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823台海危機─金門民眾疏遷台灣始末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3,537
字型大小:

一、金門823砲戰的時空背景
1915年金門縣政府成立,全縣人口75357人,1929年銳減到49650人,1946年起因內戰征兵及移往海外謀生,人口漸漸流失。1949年軍隊進駐金門時,百姓僅剩37000名,823砲戰前,軍隊駐防外島的比例偏重,金門全島軍民達13萬人,國防預算佔年度總支出的百分之七十。
金門的敏感軍事地理位置,一直是觀察國共及國際關係變化的棋局縮影。曾任金門最高軍事首長的胡璉曾經在其自傳中表示:
(1950年)原來我高峰的決定是『金門務必固守不失』但參謀作業認為『集中兵力,機動使用』為佳,所以七月中旬我軍曾有放棄金門的計畫,後經東京美國當局的勸告『與共產鬥爭,寸土不讓』我仍堅守不搖,正當決定撤守並準備實施時,七月二十三日國防部忽派專員送命令到來,仍然在金門作戰。
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談判完成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表明美國的條約義務只是協防台灣與澎湖,並不協防金門、馬祖等外島。
1954年9月3日中共炮擊金門,雙方還擊激戰。1955年1月,中共開始砲擊大陳島,在英國與美國強烈的壓力下,迫使政府從大陳島撤退。同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及助理國務卿勞伯遜,專程訪問台灣,企圖說服蔣介石放棄馬祖外島,指稱蔣介石守外島是佔領中國領土的行為。1958年8月23日,中共為試探美國對中共態度的反應,發起攻擊性的砲轟金門。根據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對1958年台海危機的背景分析:美國應付台海危機,不但要嚇阻中共,也要制約蔣介石,並防範被蔣介石捲入與中共的戰爭。美國外交關係密件所顯示的外交與軍事努力及台北與北京對美國的壓力,可以看出如此三角關係的複雜性。
823砲戰發生後,中共曾於9月4日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聲稱由三海里展至12海里,意謂金、馬、台、澎等屬於「內政問題」,不容許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干涉。期間美國總統艾森豪、國務卿杜勒斯,曾經要求蔣中正放棄防守金門、馬祖等外島,同意若能照辦即可提供十個美國步兵師裝備為替代裝備,因為根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捲入這些外島的戰爭,會使美國人招來麻煩。
從8月23日發生八二三砲戰,蔣介石在總統府的記者會,強調金門戰爭乃保衛戰,純為屏障台灣海峽,並且為鞏固西太平洋防線,中共砲攻金門的目的在於佔領台灣(9月30日中央日報新聞報導)。10月1日美國總統艾森豪表示,解決台海危機,希望能避免武力,認為停火將可提供談判機會。至10月5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具名,宣告停火一周為止,並且「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為期四十四天的砲擊中,共軍對面積僅148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射擊47萬4千九百多發砲彈。(474910),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落彈4發,造成民眾死亡80人,重傷85人,輕傷136人,房屋全毀2612間、半毀2321間。大陸方面關於八二三砲戰的結束,都傾向於10月25日毛澤東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中共解決台灣的策略,將由「武談」轉向「文談」的時代而告一個段落,認定砲戰打了66天。
