事現代化,以實現用武力統一台灣,並且阻止美國的干預行動。」所以,陳總統在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致詞:要求國軍對中共的看法不能和一般人一樣,若判斷中共具有犯台意圖就應做好萬全準備,保障國家與人民安全。 在外交上亦然,中共不斷的阻撓、打壓,反對台灣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國際組織。這個月上旬,巴拿馬立法議會第二副議長杜里荷女士訪問大陸,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李鵬就告訴杜里荷說:台灣是中共和巴拿馬建交的主要障礙,要求巴拿馬審視和台灣的外交關係,改弦易轍和中共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中共挖台灣的外交牆腳此一舉動並不為巴拿馬所接受,巴拿馬總統莫絲柯索女士強調:巴拿馬與大陸關係是由巴國政府視情況是否有利而定,巴拿馬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外交關係,與大陸維持貿易關係;現任政府對此立場沒有任何改變,而且中巴兩國邦誼關係友好。 中共一再的以武力威嚇台灣,並對台灣從事挖牆腳的外交打壓工作,不僅不利於兩岸雙方的良性互動,只有損害彼此而無共同的利益,也將增加台灣人民的反感,嚴重影響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因此,吾人希望兩岸透過「台海教育」,面對兩岸政治現實狀況,揚棄敵意,共同追求和平,共創兩岸雙贏的新局,才是人民的福祉。
-
找回守望相助的愛
俗云:「遠親不如近鄰。」人是群居的動物,彼此比鄰而居互相照應本是極自然的事。早期的農業社會,左鄰右舍往來頻繁,彼此熟絡的程度有如一個大家庭,任何一戶人家有動靜,這些個「好厝邊」很難不聞不問,這種看似一體的凝聚力與守望相助的精神,使得整個社區、整個聚落在面臨各種威脅與突發狀況時,總能互通訊息、團結彼此力量共同解除危機。 曾幾何時,隨著社會型態轉變,現代社會中人與人或許仍群聚而居,但那種彼此相繫的凝聚力卻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疏離與不信任。一幢幢的公寓大樓,動輒住上幾十戶人家,每一棟都可說是一個迷你社區,裡頭的住戶比鄰而居,說是鄰居當不為過。但諷刺的是,同住一棟大樓甚至同一樓層的住戶,彼此互不接觸,毫無交集者多不勝數,平常對隔壁住著何許人或無暇關心,或不想了解,即便鄰居換了人仍毫無所悉者亦所在多有,有緣成為厝邊卻各自在自己的空間裡過自己的生活,如何能夠互相關照、守望相助? 現代人無法成為「熱心的好厝邊」,原因或許不只一個,但「管閒事可能惹麻煩」的社會價值觀扭曲,讓許多人的熱心與道德勇氣非但無法換來社會的認同與讚美,反而可能使自己遭致困擾。這樣的氛圍不僅讓比鄰而居者選擇獨善其身、冷漠以對,遇他人有危難,先浮上心頭的想法不是伸出援手而是視若無睹。前不久的女童遭姦殺案,鄰居有不少人察覺異狀卻無人報警,女童的命運固然悲哀,但人性淪落至只求自保豈不更悲哀?面對社會治安的日益惡化,人與人之間若繼續高築心防,不信任彼此也吝於伸出援手,光靠警力勉強維持恐也力有未逮,或許人人「雞婆」一些,才能找回那股守望相助的凝聚力吧!
-
從開放大二膽觀光說起
內政部長余政憲,日昨展開上任以來的首次金門之旅,同時前進大二膽巡視,轉達國防部同意開放大二膽觀光立場,余部長的這項宣示,如果成真,不僅可為金門觀光多增一處神秘美麗的觀光景點,也是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一著好棋,相信對兩岸的良性互動會有更良好的催化作用。 觀諸國際現勢,儘管還有種族的仇視,恐怖分子的威脅,但是,任誰也不能否定全球現已儼然成為「地球村」這一事實。國際的競爭,不再只靠船堅砲利,更重要的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後盾,方能富國利民,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以此觀之,台灣具有資金、技術及管理的優勢,大陸則佔有製造成本低廉之利,現又是全球公認最具無限商機的「處女地」,兩者若能合作,互補有無,不知誰說的「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還會遠嗎?台灣也才會擁有真正安全、和平的「出頭天」,不是嗎? 總之,在講求全球化、自由化、國際化的今天,愈開放的環境,就會吸引愈多的人及愈多的錢來觀光或投資;反之,愈閉鎖或是愈用政治的想法來干涉經濟活動,最後經濟活動不但不會留住,反而會加速消失。因此,任何經濟的防堵、管制措施,猶如在大海中建一道堤防將自己圍住,將會使堤防內的力量逐漸頹靡,最後可能一無所有,能不慎乎! 明乎此,我們期待兩岸,就從儘快開放大二膽觀光做起,大家相互真誠釋出善意,歡迎來金門好好商談,到大二膽島觀光喫茶,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濃厚人情,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兩岸多談幾回,多交流幾次,終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和平相處的「中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