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現實服膺理想──從六離島接管談起
最近從金門日報的社論及言論廣場專欄裡,看到許多有關縣府接管六離島及金門未來發展的論述,筆者素秉「先天下之憂而憂」之古訓,又天生屬於悲觀務實派,對於六離島的接管,甚至是金門的現在及發展問題,相信很多鄉親們也都有些不吐不快的困惑,或者我們可以藉此事件,重新省思一下金門的現在與未來。
首先,我必需很誠實的說,雖然身為土生土長的金門人,但我和絕大多的鄉親一樣都沒登上過六離島,詳細的尋索了相關資料,亦不外乎面積、位置、國土防禦之類的資料,僅因為大、二膽島位於金廈航線上,才有近窺端倪的機會。大膽、二膽、東碇、北碇、獅嶼、猛虎嶼六離島除了有駐軍、燈塔、鳥糞外,還有延續本島觀光動線,豐富觀光資源,擴大經濟領域的優點,至少我們的「公僕」、民代是如此「樂觀」的告訴我們!
要深究六離島的開發和它的經濟效益,那絕對是件「可長可久」的大事,現行所謂「延續本島觀光動線,增加經濟領域」的說法,都不是現在進行式,倒比較合乎「政治語彙」裡的未來式,簡單的說又是一個可預期的跳票承諾!
首先,先談接管再論經營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倒因為果,就如現在炒得沸沸揚揚的立委選舉,藍綠兩方陣營都在爭過半,但卻從不告訴我們過半後,要做什麼?會有什麼福利民生的保障,或是增加民主價值的機會;再如軍購案,政府只告訴我們軍購保台灣、救台灣、愛台灣,卻不告訴我們買的是美國老大的淘汰軍品,付出的是真實、昂貴的保護費。沒有明確的規劃,具體的效益評估,現實的營運方向,縣府為何要接管?又該如何接管?只靠幻想的中央補助資源、民間BOT參與、「金門鼓浪嶼」的口號,「理想化」的自我陶醉就能讓所有的希望水到渠成嗎?
現行的縣府團隊,總有著偏離現實、一廂情願的施政衝動,金酒的大陸商標登記如此,縣立醫院改制如此,接管六離島更是如此!在盛大的慶功儀式,新聞發佈會後,縣府告訴我們金酒商標因被鄉親異議,所以擱置了;縣立醫院改制署立,縣府說意在提高談判籌碼、提昇醫療水平、委由榮總接管,「女兒」先嫁人,再來談判?榮總會接管,醫療水平會提昇嗎?為何不是告訴我們確切的答案後,再來談改制!同樣的,為什麼縣府不是釐訂了、協調出了強而有說服力的開發計畫,觀光發展藍圖,國土安全措施及基礎民生建設(水、電、公共設施等)計畫與經費著落後,才告訴我們,接管六離島可以讓金門不再侷限於本島,藉著領域輻射,擴大經濟效益,營造更美好的明天!
根本的原因是:首長的任期有限,民代需要政績,選舉承諾需要轉移!所以從金門大橋、經濟特區、小額貿易除罪化、試行小三通起,都以「中央漠視金門,中央政策不配合」來在做終結,金門是藍天一片,中央是綠色執政,難道這不是早已知道的事實,現行的兩岸局勢,中央對離島的「支持」,政府資源的窘迫,中央又可能支持六離島的開發與相關基礎民生建設的需要嗎?金門要用金酒的盈餘去開發六離島嗎?在未獲得政府具體的基礎民生建設允諾前,有那個笨財團會拿錢來六離島BOT?以金門本島自解除軍管後,重大政策多數「只聞樓梯響」的歷史經驗,我們如何能對這些美麗的夢想保持樂觀,存有希望?六離島的接管,當然有許多人的辛苦汗水,但以現行的政經環境,縣府如何說服人民要擁有信心,保持樂觀?「理想」自然應該美麗,但至少該讓我們先感受到「現實」真的不必如此殘酷!
要談六離島的觀光定位,首先必先解決基礎的民生建設,近一點的是水電,遠些的是休閒娛樂,六離島當然有它成為觀光明珠的條件,但前提是得經過多少預算、資源的堆砌,縣府細算過嗎?為了開發而開發,跟為了理想而接管一樣,恐怕都患了「忘了我是誰的」,政治語言不妨浮誇,但攸關金門民生發展,甚至可能拖垮金門財政的提議,最好還是完成所有從「現實」面實踐「理想」的步驟後,才能真正還原事件本質的優劣!
李縣長近日在諸多公開場合必說,「感謝縣籍立委吳成典的協助,才爭取到中央給金門的經費能逐年成長::中央補助金門的經費明年將有五十三億元。如果依照金門的設籍戶口數平均計算,相當於縣府今年爭取到中央對每一家戶投資二十餘萬元。」以二十餘萬元對照金門全中華民國最低的人均所得,我們能不能說金門是富了表象,卻窮了裡子,縱若,中央有高達五十來億的補助款,縣府也只經營出了富了觀光旅遊業,凋落了經濟民生的現實,我們要如何相信六離島BOT的可能性,及六離島變成金門「鼓浪嶼」的幻想?
金門要圖發展必需走特區的路,必需彰顯金門特殊的歷史地位,這些認知每個人都同意,甚至阿扁總統也曾親口允諾,但結果又如何?政治語言終究不等同現實利益,金門人的未來更不等同虛幻的政治口號,金門需要強有力的公共論壇機制,金門人的真實需要要所有的金門人共同發聲去爭取!
最近常看到有關「新金門人」的論述,我倒不認為現實的「新舊」金門人有什麼不同,如果金門人的眼界依然習慣追隨政治人物的腳步,依然樂於相信政治人物劃定的視野,如果所有的施政作為仍是這種倒因為果的決策模式,如果擘劃金門的仍然是那批不變的老人,金門人如何「新」得起來,金門的未來又從何開始!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任何政策有它浮誇的部分,就必需去深究務實的本質,如果李縣長的一百零五條政見裡未完成的八十七條都需要中央背書、支持,政策解禁,我們何妨先談「可操之在我」的部分,金門的民生基礎建設夠嗎?金門深層觀光資源充足嗎?金門曾失去的都再生、再用了嗎?民眾都賺得到錢嗎?金門的子弟回得了家鄉就業嗎?金門人不用再為看病走那迢迢長路嗎?今天金門還保有令人流連的古早味嗎?今天的金門有太多值得即時把握及努力的事情要做,六離島的開發是離我們既遙遠又不真實,甚至是可以用深耕、厚實金門本島觀光資源來做填補的,本島都做不完備的事,何以指望六離島就能夠實現?金門人企望的「和平非戰區」、「和平示範區」、「經濟特區」、「免稅特區」又何由可能因六離島的接管而實現?
約翰.克利斯朵夫說:「理想化,這是人們害怕正視人生的產物。」因為害怕面對現實,所以擘劃不切實際的理想。服膺理想前,必需要先打造現實,如果我們不能保證打造美麗的金門,又如何期侍六離島帶給我們的是幸福,而不是災難!