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島人的胸襟與格局

發布日期:
作者: 張火木。
點閱率:1,226
字型大小:

 古代大文豪蘇軾在其〈留侯論〉一文中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氏論述「豪傑之士」的定義,包括:能忍、大勇、不驚、不怒以及志遠,堪稱是「傳統豪傑之士的典範」,亦與近代金門精神內涵相符。
  現代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則針對國家競爭優勢所提出的現代人才鑽石模型,建議應轉化個人人格優勢,成為外在競爭力的條件,特別提出全新思維、整合觀點的「人才生存術─鑽石策略」(Diamond Strategy)。這個策略包含:四個璀璨秘訣與兩個變動條件。四個秘訣分別是:挖掘自身優勢、釐清就業市場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組織以及讓伯樂看見你,兩個變動條件是運用人脈與善用資源網路。這四者之間互為影響、牽動,形成相互增強的生涯發展系統,同時驅動個人競爭力的強弱變化,波特之說深具現代人生涯發展理論之特色,亦可用來印證現代社會的生涯發展理論。
  「台灣企管大師」司徒達賢教授則主張,在個人層面,生涯經營成功來自知識(包括技能)、機會、努力和運氣。而知識、技能則與教育專長息息相關,因此人人必須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於社會的機會。企業經營必須重視外在環境,個人生涯規畫也需要有縱觀天下的胸襟與格局,國家建設更不能閉門造車。近年來,全球世事變化萬端,身處臺灣一隅,我們實應對世界局勢的變化、人類社會過去發展的軌跡、未來進步的展望以及國家間競爭合作的趨勢,賦予更多的關注本次金門將軍錄人物集介紹,亦期有助益擴展海島人的人生格局與視野。
  學術界要研究金門華僑在海外創業的傑出史實,若能從人物史與口述史的觀點著手,是比較容易獲得研究成果。可以簡要比較旅居新加坡「第一代華僑張允中的太平船運集團」與「第二代華僑黃祖耀的大華銀行集團」之創業特質與事業主體,發現兩者間最大差異,前者是第一代華僑創業成功的典範案例,而後者是第二代華僑中事業經營得最成功的案例,兩者各有其事業發展的運作模式。加上新加坡與金門原鄉有密不可分的移民關係,若從過去一百餘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中分析,金門人移民新加坡後,對當地產生之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影響,是非常重大而且深遠的。總之,張氏兄弟以第一代金門華僑身分,能夠在半個世紀裡開創如此規模的事業,除可歸功於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素外,張氏兄弟獨特的金門人人格特質,無論生涯環境如何艱辛始終能吃苦耐勞,加上經營事業永遠信守誠信以及具有宏觀格局視野,均是其事業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成立9年來,先後出版15種文史叢書,其中95年出版《金聲門振-旅台鄉情語錄》共紀錄了32位各行各業旅臺鄉親的傑出事跡,而《烽火歲月-張邦育回憶錄》與96年出版《上善若水-楊水應創業記》,雖屬於個人回憶錄性質。其間楊水應董事長生於金門,長於金門,立業於臺海兩岸三地,一生對家鄉情深義重。近年來,遊遍世界的好山好水,也實踐了人生「先苦後甘」的哲理。他的創業記,除了是為自己的精彩人生,留下珍貴的記錄外,也是替家鄉的烽火歲月留下親身的見證,深具重大意義與價值。而張邦育董事長一生創業立業的奮鬥史,其為人勤儉自持,卻樂善好施、熱心社會文化公益。正是半個世紀以來,眾多旅外金門人身處時代浪潮中,個人生涯與企業經營發展最成功的典範。如今《戰地英豪──金門將軍錄》繼《金聲門振-旅台鄉情語錄》付梓發行,讓關心金門前途發展的讀者,可藉由此二書,得以探知更多家鄉人的成功故事,興發「有為者,亦若是」之職志,無論我們身處何時與何種崗位,皆可師法他們立身處世之精神。本會來年將繼續耕耘金門海外華僑之成功事蹟,已達成創會之任務目標。
  總之,無論是蘇軾的「傳統豪傑之士的定義」,抑是司徒達賢教授的「現代知識經濟人胸襟與格局說」,皆可作為島內外金門人的人生哲理。金門是出外人的故鄉,更是許許多多移民南洋金僑永遠的的「母親之島」,而「功成顯親」與「金聲門振」,長期以來一直是島內外金門人共同的座右銘。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