1979年1月1日,台灣與美國結束外交關係,雙方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同時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即日起命令福建前線部隊,停止對大、小金門、大膽、二膽等島嶼的火砲射擊。自1958年10月25日中共宣布「每逢雙日停火」後,二十年「單打雙停」砲擊,略估雙方各打了30萬發砲彈,金門百姓始終生活在戰爭威脅的陰影下,其生命財產、人格權益的損失也無法估算。
二、疏遷前金門民眾的處境
《漢書》曾說:「安土重遷,黎民之性」對於世居金門的百姓,除非是遭受到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否則絕不輕易放棄鄉土遷徙他方,更何況集體的遷移行動。民國以來的大遷徙有兩次,首次是1937年10月日軍侵佔金門,百姓紛紛逃出淪陷區,地方稱之為「走日本」,再來是823砲戰民眾疏遷台灣,地方人士稱之「遷台」。後者是居於保護戰火下的村民,免於無辜的禍害波及,才商議疏遷台灣自力謀生。
砲戰期間的新聞媒體採訪,對百姓生活層面的撰述不多。當時的中央日報作如下的描述:全島國軍進入陣地,所有維持治安及運輸補給全由民眾擔任,市內自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男子,均加入民防隊,生死不離金門。
1958年9月15日基於軍事保密需要,記者自凌晨起暫停採訪外島,9月25日才取消記者採訪限令。從1958年9月3日的外電報導,美國合眾國際社記者史密斯講述他的親身目睹經歷:連續的砲擊下,古寧頭房屋無一個完整。古寧頭是大金門被炮擊最厲害的一個村莊,村子的磚頭房子都是遍體砲痕。幾位夫婦們述說了很多死亡的故事,我隨後走到一所醫院,證明他們所說的都是實話。在一間小房子裏,一個女孩子大腦被震,躺在那裡昏迷不醒,旁邊躺著一個中年農夫,左腿下半段全部被炸掉,一位懷孕的婦人被榴霰彈所傷,渾身纏著繃帶,但是這些人都還活著,死掉的三十七名村民,已經被葬在山邊,那裡依然籠罩在炮火之下。在掩護的地區上,你可以看到一批批的村民,環坐成半圓形,靜聽部隊裡的教官,告訴他們如何扔手榴彈,如果共產黨進犯的話,每個人都必須準備作戰。
美聯社9月28日的外電報導,可以概略知道砲火下民眾淒慘的遭遇:金門兒童居山洞中,潮濕陰冷健康堪慮,亟需毯子衣服及醫療用品,金門衛生中心主任林金章(音譯)醫生說:『我們最怕的感冒,孩子們和老人家都住在山洞和地下掩體中,到冬天一定潮濕而陰冷。他們需要毯子衣服和在掩體中取暖的安全方法,縱使共黨停止砲擊,幾千人仍無房屋。』
小金門民政當局指出,島上全體居民五千七百人,包括一千五百名兒童都住在地下,且幾乎得不到藥品的供應,另外金門有四個村莊已被共黨砲火摧毀百分之八十五,四個村莊就有五百名至七百名兒童,其他村莊也因房屋毀壞而住在地下。林醫生說:『冬天氣溫要降到華氏四十幾度,雖然不結冰,但寒冷加上潮溼,將降低兒童與老年人的抵抗力,並有流行病的危險。除了感冒外,尚有天花,平常年此時種痘,但是今年我們沒有痘苗供應。』
金門四萬四千老百姓,只有三位醫師和九位護士,缺乏血漿、盤尼西林及其它抗生素。
中共連續的猛烈砲火攻擊,金門島隨時有被佔領的可能,民眾毫無醫療及自保自衛的能力,後繼中央發布幾則有利消息,美方同意不會坐視金門戰況,方才穩住軍民士氣:
8月27日,艾森豪在記者招待會中支持杜勒斯,警告中共勿犯金門、馬祖。
9月4日,美國務卿杜勒斯發表聲明,美決心協防金馬,遇必要時立即採取有效行動。
9月6日,美白宮聲明:準備與中共恢復談判,強調協防金馬決策不變。
9月8日,美第七艦隊護航成功,補給船駛抵金門。
9月12日,艾森豪宣稱:美決不在台灣海峽退卻。
9月26日,美國務卿杜勒斯重申美國協防台灣海峽決策,表示縱容中共進犯金馬,必將危及整個亞洲。
從民眾遷台前的歷史訪談中,當時民間曾經轉述出一些關於棄守或者淪陷的消息,一度傳聞疏遷的人民將會移往海外,使金門全島具有軍事化的戰鬥力,提高決一死戰的信心。政府一旦宣佈疏運民眾遷往台灣,短短的期間就登記六千多人,其中都是老弱婦孺較多,較容易受到戰火的牽連;還有二成以上是僑眷,共計356戶1261人,其親屬之僑居地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北婆羅洲、泰國、緬甸、越南、香港、日本等世界各地。由於迅速安排交通工具執行計畫,大部分民眾都是在倉促情況下,被通知前往報到,僅能攜帶簡單的隨身行李。因為少數人搭乘飛機,或者期間受出生與死亡的影響,實際遷台人口數目和事實有些出入。
