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報﹐不要小報
最近又有兩份所謂的大報改版了,也又是增加小開型彩色報紙,多報導時尚、服裝、旅遊、飲食等版面,卻減少文藝或相關的第二副刊版面。
在報業不景氣時代,許多所謂大報,近年來在週末多以資訊挾帶廣告型的小開型報紙方式增刊。為求生存和發展,這本無可厚非,可惜的是,它們也經常將許多副刊或第二副刊等版面都取消或縮減了。這次兩大報的改版也是一樣,一個是刪減了副刊和讀書版面,另一份則刪減了上班族心聲的版面。這對副刊園地本已日漸縮小的時日,對於文學風氣的提倡,無異又是雪上加霜;對喜愛文學的讀者而言,也是一項不好的訊息,對以大報自許的該兩報紙而言,也是一種缺憾了。誰知它們今天縮減一天文學副刊篇幅,以後會不會繼續再刪減,逐漸喪失大報的風格呢?
曾是報人的作家王鼎鈞在他最近出版的<文學江湖>一書中曾說過:「大報一定要有文學副刊,文學副刊要反映當時人的意念心靈,一道一道都是熱炒,即使有少數文章水準差一點,也算是對文學人才的培養了」。沒有文學副刊,就不算大報,所以筆者一向不認為當今四大報之一的某水果日報是所謂的大報,因為它根本沒有文學副刊。反而堅持每日都會有文學副刊的一些地方型報紙,如人間福報(週六、日雖無文學刊,但以閱讀、心靈、生命教育、電影等取勝)、花蓮的更生日報、台南的中華日報、金門的金門日報等,它們或許銷售量不算大,在我心目中,卻是大報,因為它們不僅培養了基層的文學種籽,也反映了民眾的心情。
因此,是否是心靈的大報,不該由銷售量而定,應是它們是否堅持每日都有文學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