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開放陸生來台──再談「金門大學島」話題

發布日期:
作者: 林相吉。
點閱率:1,366
字型大小:

緣起不滅
前些日子,在金門日報網站上讀到社論「打造大學島:兩岸和平的具體實踐」以及洪春棋先生「打造金門大學島的構思」的文章,加上李前縣長表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即將升格成國立金門大學」,原以為打造「金門大學島」是縣政府與民眾的熱門話題。基於對打造「金門大學島」這個議題的關心,個人將一些看法投書金門日報,希望能引起更多人來關心及討論這個重要議題。但是,後來發現,這個「熱門話題」其實一點都不『熱』。因此,我從網路上搜尋一些有關政府推動「大陸學歷採認與開放陸生來台」的相關新聞,簡單整理分析之後,可以清楚看見這是馬政府的既定政策,主要對象是「全國所有的公私立大專院校」(當然包括:金門技術學院),並沒有特別指明是針對我們打造金門大學島的政策配合,顯然是我們的主政者及鄉親想太多了!我要再一次強調,我認為馬政府不太可能任由160多所大專院校因生員不足陷入院所縮編整併的不利狀況,而有損國民黨明年五大直轄市的選情?同時在政府面臨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困境下,更不可能會花大錢投資我們打造「金門大學島」?容我簡單列舉下列幾點「公開的」政策現實,供鄉親們參考。
馬政府的政治思維
(一)三階段採認大陸學歷
採認大陸學歷議題一直受到台灣各界的熱烈討論。高教司廖高賢科長表示,教育部研擬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計畫分「三階段」採認大陸大學學歷,第一階段承認以「九八五工程」為主的41所大陸頂尖大學學歷,第二階段考慮承認設有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第三階段則考慮擴充至「二一一工程」的112所學校,但均需排除軍警校院。因此,教育部將於12月10日至23日在全台舉行17場公聽會,說明教育部為推動開放陸生來台就學與大陸學歷採認政策,擬定修正相關法令的配套措施,邀請民眾踴躍提供意見。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表示,要聽取不同聲音,降低政策錯誤率,並視成效調整;政務次長林聰明特別提出「三限、六不」的推動原則,包括:限制採認高等學校、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會有在台就業問題、不得報考公職。
(二)開放陸生來台
開放陸生來台和台生登陸就學的問題一樣備受台灣各界關注。針對外界擔心大陸「磁吸效應」,教育部長吳清基指出,日後會與陸方協調管制,來台陸生數量會多於登陸讀書的台生。不過,教育部開放大陸學歷採認和陸生來台的許多規定和過去法條相衝突,草案通過前須修訂「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和「專科學校法」,目前法案已送交立法院審查,希望能在這個會期通過,預期99年度能開始招收陸生。此外,高教司廖高賢科長表示,將由教育部組成的「陸生來台就學審議會」決定劃分標準,教育部研擬訂定「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及停留辦法」,其中規範招生名額總量限制為1%,各校申請上限為2%,上述辦法規定陸生在台停留時間以2年為原則,視修業情形酌予延長,每次延長不得逾2年,陸生畢業後需在一個月內離台,不可在台就業,核發停留許可與否的標準,由簽證核發單位比照僑生與外籍生標準。此外,教育部暫定各校招收陸生的原則為:公立大學以招收碩士及博士班學生為原則,私立大學則可招收二專、大學、碩士及博士班學生為原則。
(三)促進大學的良性競爭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2月9日在審查「專科學校法」修正案時,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在質詢時指出,中國學歷目前未獲教育部承認,都有許多學生願意去中國,她擔心承認學歷後將發生「磁吸效應」,台灣人才外流,建議「江陳會」時應要求中國大學也要對台生採「三限、六不」原則,不准以獎學金等優惠措施來吸收台灣的優秀學生。真不知道管碧玲在說什麼?同時處罰來台的陸生與登陸的台生?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答詢時表示,台灣的大學具有國際競爭力,應不需擔心中國的磁吸效應,中華民國是個民主開放的國家,學生出國唸書的選擇不應受限,承認中國學歷將促成兩岸高等教育的良性競爭,台灣的大學與其擔心學生外流,不如努力提昇辦學品質與學生競爭力,和全世界頂尖大學競爭。
社會的多元觀點
(一)自由與開放
