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強播的「種子」難發芽製造的「經典」不長久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981
字型大小:

俗語說:「強摘的果實不會甜,強求的姻緣不會圓」。
在大自然裡,符合天時、地利、養分足,處處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熟果自然甜;如果違反了,種子不優,硬播種必然抵抗力不夠,或遭受天敵災損,芽冒不出來,或結果了尚不熟就強摘,當然不甜。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男女姻緣上,更適合用來說明人事發展。倘若天時、地利、人和三要件不妥,強播的種子難發芽,製造的經典不長久。
然而人們自以為創造者,每每專擅下種,或刻意製造,用來成就某些願望。有時汲汲營營,有時僥倖得逞,得失之間便以為就此順理成章,掉入窠臼而不自知。在教育圈裡,每回時機不對,環境不佳,人事不和卻硬要播種,再來刻意製造成果,因而改革乙次,陣痛持續。
教育改革以來,教育部長上台下台如走馬燈,折損率極高。個中原因不勝枚舉。或親美,或效東洋,以競爭國際;或大統,或獨台,以致左右不是,涇渭難明。究其根源,只有一個:就是所有的改革,從來不曾由下而上,從在地出發,從關懷偏鄉弱勢觸發,龐大的智庫與資源,都在做同一件事,強播種子,刻意製造「成功經驗」與「標竿典範」。於是雙峰現象居高不下,城鄉差距愈顯著。
教育明明是百年大計,要順天應人,必須耐性等待成熟時;可是教育行政體系卻總是一紙命令下達,就要急就章的播種,刻意製造「明星」,然後向上與向社會作成果報告,洋洋灑灑,煞有其事一番。
在中小學校園裡,不問學校規模大小,教師負荷重不重,一紙命令下,每個學校都要有種子教師或輔導員,名稱很多,諸如:環保教育、能源教育、科學教育、閱讀教育、正確用藥、視力保健、健康教育、美感教育、反毒宣教、人權法治教育等種子教師或教官,或各領域輔導員,隨著12年國教,還有不知名的種子教師或輔導員會持續出爐,這些散置在校園的種子,其出身背景不一而足,但心甘情願者幾希?有志於展現理念發為行動者尤屬難得。
奇怪的是所有這些急於播下的種子,都集中在國、中小,較少聽聞高中、職或大學院校的老師們。特別是大學院校的老師們,很少在各個層面身體力行的。
然後教育統合視導,或評鑑就會以擁有多少種子教師或輔導員展現成果作為評核計點,納入縣市教育經費補助額度之考量。擁有這些成果者,有望獲得「績優學校」「標竿學校」「典範學校」「教學卓越」「領導卓越」「品格教育典範」之殊榮。最近《天下文化雜誌》就以金門無「閱讀教育種子教師」而劃零,導致本縣文教力落後就是一例。
於是乎領導者,就會積極上進,刻意加料,或則消極跟隨。因為不管校園情境,不考量執行時機,不體恤教學辛勞與工作量負荷,是不關照人性,遠離教育本質的。所以本身是否為優良種子,校園情境是否容許這顆種子發芽,整體校務發展是否願意將這顆種子的理念發為行動,成為學校的發展願景方為關鍵。
翻開教改20年的記錄,那些刻意添料製造加表演而奪得的所謂「經典或典範學校」,最高者有五連霸,最多者是得一次。然後有些迄今已不聽聞或退場,多半不長久。尤其是小校,倘若以之為業,卻引不來生源,還是免不了關門大吉。
金門地區已擁有各式各樣的種子教師,更有各領域輔導員,校園裡要研究如何提供情境與時機,讓這些種子輕快發芽,盛開花果。但前提必須植基於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可以見到孩子的改變與進步。
教育行政機關若改不了耐心等待的習慣,急於迎合評鑑,學校就只能刻意加料,組裝成果而見不著真面貌。尤其要研究,如何減少雜項業務過度集中校園的情勢。「往下紮根」,就要在中、小學下種,是一廂情願的思維。反而是高中以上不持續,在家中與社區,大人又做不到,才是關鍵。方向若偏了,不能順勢利導,徒然加重負擔遲早彈性疲乏而脫離教育本質。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