三、安置疏遷民眾的經過
823砲戰中為顧及金中師生的安全,將全校921名學生,全數疏遷台灣,分別就讀台灣各省立中學,比民眾搭乘的艦艇早一日抵達高雄港十四號碼頭。《金門縣志》有著如此簡單的記載:十月十日,金門中學學生九百餘人疏遷台灣抵達高雄,分配全省各省立中學寄讀。十一日,本縣疏遷往台民眾,計六千一百五十四人抵高雄。政府妥善安頓,暫住高雄四所國民學校。
前後三批抵達高雄的民眾共計6509人,首先辦理入境手續登記,其中有62人到港後直接投靠親友,其餘均由第二軍團派軍車運送高雄市前金、大同、新興、建國等四所國民學校臨時接待所暫住,總計人數6447人,期間復有1000多人,自動請離投靠親友或另謀生計,輔導會都洽接公路局及鐵路局,以記賬車票贈與分赴各地。金門當時使用的貨幣,屬於區域管制的「限金門地區使用」新台幣,民眾隨身攜帶的錢幣、銀元、金飾等,都馬上需要兌換與變賣備用,台灣銀行因應派員到高雄臨時接待所,辦理金門來台民眾持有限用金門地區新台幣兌換事宜,又顧及尚有多數早已自行投靠親友,不明白兌換手續而無法使用,且恐遭低於規定價格之兌換率兌換新台幣,引起財產的損失起見,1958年11月上旬,爭取到台灣銀行的同意,除由輔導會印製公告,分發到各鄉鎮臨時接待所張貼,俾各週知兌換手續外,同時將消息辦法刊載於各大報紙,促使尚未兌換者逕行向所居住地的台灣銀行分支機構兌換。
1958年10月11、12兩日,在高雄港登岸的遷台民眾,最初是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負責接待。當時為了減輕高雄市的負擔,及暫住民眾對學校課業的影響,於是就轉向台灣省政府請求協助,將臨時接待所的民眾,全部疏運到中南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七縣。10月15日,政府就遷台同胞的安置事宜,商議成立輔導委員會,以辦理有關金門遷台民眾的接待、疏運、安置與臨時衛生醫療等事項,編制人員分設接待、調查、分配、疏運、衛生、聯絡、財務、總務等八組,合計全體員工49人。中樞並派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任主任委員。戴仲玉是福建長汀人,1955年2月開始任命為福建省政府主席,直到1986年6月逝世為止。1956年因為金門戰地政務實驗制度,將福建省政府播遷到台灣新店,劉玉章在其回憶錄《戎馬五十年》曾說:四十四年(1955年)春,行政部發表戴仲玉先生為福建省主席,後以彼此觀點不同,協調欠佳,省府奉命遷台,月由金門供應經費,這是我一件因戰地軍政未能達成一元化『公』的憾事。
10月15日的中央日報社論標題,呼籲台灣同胞支援金門前線民眾的到來:安頓金門疏散來台民眾,作者說明原由:政府為顧慮戰地人民的安全,特下令將居住在金門的前線民眾6329人,用公家運輸的力量疏遷來台。在高雄市停留四天,即由輔導會將他們分發到各縣市安頓(五市不予分配)免費通車,助其分別貸屋安居(連學生人數共71000人)。
自金門遷台的民眾,原來有6447人,其中的一千多人,自行前往投靠親友,剩下的5461人,自10月21日起開始配發到台中、雲林、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七個縣。
10月21日、10月22日、10月23日等三日,遷台民眾分別疏運於七縣各鄉鎮的臨時接待所。
從10月15日正式奉命成立的輔導委員會,辦理金門遷台民眾的各項輔導工作。所有各縣臨時接待所,亦於同年的11月15日宣告結束。政府為照顧安頓遷台民眾的長期生計,發放每人3000元的安置費,希望分別定居各地後能自謀工作或做些小本生意,各尋出路。這些疏遷台灣的民眾,有工作技能者僅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十,無工作技能者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十。
四、結語
金門823砲戰民眾疏遷台灣事件已經過去半個世紀,這一批遷台的民眾,有記憶的老者都已經邁向古稀之年,他們的子女大多數定居台灣生枝長葉。塵封的百姓艱辛歲月,歷年來著墨不多,從戰爭到和平的自由之路,始終有一段先民背井離鄉流浪遷徙的漫長過程,隱藏著對家園永遠的和平願望與辛酸淚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