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華僑是金門的重要資產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5,024
字型大小:

華僑是金門的重要資產,而不是一種負擔,有遠見的政治家和地方政治菁英不僅僅要關注當前的施政,也要為未來的金門謀劃。本縣居民向海外發展,歷史悠久,惟始於何時,初往何地,說者不一,文獻無徵,難為詳考,舊志云:「自明嘉靖隆以後,倭寇就殲,海上安瀾,福建沿海與安南、暹邏、呂宋、婆羅洲、爪哇等處交通頻,且泉州為對外洋貿易大港,閩人多經營商運航海發達浯民自不例外,其於斯時附海舶遠涉重洋者有之。」惟目前有關島民在明清之際赴南洋發展的史料,尚待進一步的蒐集。
金門人之大量向南洋地區墾殖者是在清道光年間,當時廈門列為五大通商口岸,航路暢通,金廈咫尺相互援引,而往南洋者乃如過江之鯽。緣因金門土地貧瘠,一年生產常不足以供一年之需,雖終歲勤苦,猶難以溫飽,一旦遭逢水旱災,生活更是苦不堪言,適逢五口開放通商,所以一般年輕人紛紛向海外發展。
最初僑民出國無須任何手續,南洋各地亦無入境限制,出洋客只需準備若干費用,購買船票,就可放洋而去。當時金門人出洋,大體循著「熟客」帶著「新客」的模式,同鄉互相延引而往,因此金僑移民過程中,經常出現同一鄉社的居民聚居在特定的地區。至今鄉僑足跡,遍及東南亞諸邦,蕃衍生番,人數竟數倍於家鄉。
鄉僑最初大都擔任勞動工人,因能吃苦耐勞,頗受雇主的歡迎,他們省吃儉用,按月寄錢回家,贍養家計。俗語說:「番邊錢,唐山福」,又說僑匯是「典夫子賣子錢」,在在點出金門子弟在海外辛苦打拚,省吃儉用,將所得寄回金門養家的情景。運氣好的人,事業有成,返鄉興建華宅,光宗耀祖,甚至投入公益事業,造橋修路、購輪通航、建校興學、救濟貧困,對金門的地方建設具有莫大的貢獻。
然而更多的人是窮途潦倒,一事無成,甚至老死異鄉,因而有「六亡、三在、一回頭」的諺語,意思是說:十個人出洋客,有六個人會因為天災、意外、疾病、饑餓、暴亂及其他不知名的原因而死亡;其中只有三個人可以存活下來;而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在事業稍有根基,經濟上有能力再返回故土。這一句諺語點出了金門出洋客在海外的奮門其實是很艱困的,事業成功的鄉親,更要付出巨大的心血。
鄉僑身居異域,但心繫鄉梓,一個半世紀過去了,華僑依然關心故鄉的發展,而且化作具體的行動,特別是關注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2009年馬來西亞金門僑領拿督丹斯里楊忠禮慨捐新台幣兩千萬元贊助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興建完善的學人宿舍,其長子楊肅斌也捐了新台幣五百萬元,來充實該校新建圖資大樓設施;金門大學改制後,他專程返鄉參與金門大學的揭牌慶典,並當場加碼捐出美金100萬元(約新台幣三千二百萬元)。
當時專程返鄉參與金門大學的揭牌慶典者還有印尼僑領黃進益,馬來西亞柔佛州僑領陳成龍,他們亦分別捐助新台幣七百萬元和二百萬元;2011年新加坡金門會館主席暨大華銀行董事長黃祖耀亦捐獻新加坡幣壹佰萬元(約合新台幣2375萬元)給金門大學;金門會館副主席陳篤漢、僑領黃章聯亦分別捐資新台幣壹佰萬元、貳佰萬元。後來新加坡僑領船王張允中先生亦函文表示,個人捐出一仟萬新台幣,分5年每年200萬元挹注金門大學校務發展。華僑捐資興學,發展地區的高等教育,對於他們的義舉,金門人都應銘記心底,永誌不忘。
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清楚瞭解華僑在過去、現在對金門的貢獻。然而華僑何以是金門人未來的希望所繫呢?這裡有需要再進一步的加以闡釋:
