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和經濟起飛的開始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展現大國風範。
其實,在十年前,因公赴浙江出差開會時,筆者就已嗅出這種經濟崛起和體制逐漸改變的味道了。
那時,在台灣,政府的財政已因民進黨的鎖國政策在走下坡,從公務員多年未調薪,而且福利一項項被縮減,就可見微知著了,當時行政院長游錫還規定,公務員開會,吃的便當,每個不得超過80元。然而,到大陸開研討會,我們卻見到他們大手筆的一面,三天會議,每天中午到外面餐廳吃大餐(台灣多以餐盒解決),晚餐時刻,甚至到更大的餐廳,觥籌交錯一番。大陸的官員,趁著開會,利用公費吃喝一番,連開公務車的司機,都有權利帶著賓客到餐館點菜,此種風氣,固然奢侈不可取,但反過來想,要不是各機關經費寬鬆,那能有這樣的大手筆餐餐宴客?而各機關能經費寬鬆,應當就是拜所謂改革開放的結果囉。在應酬中,不免聽到大陸官員對經濟正走下坡的我們,口氣已不像二十年前,兩岸剛交流時那麼謙卑或羨慕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自信和自滿(有時甚至於調侃一下我們台灣的議會亂象一番)。再過十年後的現在,台灣為了歡迎、爭取陸客來台旅遊、消費所做的種種措施,不就像是以前他們巴結台客的心態嗎?
十年前,大陸的改革以經濟為主,政治體制的轉變還不大。我在開會或宴席上,依然發現黨委書記的身分地位還是大於機關的首長;─「書記」這個共產黨的幕後掌權者,從省、縣、市到鄉鎮及各機都如影隨行,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比省長、市長似乎來得大,連一個小機關也非得有個書記不可。以黨領政的專制,在台灣當時已灰飛煙滅了,但大陸還存在著,這倒讓我們在「民主」成就方面,稍微爭回一點面子。不過,在宴客席間,不免也聽到大陸官員,也開始敢批評一些時政了,甚至於還聽到有一些半政黨性的組織團體在成立了。十年後的現在,網路的發達,讓大陸網民看了更多更廣的外頭世界,相信他們的民主風氣和制度會更加進展的,台灣的真正民主之路,走了四、五十年,大路在經濟起飛的推波助瀾下,說不定可以縮小時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