為了確保台灣學生就學就業權益,教育部對大陸學生來台入學制度與學費、獎學金都將有所限制,不過許多大學校長多表達不贊成的看法。台灣師範大學校長郭義雄認為,提供陸生獎學金,會讓陸生心存感激並與我們友好,不應施加限制還要求更貴的學費。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表示,不提供陸生獎學金有違大學自由、平等及自主精神。交通大學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陳慶耀表示不必擔心中國的磁吸效應,他所接觸到的來台陸生,都認為交大校風民主,大多願意在台灣唸大學。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政大已和企業界接觸,未來將由企業提供獎學金,吸引大陸優秀學生到政大就讀,台大與成大也表示將會跟進。
(二)陸生商機百億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大陸大學聯考每年落榜生、專科畢業生和在職進修者至少有3000萬人的市場,若每年招收5萬名陸生,學費及生活費等延伸商機少說新台幣100億元,希望政府能夠准許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升學,並分階段擇優承認大陸專科學歷,打通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升學管道。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台灣技職教育品質不錯,與澳洲、日本和德國等國家並駕齊驅,而大陸技職系統只到三專,沒有大學學歷,三專畢業生到台灣就學,需求量多,台灣的技職教育對大陸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開放陸生是循序漸進,期程多久還不知道,未來還是會開放。
(三)培養兩岸三地領導人才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表示,台灣大學在過去與現在培養無數領導人才,未來也要替兩岸三地培養領導人才,如果把「陸生」看成是「僑生」或「外籍生」就不用再討論這個議題,因為國內各相關大學一直都在做,僑生政策50年來非常成功,造就出許多親台灣的優秀領導人才,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就是最好的例子。李校長說,台大目前70%的老師擁有外國學歷,都是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優秀學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外籍生」對國家未來的國家發展影響較大,只是「陸生」比較敏感。
(四)開放私立學校自由競爭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教育部應全面開放陸生名額,讓私立學校自由競爭,台生權益交由國立大學保障,2%外加陸生名額,實在太少,以世新的招生名額來看,頂多招收40名陸生,很難達到刺激學習的成效。他認為,過多的保護反而會讓學生失去競爭力。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學生選擇國外大學就讀是不可避免的,美國辦學成效良好的多半是私立學校,這說明競爭壓力會促使學校增聘師資、改善軟硬體環境吸引學生就讀,提升整體競爭力。面對外界質疑陸生稀釋台生學習資源,賴鼎銘認為不必擔心,因為陸生人數太少,台灣大專院校招生都不足額,怎麼會稀釋?他反而覺得「少子化」才是台灣高等教育的隱憂,也是亟待解決的困境。
事情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
(一)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先前,我曾撰文指出:馬政府是贊成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及採認大陸學歷的。因為,政府已經陸續開放中國大陸各地大學優秀的大學生申請到台灣的大學短期進修,修業期限也由4個月延長至1年,預期未來將會持續且擴大開放陸生來台就讀的條件及期限。台灣開放大陸優秀的大學生來台就讀,正是改變及影響這些大陸優秀青年的大好機會,真不知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怕什麼?在台灣社會少子化的趨勢下,如果政府不開放陸生來台,未來將會產生更多的流浪教師,如果這樣就認定打造「金門大學島」能有助於解決「台灣」流浪教師的問題,也能招收「大陸」學生,創造金門的大學生經濟,似乎是過度樂觀的想法。我只是好奇,到金門設置分校的「台灣的大學」會高薪聘請名師到金門的分校服務嗎?還是像現在的「署立金門醫院」一樣,老師也像醫生一樣輪流來金門教學(駐診)。