金門蕞爾小島,幅員狹窄,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在往昔,財政根本不足於自立,金門之所以「立」縣,根本是軍事的因素,緣因金門位於九龍江口,地理位置重要,章倬標金門志序︰「金廈兩鳥,為泉漳屏障,金尤為廈咽喉;踞上流,足控制臺澎,而與海壇、銅山、南澳各水師互相犄角。…是金島雖丸泥片壤,而海門鎖鑰,耍地攸關。」周凱金門志序︰「金門與廈門相唇齒,雖富庶不及,而地之險要尤甚。其山川則有太武雄峻高聳,為賈舶往來之標準;其險則有料羅塔腳,為商賈所停泊,渡台販洋之所自。於廈門為外捍,無金門則廈門孤懸海島。」
從歷史觀察,金門活躍歷史上,曾數度扮演關鍵角色,鄭成功以金門廈門作為抗清的根據地,並在金門整軍,登陸台灣,趕走荷蘭人。1949年,國共內戰,兩岸對峙,金門又成為軍事的最前線,反攻的跳板。金門因軍事角色而受中央政府的重視,各種專業人才進駐,培植訓練本地的人才,在財力物力方面亦有挹注,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金門才得脫胎換骨,步入現代化。但因飛彈的發明,武器精益求精,改變的軍事的佈局,金門大量撤軍,目前的金門已經逐漸失去軍事價值。
金門受到中央的重視都是在兩岸對峙時期,當軍事價值消失,受關注的程度亦將逐漸消失。說書的常說「歷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不論將來是處在大一統的時代,或是台灣真正的獨立,金門都將失去中央政府的關注,逐漸淪為邊陲。
在大一統時代,全國一千多個縣,中央政府那有能力關注到金門這樣偏僻的一個小縣,金門在過去就有這樣的經驗。清王朝建立,在金門設立「鎮」,以總兵駐守。清初台灣民變不斷,清政府派兵平亂,金門鎮因係水師,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台灣的民變為金門解決了就業問題,也為金門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機會,造成金門武將輩出,因此有「九里一提督,百步一總兵」的盛況。迨清中葉,台灣政治上軌道,民變減少,金門人大量失業,幸好五口通商,金門人才大量浮海南渡,到南洋謀生。因台灣的民變減少,金門的軍事價值消失,金門設立的「鎮」在同治七年改為「協」,「總兵」降編為「副將」,兵員亦大量裁汰,最後亦將「協」移往內陸,結果造成「槓匪」橫行,綁架勒贖層出不窮,民不聊生,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民國三十七、八年間,國軍入駐之後才終止。
相對的,台灣如果真正的獨立,金門亦將失去中央的關注,因金門鄰近大陸,台獨人士總是認為金門遲早會被大陸攻下,或疑慮金門會投靠大陸,他們認為與其將經費投注到金門、建設金門,還不如用這些經費,來建設台灣本島。在民進黨執政的阿扁時代,就有減少對金門財政支持的傾向,雖然提出許多政策,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如果台灣真正的獨立,金門將如棄嬰一般的被拋棄,所以有遠見的政治菁英應未雨綢繆,謀劃金門的未來。
金門的未來在哪裡呢?我認依然是在華僑,金門腹地過小,工商不發達,又無天然資源,唯一的條件是教育頗為發達;反觀東南亞各國,自然資源豐富,蘊藏各種礦產,森林密佈、魚蝦肥美、土地肥沃,各種辛香料繁多,農作物盛產,況且金門鄉僑經過數代的努力,在各行各業都打下深厚的基礎,如何利用金門的教育,結合僑居地的天然資源,打造出「金門商幫」,讓金門人的未來能走出貧窮,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輩都有好的生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