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的包袱
我生長於金門,創業於台北,目前又回到家鄉。
這半年來,看到了自己家鄉的一切一切,有太多太多的感觸;將屆花甲之年的我,在台灣的期間,我看到了大多數的台灣人,除了有勤奮耐勞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去接受新的知識、新的事務,並且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
回頭看看金門人,妳在時代的巨輪變遷中,學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勤儉也曾是我們金門人的傳統美德,從先民的「落番」血淚奮鬥史,到後期在台灣的打拚,金門人在南洋、在台灣都闖出了個人的一片天。可是在金門的在地人們,除了勤儉,你們是否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一些新的思維呢?你們有寬闊的心胸去包容新的知識、新的事物嗎?
生為金門人,先談無奈的包袱,當國家需要你的時候,金門人無條件奉獻了土地(因為軍隊需要)、青春(當義務自衛隊配合軍方共同保家衛國)、自由民主(實行軍管控制軍民生活),等到不需要你了,還給了你的自由民主,卻要你一切得依台灣的法律,這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國家,這個帽子太沉重了,生為金門人,這是不是無奈的包袱?
再者:當金門人的媳婦,心底無奈的包袱有:一是公婆都很長壽,一是金門拜拜太多了;前者公婆的傳統思維嚴重影響婆媳的相處及後代的教育問題,後者拜拜過多要準備的食材也要很多,除了花費,最重要的是拜後的食物沒人消化,一些食材到最後都要倒掉,浪費至鉅。而且;焚燒金紙的數量可以說是冠於全國,在台灣地區的人們都已經知道焚燒金紙是不利自然環境的,對人體是有毒的,可生為金門長者,一定要遵循古禮,他們不在乎這個地球的環保問題,他們也不在乎對自己的身體是否造成傷害,尤其在每年農曆七月的普渡,一車一車的金紙焚燒給兄弟,火焰衝天,照亮半片天,長老說這是傳統、這是尊敬過亡者;那麼,生在台灣地區的同胞們,如果沒有焚燒金紙給兄弟,他們就沒遵循禮教、就沒尊敬過亡者?如果說這是傳統禮教,要我們金門人來承受是否太沈重了?這個包袱長老可以說是傳統,那麼,年輕一輩的金門人,為什麼沒人敢站出來呼籲?我們只要燒香,不要焚燒金紙(如果真要燒盡量把量逐漸減少),為了這個地球,也為了自己的身體。這是傳統包袱的可憐,可憐生為金門人的鄉愿、盲從。一些傳統的禮數如果不符合現代的需求,現代的金門人應該要有勇氣說不,或者應該敞開心胸接納新的知識,共同為這個地球盡一點心力,做好每一個人的本份,將這個美麗的環境留給我們的子孫。這才是愛子孫最好的方式,或許有一些人會認為違反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會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指正你,這些囿於傳統的無知與癡迷,正是我們生為金門人的包袱啊!
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發展,最忌諱故步自封,為了金門地區的發展,也為了每一個人的健康及共同維護地球的環保觀念,生為金門人,請打開心胸來迎接新的事物,不要讓舊的包袱把我們困囿了,而影響我們的成長;政府相關單位也請作我們的後盾,幫助我們走出傳統的泥沼之中!
生為金門人,讓我們共同為後代子孫保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空間和優質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