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有空間規劃的概念嗎﹖
照理說,金門地理面積不大,應該是可以充分做到五個鄉鎮均衡發展的施政目標。但是,事與願違,長時間下來,大型的或是重要的建設項目全砸在金城,諸如:縣政府設在金城、縣議會也設在金城、體育館也蓋在金城、深水商港也建在金城…,間接造成人口明顯往金城集中的現象;反觀山外及沙美兩鎮,幾乎已經步上百業蕭條的地步,走在空蕩蕩的沙美老街上,真是感觸良多。長久以來,縣府將大量資源投入到金城的建設與發展中,造成資源過度集中於金城,而疏於將資源分配到各鄉鎮的現象,就成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金門發展現況-「城鄉差距」不斷擴大。
金門人對於金門土地規劃與利用的掌握顯得殘缺不全,有四分之一土地在國防部的管轄中,四分之一土地在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管轄中,剩下的二分之一土地也沒有受到縣府完整的規劃與利用,加上影響選舉最主要的人口因素分布不均,更直接造成縣府各項資源分配有明顯的「政治現實」考量。我想提醒的是,如果所有金門人都住在金城,這樣的結果對金門整體發展不見得是件好事,從金門文化園區的興建與破敗,就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慘不忍睹的結果。因此,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認真思考將金門所有的土地空間作整體規劃設計與配置,學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例如德國魯爾工業區、西班牙畢爾包市、花園城市新加坡、宜蘭經驗等,唯有整體規劃才能創造空間規劃的最佳化結果,絕不是偏重某個地區或城市,更應該整合周邊國家或地區的整體發展概念。
首先,我個人認為縣府應該強烈要求國防部及金防部重新檢討駐金部隊的現行兵力及其佈署(過去有十萬大軍,現在應該一萬都不到吧?),將過去軍方無償占用大量高經濟價值的土地釋出還給縣府,尤其是像太武山核心區、南雄師、金東師等重要區域,這些區域是金門空間規畫與發展的核心區域;同時要求國家公園管理處釋出瓊林及小徑等地區(我實在搞不懂這塊地區有何條件會成為國家公園的管制地帶),把太武山地區(包含南雄師及金東師)結合小徑瓊林地區作為金門未來開發的中心區域,透過整體空間規劃,才能真正為金門帶來較大發展格局與整體價值。透過土地空間規劃,我們可以在金門的中心位置(瓊林與小徑)開發新市鎮,將各項重要資源與設施投資在這塊中心地區上,未來金門將慢慢形成一個更具現代化條件的都會區(廈門島不正是這樣子發展起來的嗎?),而現行四個鄉鎮正好以衛星城市般的結構銜接,以網狀化的交通網路連接各個鄉鎮,可以大幅減少縣民洽公、上班、上學、以及購物的往返時間,更能有效落實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福利制度與醫療照護。
其次,我想談一談「金門綜合醫療大樓」的興建工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先生當初視察署金這個建案時指示:遠程打造署立金門醫院成為國家級醫院,而能成為福建南部的醫療重心,我們希望能吸引在廈門的20萬台商到金門就醫。個人認為如果以區位作選擇,則綜合醫療大樓更應該蓋在金沙鎮。主要因素為金沙鎮的地理區位較為適當且土地相對便宜,未來如果能興建「金嶝跨海大橋」連接大嶝島,進出金廈地區的交通不管是空中(國際機場)或陸路(中國高鐵與高速公路)都極其便利。如果前署長說的是政府的政策及眼光(不是愚民口號),實在想不出為何金門綜合醫療大樓要蓋在山外這地理偏僻的地方,對金門人來說,蓋在山外或沙美並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對廈門地區甚至是閩南地區的民眾(包含台商及陸客),沙美的地理位置顯然比山外優越許多。
最後,我想再談談綜合醫療大樓的成本效益概念。一座這樣的綜合醫療大樓設置在山外,縣府要花不少錢去收購25筆私有土地以滿足這個建案的所有土地需求,而政府以每平方公尺9000元的價格來收購。一個重大公共工程建設的決定往往影響著百姓權益與社會公平,縣府既然要編列預算價購建案土地,何不更仔細的評估與選擇地點,以更低成本創造原有公共效益,或是以原有成本創造最大公共利益。我想,沙美地區的土地絕對比山外地區的土地來得便宜許多,政府也不用多花人民的納稅錢,更何況想成為閩南醫療重鎮。
循著這個思路,為有效連結廈門地區,金門需要興建一座較具規模的中央車站,以銜接廈門的交通往來,未來希望能將「福廈鐵路」引進金門,而興建這個金門中央車站的最佳地點也是金門的中心位置;兩岸直航後,小三通的票價優勢全無,縣府及民眾可以試著思考如何善用大陸資源,利用廈門國際機場作為金門的門戶,將我們尚義機場做最佳化利用,如引進台資、陸資或外資興建幾間六星級飯店;擴大現行免稅商業區的規模,打造金門購物商場,引進台資或陸資進場投資,以創造更多在地民眾的就業機會。
我極力建議金門的主政者及所有鄉親,不應該只是思考金門單獨的未來與發展,兩岸和解了,金門廈門不再是砲火相向了,台灣太遠,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我們金門從來無法獲得中央政府關愛的眼神,金門緊鄰海西區,應該善用地理位置的優越條件,回歸理性溝通論辯,我始終相信,金門無法自外於海西區發展,唯有整合海西區的發展才是我們金門的最佳策略選擇,套句鄧小平講的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強烈要求國防部把我們的土地還給鄉親(應該不斷對中央政府、金門籍立委及縣府施壓,甚至不惜發動民眾遊行抗爭),金防部這區區幾千兵力對金門的民生消費與經濟發展幫助不大,卻仍占用大批金門高經濟價值的土地,我們的縣府官員你們沒有發現嗎?金門人,難道你們也都無所謂?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將「士校與建華靶場」這區域的土地以比照提供金防部「無償」的方式提供給鴻海集團使用,蓋個幾萬人的高科技工廠,換「一萬個金門人」的工作機會(金門的平均工資本來就不高),對郭董來說應該是個雪中送炭與相對划算可行的策略選擇(大陸廠跳樓及加薪事件),而對金門人來說,除了一萬個工作機會(將會吸引更多優秀的金門籍子弟返鄉發展),這幾萬鴻海員工的消費能力應該不容忽視,能有效帶動金門的地方消費市場,進而吸引更多企業與人才進駐金門(沒有外來資金與人才的挹注,金門的發展有其侷限性)。現在,任由軍方揮霍,不事生產,金門人,你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