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長期照護體系不能再拖
著名大律師也是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因為他的重障孩子對外籍看護依賴甚深,日前公開呼籲政府延長外籍看護工在臺灣的工作居留年限。筆者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對陳律師的呼籲感同身受。
在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日社會,外籍看護已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醫療與看護幫手,能以較低於本國籍看護的薪資,扛起長期全天候居家照護重擔,許多有長期或慢性重度疾病患者的家庭,對外籍看護依賴甚深。
扁前政府過去為了因應居家看護需求,廣開外籍看護之門,但大開善門之後,卻因循苟且便宜行事,吝於去思索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人口結構造成高扶養比率,需要建構怎樣的老人及重症照護體系,反而日漸仰賴外籍看護,結果使本國看護抱怨被外籍看護搶走飯碗,雇主也抱怨看護聘用的諸多限制,外籍看護也得忍受不合理的管束甚至遭受虐待與性騷擾,及被仲介業者剋扣高額仲介費,導致三輸局面。
早在十年前開放外籍看護時,政府就應該同步思考建構長照體系,以建構健全醫療體制為優先,然而,十年過去了,對老人與家有慢性疾病或重障者的長期照護體系還是空有藍圖,卻無實際進展。
建構合理的長期照護體系是人口老化社會醫療體系未來發展大勢所趨,當長期照護被整合為醫療體系的一部分時,醫院可以區分為長照及醫療救護兩大塊,整合相關部會資源減少浪費,且政府開辦長照體系服務後,可調整醫療觀念,民眾在明顯的長照系統運作下,能逐漸捨棄無效而昂貴的緊急救護醫療,轉入長照系統,讓更多人活得有尊嚴,而非茍延殘喘地等死。
政府宜在二代健保修法通過後宜進一步推動實施長期照護安養,否則當我國進入高齡化社會,而且少子化帶動人口下降,卻缺乏長照體系,縱始有便宜的外籍看護,恐怕請得起外籍看護者愈來愈少,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