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金城學區運動會的一些看法
九十九學年度金城學區運動會,如往常一樣,行禮如儀的在四月間落幕了。
每年帶學生參加運動會,於今也已七年了,心裡一直有些想法與疑問,不吐不快,尤以今年為甚。
首先,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看台的座位不夠,環顧整個運動場,雖然兩側均設有座椅,但卻只有司令台一側有遮陽棚,運動會舉辦時間多為四月中旬,已是春末夏初,即便不是豔陽高照,在和煦陽光直接照射下,早上待四、五個鐘頭,下午三、四個鐘頭,若無遮擋,日照下無法承受,因此,呈現的景象是,這側人滿為患,那側空無一人。參與運動會的人員有城中一到三年級師生、中正三到六年級師生,以及賢庵、古城師生,少說也有兩千五百人,還不時有探視學生的家長及外籍老師加入,棚下的總位子數足夠消化這兩千多人嗎?其他三所學校的位子有餘裕嗎?還是和中正國小一樣擁擠不堪呢?也就是說,主辦單位在分配各校區塊時,是欠缺考慮各校師生人數,還是位子數根本無法容納總人數,卻任由師生處於因位子不夠,而產生的擁擠、不安、雜亂的低品質觀賞環境中。總之,中正國小老師帶學生參與運動會,年年面臨的窘境是,晚到的班級,只好坐座椅之間的水泥地、階梯,再晚到的班級,僅有的水泥地、階梯也已「座無虛席」,豈一個「擠」字了得!因此,「聰明」而「有經驗」的老師,從學校帶班出發,只好比先、比快,先行卡位再說,在主辦單位沒有發掘問題或對問題視若無睹的情況下,人性的醜陋面被激發,孰令致之?
事實上,即便有遮陽棚,某一段時間(太陽升起到約十點前),棚下大部分座位,仍飽受陽光照射的燥熱、剌眼困擾,但這不要緊,師生只求遮陽避雨的棚架下有足夠座位,有點轉圜空間,不要連上個廁所,都要跨過重重人群。
運動會第二天在週六,除了進入決賽的少數選手外,一律八點前到達即可,然而,由於爭先恐後找位子的夢魘,以及避開太陽煎曬二、三個鐘頭的困擾,老師們只好耳提面命學生提早到運動場占位子〈有老師六點半就到運動場卡位,一時以為是龍山寺點光明燈,還是百貨公司搶福袋〉,老師都知道「占位子」是不好的行為,也是一種反教育,但是,所謂「倉廩實而後知禮節」,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只好渾身解數,各顯神通,又是孰令致之?
除此之外,區運會還有諸多待檢討之處,例如:中午返校用餐的時間太緊湊(早上賽程延遲結束,比賽前三十分鐘要檢錄),一吃完飯十二點二十分就得匆匆上路,原本具有教育意義為促進學童健康的運動會,未蒙其利,反倒先受胃下垂之害。另賽程第二天下午是大隊接力,結束時間頗早,但要枯等到四點半,以迎接長官蒞臨主持閉幕典禮。兩天賽程下來(運動會第二天甚且是周休假日),師生們均已勞累不堪,主辦單位何妨多用點心,因時制宜,調整邀請蒞臨時間,君不見閉幕典禮上,學生見再來一位長官、來賓致詞時,發出的「吼│」聲〈意謂:我們有些不耐煩了!〉能怪他們嗎?
今年沒有運動會結束後的慶功宴,甚幸!〈忙累兩天的老師們,更需要的是休息,不是餐會),心想,倘若節省餐會開支,搭建司令台對面的遮陽棚,別讓師生每年處於上述窘境中,該是對帶隊老師與工作人員,最實惠也是最直接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