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品德教育切莫淪為作文比賽

發布日期:
作者: 石粹英。
點閱率:852
字型大小:

日前教育部舉辦全國品德教育比賽,獲得績優獎的屏東縣某國小,該校送審案例竟被拆穿是虛構杜撰。該校教務主任事後坦承呈報的輔導學生案例,事實上是該校老師移花接木所虛構,主角情節是把幾位學生案例合併改寫而成。社會輿論譁然,被批評是「最壞的品德教育示範」。
老師編故事參賽,該校校方主事者不可能不知情;P縣教育局為何還推薦給教育部,該縣教育局到底是怎麼從事審核過程的?形同上下交相賊的教育行政官僚體系共犯結構。雖然教育部頒布各校的品德教育比賽辦法中,並未明文規定送審參賽者是真實案例,但筆者認為,既然品德教育比賽強調以品德為主軸,誠實更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縱使比賽規則中未明文規範參賽送審者是否為真實事例,發生諸如此類公然造假情事仍應從重處置失職教育行政主管與編故事的教師,並撤消得獎學校的資格,以正品德之名。
 中庸說得好:「不誠無物。」許多年前美國某大報女記者自行杜撰了一則吸毒男童家庭個案的專題報導,竟然還獲得在美國媒體界地位崇高的普利茲獎,結果東窗事發被揭穿並無其人,這位記者丟掉飯碗不說,這家大報還為此公開向美國社會致歉,可見誠實的重要,更成為專業倫理的天條和金科玉律。學校呈報案例不實與說謊無異,與品德教育比賽宗旨對照形成莫大諷刺。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學校都不誠實,莘莘學子看在眼裡豈能不有樣學樣,上樑不正下樑歪奢談落實品德教育?
不過,換個角度從學校立場看,確實也有難言之隱,教育行政體系年年都辦理是類各種名目的競賽,強制各校一定要參賽,某些中小學應付正常教學與家長要求都已疲於奔命,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物力、時間卻還得逼鴨子上架,要校方主事者與基層教師,不做假也難。猶如過去軍隊中的年度高裝檢查,要不流於例行公事和作假也難。
再者,這類族繁不及備載的競賽項目,大多數著重書面資料審查,只要內容井井有條頭頭是道、個案情節鋪陳生動,加上漂亮的包裝,就是得獎的不二法門,加上缺乏縝密的訪查,更無從對眾多參賽個案的情節真偽把關。
諸如此類競賽若仍偏重書面資料審查的表面功夫,更強迫各校共襄盛舉,這類競賽送審作品杜撰造假的事例就會一再重演不絕如縷。教育行政體系是不是可以減少這類比賽名堂,避免讓老師與校方主事者為這些可有可無的比賽傷神呢?
品德教育涵養不是立竿見影,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才能內化在學子的言行價值觀裏,這種抽象形而上價值的陶冶涵養過程豈能靠比賽凸顯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