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被濫用淪為作弊工具省思
身處資訊時代,對學子來說,上課做筆記不再是一件費時又辛苦的事,錄音已是老掉牙的做法,筆記型電腦也已不稀奇,附有相機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更便利,隨手能拍下授課教師在黑板上寫的重點,毋庸再浪費時間做筆記,只要有人拍下再上傳網路,沒上課的學生同樣收得到,考前抱佛腳熬夜背一背,分數可能比每堂課必到的認真學生分數還高;這一定會令認真的學生既疑惑又滿懷怨懟,既然只要靠小聰明就能得高分,勤學努力又有何用?
不久前,某科大的學生考試時用L I N E通訊軟體集體作弊,有人看不慣憤而向媒體投訴使此事曝光,學生已把聰明才智用到投機取巧上,不深入思考,也不努力求學,只想在最短時間獲得答案。暴露學子對高科技的應用在基本前提上出現嚴重的心態偏差。
做學問不比考試,若無深入了解與融會貫通過程細節,就算考試拿高分,實際上得到的知識只是淺碟子的皮相用過即丟,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不紮實。這種學生愈多,學子教育程度只會一落千丈,絕非吾人所樂見。
考試只是評量個人教育和學習程度的一種途徑,發展多元評量途徑,才是刺激學生更多更深學習的契機,十二年國教就是強調這個,但最後又是讓「特色考試」局限,而今,教育部又有意廢除指考,推廣多元學習與多元評量,若缺乏成套完整切實可行的運作方式,最後還是得靠考試評量,無法建構一貫的多元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