根據縣政府規劃打造大學島的計畫,希望引進台灣20幾所大專院校來金門設立分校,提供16萬個教育機會,…。不管政府是否支持,應該先問一下那些學校有意願到金門來設立分校?接下來再好好檢視一下我們金門的社會條件:一個連一所大學都沒有的小縣,一個人口不到5萬人且老年人口佔多數的社會,一個教育資源缺乏與地理偏僻的小島,一個以公務人員及農業人口為主的社會結構,建設金門成為大學島,老實說,金門的社會條件差距太大。現在回顧本人所提出的觀點,更顯得貼近政治現實,因為,馬政府從來就沒有支持金門打造大學島的構想。與台灣160幾所大專院校相比,金門僅有一所國立院校,從政治現實來看,選票決定一切,就像金門的主政者眼中只看到金城一樣,再自然不過了。
(二)陸生來台名額,離島專案辦理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金門各界視為發展大學島的關鍵。新就任的李沃士縣長指出,金門推動大學島規畫,做為地方發展的另一火車頭,引進陸生就讀名額關係到推動的成敗;因此,招收陸生員額應不受台灣總額的限制,才能達到目標。金門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曾逸仁表示,教育部規劃的陸生來台就學辦法草案,是以開放碩博士班就讀為主,並不符合離島現狀,建議專案開放離島大學的學士班招收陸生。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離島開放名額將採專案辦理,並研討陸生可就讀學士班,以因應離島教育發展需求,不受台灣招收名額百分比的限制,而且離島大學的碩博士班的確不多,離島招收陸生就讀學士班會從寬考量,提送審議小組討論,教育部立場是樂觀其成。值得注意的是:陸生來台就學辦法草案從來就不是要符合我們金門離島的現狀,「金門技術學院」是國立院校,按規定只能招收「碩、博士生」,但因為金門技術學院所開設的碩、博士班不多,因此,就算以2%的員額來招收大陸的碩、博士學生,頂多就10來個人,與鄉親所幻想的16萬人差之千里。儘管教育部表示可以考慮採專案辦理,放寬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比照私立大學可以招收「大學生」,請大家拿出計算機算算,就算金門技術學院學生人數達一萬人,以2%的比例計算也不過是區區的200人而已,根本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大家何必過度解讀?
(三)深化技職教育的競爭優勢
金門要設立大學,這是正確而急迫的。但設一所大學和建設一座大學島(城)是不一樣的。我們正致力於推動「金門技術學院」升格成「金門大學」的努力。不過,我始終認為我們應該將「金門技術學院」升格成「金門科技大學」,而不是「金門大學」。因為,技職教育對金門子弟的幫助遠大於高等教育。這種思維其實反映出大多數金門長輩的陳舊觀念與心態:聰明優秀且會唸書的孩子要讓他(她)唸金門高中,以後念大學;比較不會唸書的,就讓他(她)去唸金門農工職業學校,以後做工。問題是,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有教授或公務員,而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以技職教育為核心的「科技大學」,才是比較符合金門未來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求。況且,如果考量要招收大陸學生,技職教育體系相較於一般大學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因為,大陸欠缺高等技職教育體系,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有大量的潛在顧客,光是福建省的學生,金門就吃不完了。
善意的建議
採認大陸學歷有助於我們金門籍子弟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選擇到台灣或大陸念書;開放陸生來金門念書,多少有助於改善金門蕭條的經濟,增加就業機會。我認為,以現在馬政府的策略性思考,政策初期會以保守的作法試探台灣社會的水溫,表面上以管制公立學校招生條件及員額以保障台生權益,實際上是安撫在野黨的反彈與杯葛,實務面則開放私立學校自由競爭,以平衡國內現階段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能改善私立學校競爭力,並減低民眾對教育資源被稀釋的疑慮,未來則會朝更開放的政策發展。但是,要打造「金門大學島」則顯得不切實際,既得不到中央的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地方也欠缺資源與條件的配合,最多只是提高金門技術學院招收陸生的員額。李縣長,您認為推動大學島要當作金門發展的另一個火車頭?會不會是您一廂情願的想法呢?良心的建議:從長計議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